《焦点访谈》 骆驼的想法
央视网消息 (焦点访谈):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国的第三大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是我国北方沙尘暴的沙源地之一。这里气候干旱,自然条件恶劣,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在巴丹吉林沙漠西部边缘,有一个小村叫古日乃,这些年村里的人口越来越少,但是有一对年过花甲的老夫妻多年来却一直没有走,儿女想接他们去城里住,也被他们谢绝,因为他们心里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在这片戈壁荒漠里,种上一万亩梭梭。
在内蒙古额济纳旗巴丹吉林沙漠西部边缘,记者要去拜访治沙老人图布巴图。一路上风和日丽,刚下车狂风骤起,足有七八级的大风卷着沙尘,让人感到窒息。
午后的古日乃,安静了许多,风变小了。
8月不是种树的季节,图布巴图老两口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给那些春天里栽下的梭梭树幼苗浇水。老两口骑摩托车每次带8桶水,能浇4棵树,大约有100棵树要浇,一天要跑二三十趟。
100棵幼苗,200桶水,每桶水装满有5公斤,对两位花甲老人来说,一天下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图布巴图今年65岁了,退休前是古日乃苏木的乡长,那时候政府组织群众植树固沙,尝试过很多树种,可没过几年,都因为高温干旱少雨的气候死掉了。梭梭是当地土生土长一种乔木,种子遇水发芽快,成活率高。
图布巴图2002年退休,退休后就带着老伴种梭梭。15年里,老两口在2000亩戈壁荒滩,每年都要种下1000多棵梭梭树。15年的坚持,让围栏内外变成了两片天地。
古日乃地区过去是一片季节性的湿地,图布巴图就出生在这里。他说:“那个时候长的芦苇、梭梭是密密的,中间的人家都看不到,芦苇长得高高的、旺旺的,早起能看到(人家)冒的烟。大跃进的时候把梭梭拔出来烧成炭,然后去炼钢,那样反复几次就都没了。”
除了上学,图布巴图几乎没有离开过家乡。当过赤脚医生,做过通讯员,40岁的时候,成为古日乃苏木的乡长,一干就是十年。妻子是一名小学教师,用图布巴图的话说,都是吃国家饭的人。
图布巴图说:“我们挣工资的话就是国家的人了,国家的钱用的话,是给人服务,不是给自己服务的,人家的东西不能白要,给国家做出贡献你才能心安。”
2002年老两口退休的时候,图布巴图50岁,那时候夫妻二人也不止一次商量过,退了休干点啥。
“给自己生长的地方留个影子,宁要当梭梭,不当老鼠。老鼠是哪儿有好吃的,吃光再搬,搬到那儿再吃光,走掉了,可是梭梭呢,这个地方长,最后倒在地下也是挡沙子呢,不会因为我长的这个地方不好,它跑掉的事情没有。”图布巴图说。
巴丹吉林沙漠年降水量40多毫米,一年到头也见不到两场雨,傍晚,一场急雨不期而至。这场雨,只下了20多分钟,就逐渐停了。
一夜的狂风,吹散了乌云,也把昨天傍晚地上的积水吹得一干二净。
图布巴图的妻子陶生查干64岁,5年前突发脑溢血,差一点没抢救过来。手术后,大夫说很有可能瘫痪在床。回到家里,妻子的病情慢慢得到好转,竟然奇迹般站了起来。图布巴图说,这是老天保佑。
这些年随着禁牧政策的推行,加上恶劣的自然条件,很多人离开了这片土地,原来500多人的村子,现在只剩下3户人家。
现在的古日乃,很多天也难得有人来,记者的到来,让图布巴图家的羊都受到了惊吓。
图布巴图说,上了年纪最怕的就是孤独。能活动的时候有事干,就没有孤独的事情。他原计划要种1万亩梭梭,可是现在十多年了,2000亩都达不到,遇到的困难很多。
15年前,图布巴图决定要在这片荒滩上种梭梭的时候,第一次种下100多棵,只有一两棵活了下来,戈壁荒滩上的酷热、狂风、干旱、严寒,无时无刻都在摧毁着任何生命。两位老人从春天一直种到深秋,发现只有初春和入冬前种下的梭梭成活率最高。种下的梭梭,水浇多了也会死,什么时候浇水,浇多少,都要去摸索。
现在,2000多亩荒滩上,哪里有梭梭幼苗需要浇水,哪里的幼苗受到老鼠、野兔威胁,需要防护,在两位老人心里,比自己家有多少只羊都清楚。梭梭虽然抗干旱,可是却不成材。幼苗可以做青饲料,长大了,除了能防风固沙、枯死后可以当柴烧,再没有了别的用处。从种梭梭那天起,图布巴图心里就很清楚,也没图什么回报。几年后,老人无意间发现,成年后的梭梭根部有苁蓉伴生,苁蓉是一种比较名贵的中药材。
《焦点访谈》 骆驼的想法:https://www.2ndflr.com/dm/alashanmeng/94188.html相关问答
- 2018-03-04[原创]中国出兵南苏丹,是真的有想
- 2018-02-28宁波镇海区骆驼德邦物流在哪里?
- 2018-02-28对话迎泽、晋源、尖草坪“掌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