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西南地方旅游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名 > 中国 > 西南地区 > 云南 > 西双版纳 > 景洪 >

西双版纳,西双版纳在哪里

更新时间:2017-10-04 13:35:35www.2ndflr.com云南旅行社158

西双版纳简介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的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和泰国、越南近邻,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国境线长达966公里。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西南的边疆。澜沧江纵贯南北,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老、泰、柬、越5国后汇入太平洋,誉称为东方多瑙河。因此,西双版纳既是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西双版纳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和11个国营农场。这里聚居着傣、哈尼、拉祜、布朗、基诺等13个少数民族,占全州人口的74%。

西双版纳

“西双”傣语为十二的意思。西双版纳即为十二个版纳:版纳景洪、版纳勐养、版纳勐龙、版纳勐旺、版纳勐海、版纳勐混、版纳勐阿、版纳勐遮、版纳西定、版纳勐腊、版纳勐捧、版纳易武。西双版纳是明代隆庆四年(1570年)宣慰司(当地最高的行政长官)把辖区分十二个“版纳”(傣语中“版纳”是一千亩之意,即一个版纳系一个徵收赋役的单位)。从此便有了“西双版纳”这一傣语名称。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润区。由于入射角高,冬至时分高度角最低为45°本区热量丰富,终年温暖,四季常青。一年分为两季,即雨季和旱季;雨季长达5个月(5月下旬—10月下旬),旱季长达7个月之久(10月下旬—次年5月下旬),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

西双版纳资源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南部,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润区,由于入射角高,冬至时分高度角最低为45°本区热量丰富,终年温暖,四季常青。具有“常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一年分为两季,即雨季和旱季.雨季长达5个月(5月下旬—10月下旬),旱季长达7个月之久(10月下旬—次年5月下旬),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本区热量丰富,终年温暖,四季常青。又因距离海洋较近,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控制和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常年湿润多雨,所以森林繁茂密集,植物盛多.因此西双版纳被誉为“植物王国”。

1993年10月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批西双版纳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从世界地图上一眼看去,会发现在西双版纳同一纬度上的其他地区几乎都是茫茫一片荒无人烟的沙漠或戈壁,惟有这里的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像块镶嵌在昆明旅游上的绿宝石,格外耀眼。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有占全国1/4的动物和1/6的植物,是名副其实的“动物王国”和“植物王国”。

景区包括景洪市风景片区、勐海县风景片区、勐腊县风景片区三大块。每一块内又有若干景区,共有19个风景区,800多个景点,总面积1202.53平方公里。该区有著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被称之为“热带动物”王国。其中许多珍稀、古老、奇特、濒危的动、植物又是西双版纳独有的,引起了国内外游客和科研工作者的极大兴趣。景观以丰富迷人的热带、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沟谷雨林风光、珍稀动物和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民族风情为主体。该区景观独特,知名度高。诗人陈运和多次到此采风、写作,并写出《西双版纳》的诗句“会说傣语 也能讲汉语 自己籍贯爱填 澜沧江边的橄榄坝”。

西双版纳拥有许多的世界之最和中国之最,其中包括以鸟类繁多等多项纪录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西双版纳动植物资源

西双版纳是国家第一批44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有着占地300多万亩自然保护区,其中70万亩是保护完好的原始森林,森林占全州总面积近60%, 到处青山绿水,郁郁葱葱,以其美丽和富饶闻名遐迩。

西双版纳境内共有植物二万多种,其中属热带植物5000多种,有食用植物一万多种,野生水果50多种,速生珍贵用材树40多种。许多植物是珍贵药材或具有特殊用途,如抗癌药物美登木、嘉兰;治高血压的罗芙木;健胃驱虫的槟榔;风吹楠的种子油是高寒地区坦克、汽车 发动机和石油钻探增粘降凝双效添加剂的特需润滑油料;桐子油可替代柴油;被誉为“花中之王”依兰香可制成高级香料;有1700多年前的古茶树;有天然的“水壶”、“雨伞“;会闻乐起舞、会吃蚊虫的小草、见血封喉的箭毒木……

广大茂密的森林,给各种野生动物提供了理想的生息场所,目前已知有鸟类429种,占全国鸟类总数2/3,兽类67种,占全国兽类总数的16%, 西双版纳鸟兽种类之多,是国内其他地方无法相比的。其中被列为世界性保护动物的有亚洲象、兀鹫、印支虎、金钱豹等;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牛、羚羊、 懒猴等13种,还有许多二、三类保护动物。

作为“旗舰物种”,亚洲象对生态环境有着不凡的意义,1977年,中国宣布亚洲象为濒危物种,并在西双版纳成立野象自然保护区。现在亚洲象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其数量也从20世纪80年代的80余头发展到现在的300头左右。中国的亚洲象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也有少数分布在旁边的普洱〔思茅〕市。

西双版纳还盛产橡胶,是全国第二大胶区、 单产居全国之首,另外还盛产大米、多种热带水果和砂仁等珍贵药材,是名副其实的“植物王国”、 “动物王国”、“绿色王国”、“南药王国”。 西双版纳是除海南省之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这些雨林植物密集,各种植物互相依存、高低错落,形成多达7、8个层次的自然植物群。 到版纳旅游,有时会看到美丽的孔雀、白鹇、犀鸟在林中飞翔;有时会看到大象在公路上漫步;有时会看到羚羊、野鹿、野兔在奔跑……那情那景,真叫人开心,这是在其他地方难以想象得到的奇观和乐趣啊!

