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第一百三十七节乌孙与大宛、楚河河谷、吉尔吉斯斯坦地缘结构
正文 字体大小: 中
【转】第一百三十七节 乌孙与大宛、楚河河谷、吉尔吉斯斯坦地缘结构 (2013-09-25 12:17:19)
分类: 地缘看世界之西域古国
如果没有竞争对手的话,乌孙人控制纳伦河谷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就象他们游牧于阿克苏河上游时,天山南麓那些农业小国也绝没有力量提出异议一样。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乌孙人在试图成为整个西天山高地的主人时,将遇到强大阻力。这些阻力使之很难完控整个纳伦河谷。
纳伦河谷会成为乌孙向西扩张的终点,并不是因为这片河谷本身有太大地缘潜力,以至于能够孕育出一个足以和乌孙相抗衡的部落联盟。真正让乌孙人止步的,是纳伦河下游所连接的低地。说起纳伦河,估计知道的人很少。其实纳伦河并不是一条完整水系的全部,而只是一条大河水系的上游部分。也就是说,纳伦河那密如蛛网的水道,从伊塞克湖西侧的天山高地上所收集到的雨水,在向西流到天山脚下后,将和其他方向汇集来的河流一起,共同汇集成一条大河。而说起这条河流来,相信知道的人就很多了,它就是中亚最核心的河流之一“锡尔河”。
锡尔河在中亚的江湖地位,甚至还要高于我们之前不吝溢美之词的伊犁河。这一点,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的水量。在这片干旱的大陆腹地,水资源的多少直接决定了你的地缘潜力。从这点上看,年径流量在300万——400万立方米之间的锡尔河,人口潜力就应该高于年径流量不超过200亿立方米的伊犁河。在以后的内容中,这一点也可以得到验证。与伊犁河脱离山地庇护后,就未能有太大作为不同的是,锡尔河的下游河道两侧,也成为了人口聚集区。也就是说,锡尔河更为充沛的水量,不仅仅滋养了山前低地,还在沙漠之中开拓出了一条绿色长廊。
在中亚的历史中,锡尔河下游地区通常并不是作为单独的地缘板块,而是与另一条水量更大的中亚名河——“阿姆河”捆绑在一起进行研究的。二条最受天山宠爱的河流之间的区域(包括二者之间规模较小的河流),被称之为“河中地区”。如果和伊朗高原以南,那片同样干旱的土地作类比的话。无论从地缘结构还是地缘价值上看,我们都可以把河中地区定位为中亚的“两河平原”。
关于中亚两河平原的解读,我们在后面的章节中会有详细解读。不过对于乌孙人来说,他们在纳伦河谷所遇到的阻力,并非直接来自于河中地区。这是因为锡尔河在完全脱离山地的包围,在沙漠之中开拓河中地区之前,还曾经拜地质运动所赐,额外获得了一个新的集水区。而这个叫作“费尔干纳盆地”的山前盆地区,在为锡尔河下游收集更多淡水的同时,也把自己打造成了一支让中亚各民族垂涎三尺的潜力股。
从位置上看,费尔干纳盆地与伊犁河谷有诸多相似之处。都是天山支脉与主脉之间,包夹而成的山前盆地区。从大西洋而来的水气,不仅为天山带来的积雪,并进而补给河谷;也透过外伊犁盆地、库贾恩峡谷(费尔干纳盆地西部缺口,也是锡尔河上、下游的分割点),直接为二片腹地带来了数百毫米的降水。这种低地多面补水的结构,相比那些仅仅依靠高山之水补给的河流要幸福多了。不仅让伊犁河、锡尔河在中亚河流中的排名,位列第一集团,也让它们的中上游河谷盆地区,成为了不可多得的湿岛。
尽管伊犁河谷和费尔干纳盆地一北一南,象是镶嵌在天山北路的两颗明珠,但对比两者的气候环境,费尔干纳盆地则要显得更为优越。近乎合围的盆地结构,成为了它与伊犁河谷在结构上的最大的区别,并直接对二者的气候乃地缘文化造成了影响。以伊犁河谷而言,其面向西侧半开放的结构,固然让来自西风带的水气更容易深入河谷腹地,并为之带来充足的降水。但与此同时,穿越西西伯利亚平原、哈萨克丘陵的北冰洋冷气也同样更容易影响伊河谷的气候。
与之相比,整体轮廓呈三角形的费尔干纳盆地腹地,其北部横亘的恰特卡尔——库拉马山、费尔干纳山、塔拉斯山等山脉,就象一个厚实的房顶一样,帮助费尔干纳盆地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冷气。同时,相比伊犁地区更低的纬度也为费尔干纳贡献了更多的日照时间。
纬度、地形结构上的优势,为费尔干纳盆地带来的是长达二百一十多天的无霜期。这一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时段,与华北平原、东疆、南疆地区处于同一数量级(伊犁河谷与北疆在160天左右)。仅从这一点,相信大家也已经想到了,即使是在古典时期的农业技术条件下,既不“缺水”,也不“少温”,地势还早已冲积成平原地貌的费尔干纳盆地腹地,是一块天生的农耕之地。如果费尔干纳盆地身处东亚核心区的话,相信它早已被华夏文明经营成天府之国了。
【转】第一百三十七节乌孙与大宛、楚河河谷、吉尔吉斯斯坦地缘结构:https://www.2ndflr.com/dm/jierjisisitan/923047.html
相关问答
- 2024-03-10【转】第一百五十节瓦罕走廊与克
- 2017-10-15 第一百三十九章多佛尔灾难(四)
- 2017-10-12[转载]【转】第一百四十三节兴都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