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西南地方旅游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名 > 中国 > 华东地区 > 福建 > 泉州 > 金门县 >

金门岛,金门岛在哪里

更新时间:2017-10-19 08:31:21www.2ndflr.com云南旅行社55

金门岛简介

金门(Jinmen,亦作Quemoy或Chin-men)位于福建省东南海上,扼厦门咽喉,屏障闽、粤地区。旧名“浯洲”、“仙洲”、“浯岛”,亦称“沧浯”、“浯江”等。本为荒岛,晋时中原兵乱,始有人渡海避居于此。明洪武二十年(1387)在岛上筑城,名“金门城”,遂袭用至今。明末郑成功曾以金门为反清基地及攻台跳板。明、清两朝均隶同安县。民国成立后于1915年设县。

金门岛

1949年国民党当局迁台,在该岛屯兵驻守。古宁头战役时,为适应现实环境需要,暂行停止县制。1953年,结束军管制度,恢复县治,成立县政府。1992年11月7日结束战地政务,县长由所谓“福建省政府”派任。1993年冬办理首任民选县长选举,自此迈向全面地方自治的新里程。2001年元旦金门与厦门开始试行“小三通”,由金门料罗港直航厦门和平码头。

金门本岛面积约132平方公里,东西长而南北窄,最高点太武山(253米)在岛之东部。多丘陵、湾岸,烈屿在岛之西南隔海峡相望。生产高粱、甘藷、玉米、大小麦、花生、蔬菜等作物。居民多以捕鱼为业,兼营家畜(禽)饲养。矿产有花岗石、磁土等。人工造林成效彰著。特产金门高粱闻名遐迩。境内历史最悠久的古迹是邱良功母节孝坊(1812)。人口约60,183(2003)。

金门岛位于中国福建省同安县的东南海面上, 孤悬于厦门东面海外,扼厦港咽喉,为闽南屏障,与厦门最近距离2310米。其总面积为148平方公里,人口近5万。东望台湾,西对中国厦门,明代曾筑城墙干岛上,据说当年郑成功曾起兵于此。

金门岛名胜古迹

金门原是个荒芜的土石小岛,后来经人们不断栽培树木,如今林荫道上树木蔽日,交通公路网四通八达,昔日面貌早已不再。金门岛上最著名的古迹,那就是鲁王墓,它已有300 多年的历史了。据史料记载: “鲁王为明太祖九世孙,名以海。京师既陷,转徒台州,张国雄等迎居绍兴,称鲁监国,督师江上,画钱塘而守。后为清兵所克,遁入海,依郑成功,辗转到金门,去监国号。成功初以礼待之,后渐懈,以海不能平,将往南澳,成功使人沉之海。”另据《辞海大事记》记载: 康熙元年 (1662 年) ,鲁王薨於台湾。由此看来,两处记载互相矛盾,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金门历史悠久,古称“仙洲”或“浯洲”,自古有“海上仙洲”、“桃源胜景”之美称。岛上古有珠江夜月、丰莲积翠、啸卧云楼和仙阴瀑布等八景;今有太武雄峰、玉柱擎天、汉影云根和金汤剑气、榕园绿阴、龙山瑞霭等24景。而登临太武山颠或伫立于马山之顶。又可远眺祖国河山,令人神往。

金门岛历史

金门有居民始自东晋元帝建武。当时因五胡乱华,有苏、陈、吴、蔡、吕、颜等六姓迁住金门。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福建观察使柳冕奏设“万安牧马监”于泉州,牧马监陈渊率十二姓氏:陈、蔡、许、翁、李、张、黄、王、吕、刘、洪、林姓屯居金门。在金门庵前村丰莲山一带牧马,广兴水利,人口因之日渐繁盛,后代金门子民遂尊称陈渊为「开浯恩主」。

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宋代大儒朱熹任同安县主簿,在燕南山设燕南书院,金门乡里之间一时争相向学。于是金门文风鼎盛,而雅称为“海滨邹鲁”。