西双版纳气候资源

西双版纳属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一年内分干季和湿季,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干季从11月至翌年4月,湿季从5月至10月。终年无霜雪。年雾日达108—146天。景洪地区极端最高气温达41.1℃,极端最低气温2.7℃,常年适于旅游观光。 

西双版纳因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缘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山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终年温暖、阳光充足、热量丰富、湿润多雨,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一年只分为雨季和旱季两季。雨季长达5个月(5月下旬——10月下旬),旱季则长达7个月之久(10月下旬——次年5月下旬)。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80%以上。

西双版纳旅游指南

最佳旅游时间

任何时间都可以去西双版纳西双版纳是云南省内为数不多的一个没有冬季的地方,在最冷的1月,这里的平均气温是16℃,而最热的时候,平均气温也只有28℃。这样的气温使得西双版纳是个从来没有降过雪的地方,也个是长时间处于阳光下面的地方。西双版纳一年只有旱季和雨季,所以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说法。州府景洪市是一个充满着热带气息、民族文化和宗教色彩的魅力小城。 11月至次年的4月到西双版纳旅行是最合适的,这段时间气温不高,也不冷,如果6—9月到西双版纳旅行就有机会尝遍那里的热带水果,便宜的让北方人大跌眼镜,真是妙不可言。5—10月进入雨季,不过这里的公路路况较好,所以还是挡不住这里的旅游旺季的到来。  游区特色

旅游区特色:多绿、多雾、多傣家民风、温馨和谐、原生态,与东南亚诸国有着质的区别,特有韵味。西双版纳是全国唯一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林木参天蔽日,珍禽异兽比比皆是,奇木异葩随处可见。离泰国、缅甸很近的西双版纳充满了佛风,佛塔寺庙与傣家竹楼、翠竹古木交相掩映,一派神圣景象。

傣族泼水节

西双版纳傣族的新年,傣语称为“楞喝桑堪”或“桑堪比迈”。由于欢度新年的时候,要举行热烈而隆重的泼水祝福活动,外地人都把它称为泼水节。傣历新年,不同于公历的六月。傣历六月泼水节一般在公历四月中旬,为期三至五天。参与泼水节,中外宾客感受深。诗人陈运和写的《西双版纳》、《橄榄坝:西双版纳的一颗明珠》作品是记录。

欢庆节日

活动地点:西双版纳傣族聚居地,播放古城歌曲《纳西净地》。 节庆特色:西双版纳傣族的新年,要举行热烈而隆重的泼水祝福活动,在每年的公历四月中旬举行,泼水是傣族过年时必须举行的一项活动。

庆祝方式

这天要“赶摆”(集会娱乐),人们穿戴一新,载歌载舞在赶摆上集中,放高升、划龙船、丢包,欢度佳节。 

从前的傣历年,多以村寨为单位举行,规模不大。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以后,各级政府已把傣历年作为一个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展示民族风情、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游客、商贾的有组织、有领导的活动,不仅开展泼水、放高升、龙舟竞渡、放焰火、飞灯、堆沙等传统活动,还增加了文艺表演、商品展销、贸易洽谈等内容,各个公园也利用优势,开展剽牛、斗鸡、大象表演和民俗表演、射弩等各种活动,使节日活动规模宏大,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国际友人、海外侨胞、省内外游人、商家纷至沓来,与西双版纳各族人民一起欢度佳节,欣赏浓郁的民族风情活动,观赏当地迷人的风光,开展经济贸易活动。傣历年已成为增强文化经济交流,增强友谊和民族团结的重要节日。

西双版纳,西双版纳在哪里:https://www.2ndflr.com/dm/jinghong/98995.html

相关问答

更多相关景洪属于哪,请关注云南地方旅游网:https://www.2ndflr.com

周边城市地名

 景洪   勐海县   勐腊县  

推荐地名

 站前区   西市区   鲅鱼圈区   老边区   盖州   大石桥   阜新   海州区   新邱区   太平区   清河门区   细河区   阜新县   彰武县   辽阳   白塔区   文圣区   宏伟区   弓长岭区   太子河区   辽阳县   灯塔   盘锦   双台子区   兴隆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