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西南地方旅游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名 > 中国 > 华北地区 > 天津 > 河西区 >

河西走廊在哪里?

更新时间:2017-10-17 16:29:05www.2ndflr.com云南旅行社161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和北山之间,又叫甘肃走廊。东西长约1200千米,南北宽约100~200千米,因为位置在黄河以西,所以叫“河西走廊”。
  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甘肃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地域上包括甘肃省的河西五市:武威(古称凉州)、张掖(甘州)、金昌、酒泉(肃州)和嘉峪关
   河西走廊历代均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汉唐以来,成为“丝绸之路”一部分。15世纪以后,渐次衰落。目前亦为沟通中国东部和新疆的干道,为西北边防重地。
[编辑本段]地质地貌与水系
  河西走廊属于祁连山地槽边缘拗陷带。喜马拉雅运动时,祁连山大幅度隆升,走廊接受了大量新生代以来的洪积、冲积物。自南而北,依次出现南山北麓坡积带、洪积带、洪积冲积带、冲积带和北山南麓坡积带。走廊地势平坦,一般海拔1500米左右。沿河冲积平原形成武威、张掖、酒泉等大片绿洲。其余广大地区以风力作用和干燥剥蚀作用为主,戈壁和沙漠广泛分布,尤以嘉峪关以西戈壁面积广大,绿洲面积更小.
  在河西走廊山地的周围,由山区河流搬运下来的物质堆积于山前,形成相互毗连的山前倾斜平原。在较大的河流下游,还分布着冲积平原。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引水灌溉条件好,便于开发利用,是河西走廊绿洲主要的分布地区。
  河西走廊气候干旱,许多地方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但祁连山冰雪融水丰富,灌溉农业发达。
  以黑山、宽台山和大黄山为界将走廊分隔为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大内流水系,均发源于祁连山,由冰雪融化水和雨水补给,冬季普遍结冰。各河出山后,大部分渗入戈壁滩形成潜流,或被绿洲利用灌溉,仅较大河流下游注入终端湖。
  ①石羊河水系。位于走廊东段,南面祁连山前山地区为黄土梁峁地貌及山麓洪积冲积扇,北部以沙砾荒漠为主,并有剥蚀石质山地和残丘。东部为腾格里沙漠,中部是武威盆地。
  ②黑河水系。东西介于大黄山和嘉峪关之间。大部分为砾质荒漠和沙砾质荒漠,北缘多沙丘分布。唯张掖、临泽、高台之间及酒泉一带形成大面积绿洲,是河西重要农业区。自古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称。
  ③疏勒河水系。位于走廊西端。南有阿尔金山东段、祁连山西段的高山,山前有一列近东西走向的剥蚀石质低山(即三危山、截山和蘑菇台山等);北有马鬃山。中部走廊为疏勒河中游绿洲和党河下游的敦煌绿洲,疏勒河下游则为盐碱滩。绿洲外围有面积较广的戈壁,间有沙丘分布。
[编辑本段]气候
  河西走廊冬春二季常形成寒潮天气。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是侵入本区的夏季风。气候干燥、冷热变化剧烈,风大沙多。自东而西年降水量渐少,干燥度渐大。如武威年降水量158.4毫米,敦煌36.8毫米;酒泉以东干燥度为4~8,以西为8~24。降水年际变化大。夏季降水占全年总量50~60%,春季15~25%,秋季10~25%,冬季3~16%。云量少,日照时数增加,多数地区为3000小时,西部的敦煌高达3336小时。年均温5.8~9.3℃,但绝对最高温可达42.8℃,绝对最低温为-29.3℃,二者较差超过72.1℃。昼夜温差平均15℃左右,一天可有四季。民勤年沙暴日50天以上,而安西8级以上大风的风日一年有80天,有“风库”之称。走廊风向多变。武威、民勤一带以西北风为主;嘉峪关以西的玉门、安西、敦煌等地,以东北风和东风为主。
  气候 河西走廊的气候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尽管降水很少(年降水量只有200毫米左右),但发展农业的其它气候条件仍非常优越。
  河西走廊当地云量稀少,日照时间较长,全年日照可达2550小时~3500小时,光照资源丰富,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因地处中纬度地带,且海拔较高,热量不足、但作物生长季节气温偏高,加之气温日变化大,有利于农作物的物质积累,特别适于瓜果糖份的积累。
[编辑本段]土壤
  河西走廊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上。冲积扇上部组成物质以砾石为主,夹有粗砂,目前很少利用;冲积扇中部和下部组成物质以沙土为主,多辟为耕地。冲积平原土质较细,组成物质以亚砂土、亚粘土为主,也是开耕的主要区域。在长期耕作灌溉条件下形成厚达1米、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高的土层,为发展农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走廊西部分布棕色荒漠土,中部为灰棕荒漠土,走廊东部则为灰漠土、淡棕钙土和灰钙土,淡棕钙土分布在接近荒漠南缘的草原化荒漠地带;灰钙土分布在祁连山山前黄土丘陵、洪积冲积扇阶地与平原绿洲。灰棕荒漠土带的西端以石膏灰棕荒漠土为主,东端以普通灰棕荒漠土和松沙质原始灰棕荒漠土为主,东北部原始灰棕荒漠土和灰棕荒漠土型松沙土占显著地位。盐渍土类广泛分布于低洼地区,自东向西,面积逐渐扩大。草甸土分布面积则自东向西缩小。
  地带性植被主要由超旱生灌木、半灌木荒漠和超旱生半乔木荒漠组成。东部荒漠植被具有明显的草原化特征,形成较独特的草原化荒漠类型,如珍珠猪毛菜群系、猫头刺群系,除常见的荒漠种红砂、合头草、尖叶盐爪爪等,还伴生有不同程度的草原成分,主要有沙生针茅、短花针茅、戈壁针茅、无芒隐子草、中亚细柄茅、多根葱、蒙古葱等。西部广布砾质戈壁和干燥剥蚀石质残丘,生态环境更加严酷。砾质戈壁分布有典型的荒漠植被,如红砂、膜果麻黄、泡泡刺、木霸王、裸果木等群落类型。流动沙丘常见有沙拐枣、籽高、沙米、沙芥等。固定沙丘常见有多枝柽柳、齿叶白刺、白刺等。疏勒河中、下游和北大河中游有少量胡杨和尖果沙枣林。湖盆低地,盐化潜水补给的隐域生境,分布有细叶盐爪爪、有盐爪爪、盐角草盐漠。河流冲积平原上分布有芦苇、芨芨草、甘草、骆驼刺、花花柴、苦豆子、马蔺、拂子茅等组成的盐生草甸。
  为防止风沙和干热风侵袭,绿洲地区,采用钻天杨、青杨、新疆杨、沙枣等,营造防风林带,效果显著。
[编辑本段]农业
  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历史悠久,是甘肃省重要农业区之一。它是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经济作物集中产区。它提供了全省2/3以上的商品粮、几乎全部的棉花、9/10的甜菜、2/5以上的油料和瓜果蔬菜。平地绿洲区主要种植春小麦、糜子、谷子、玉米及少量水稻、高粱、马铃薯。油料作物主要为胡麻。瓜类有西瓜和白兰瓜,果树以枣、梨、苹果为主。山前地区以夏杂粮为主,主要种植青稞、黑麦、蚕豆、豌豆、马铃薯和油菜。河西畜牧业发达,如山丹马营滩自古即为著名军马场。
[编辑本段]民族
  民族有汉、 蒙古、藏、 裕固、哈萨克、回、满等。以汉族为主,主要在绿洲区从事农业。藏族、裕固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则从事牧业。
[编辑本段]矿产
  矿产资源有玉门石油、山丹煤、金昌镍及其他多种金属。

河西走廊在哪里?:https://www.2ndflr.com/dm/hexiqu/926088.html

相关问答

更多相关河西区属于哪,请关注云南地方旅游网:https://www.2ndflr.com

周边城市地名

 和平区   河东区   河西区   南开区   河北区   红桥区   塘沽区   汉沽区   大港区   东丽区   西青区   津南区   北辰区   武清区   宝坻区   宁河县   静海县   蓟县   滨海新区  

推荐地名

 尖山区   岭东区   四方台区   宝山区   集贤县   友谊县   宝清县   饶河县   大庆   萨尔图区   龙凤区   让胡路区   红岗区   大同区   肇州县   肇源县   林甸县   杜尔伯特县   伊春   伊春区   乌马河区   汤旺河区   带岭区   乌伊岭区   红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