南明隆武元年,郑成功自烈屿湖井头登陆,奉明太祖灵位,大会明朝文武群臣于巡检司城(城址旧名吴山,今称城仔顶),自此以金门为后勤基地,展开北伐南京,东征台湾的事业。明郑永历十五年,郑军由金门料罗湾码头出发,从台南鹿耳门登陆,仅十一个月就将据台的荷兰人驱逐回国了。 金门话属于闽南语系,还保有汉晋时期的古韵和唐宋时代的古语。金门县志中记载,金门现有居民的组成,概分为五种,一是乱世遗民、二是泉州的世家大族、三是邻近都邑的商贾渔民、四是历代戍守金门的军人、五是赘婿谪配而来到金门的。金门现住居民的社会型态,大都是聚落型式,且多是举族前来垦拓的单一姓氏聚落,家族观念十分浓厚。

金门人的住屋四周多有避邪物,像八卦镜、屋墙有风狮爷等等,不一而足。风狮爷有肩负着捍卫村境平安的神圣任务。在小金门的辟邪物中,则是以专治白蚁的风鸡来挡风。 金门缺乏深湾港澳,土地贫瘠乾旱,因生活不易,居民多从事小规模的农耕渔捞,或从戎征戍。因此当地居民,除了官宦门第外,绝大多数是农、工群众及少数交易买卖的商贩。在这种的社会背景下,所衍生的文化特质,有高尚尊贵和粗俗简略两个极端。但真正的金门人的生活文化,应该还是以平民大众为主的民生百态。

汉人移民对金门的开发依据可考的史料始于晋代。根据清代《金门志》的记载,晋代共有苏、陈、吴、蔡、吕、颜六姓家族因躲避战祸移居金门。

803年唐代朝廷在泉州设置五个牧马场,浯洲为其中之一,陈渊任牧马监,此为金门岛上设置行政机构之始。蔡、许、翁、李、张、黄、王、吕、刘、洪、林、萧十二姓随陈渊入岛开垦,陈渊因此而被尊为“开浯恩主”。

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令江夏侯周德兴经略福建沿海,共设五卫十二所。金门守御千户所为十二所之一,下辖峰上、管澳、田浦、陈坑四个巡检司,后又增设烈屿巡检司。因金门固守福建东南海口,取“固若金汤,雄镇海门”之意而得名金门。

南明时期,金门由郑成功政权实际控制。1664年清军攻占金门后,曾采取迁界措施,强制居民迁至海岸线30华里外,岛上人烟无存。1674年~1679年,郑氏复占金门,并以此作为对中国内陆进行军事行动的前进基地。1680年清军二度攻占金门后,沿袭旧制隶属于福建省同安县(今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厦门市同安区),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后实施复界,因迁界离开的居民陆续返回原籍。

1914年,清代地方区划制度废除,厦门自同安县独立分置思明县,金门划归思明县管辖。1915年金门独立设县。1937年日军占有金门,直到1945年战败为止。

金门岛民俗风情

金门的民俗风情,既保持闽南特征,又独特迷人。民间传统节日与大陆的习俗特别和漳州、泉州完全一样。每年例行的祭祀赛会,以“迎城隍”的规模最大。岛上乡民视石狮为保护神,各村落路口,随处可见身穿盔甲或外围披风的立姿石狮,狮前常见香火,为金门独有的景观。位于金沙北端的山后中堡18栋闽南式古屋,燕尾高扬,既代表着金门民俗,也是中华绚丽多姿的体现,已被辟为“民俗文化村”。 现在金门岛上著名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标语,与厦门对岸的“一国两制统一中国”标语遥遥相望。

金门人的住屋四周多有避邪物,像八卦镜、屋墙有风狮爷等等,不一而足。风狮爷有肩负着捍卫村境平安的神圣任务。在小金门的辟邪物中,则是以专治白蚁的风鸡来挡风。金门缺乏深湾港澳,土地贫瘠乾旱,因生活不易,居民多从事小规模的农耕渔捞,或从戎征戍。因此当地居民,除了官宦门第外,绝大多数是农、工群众及少数交易买卖的商贩。在这种的社会背景下,所衍生的文化特质,有高尚尊贵和粗俗简略两个极端。但真正的金门人的生活文化,应该还是以平民大众为主的民生百态。

金门岛,金门岛在哪里:https://www.2ndflr.com/dm/jinmenxian/928598.html

相关问答

更多相关金门县属于哪,请关注云南地方旅游网:https://www.2ndflr.com

周边城市地名

 鲤城区   石狮   晋江   南安   丰泽区   洛江区   泉港区   惠安县   安溪县   永春县   德化县   金门县  

推荐地名

 哈密   巴里坤哈萨克县   伊吾县   昌吉州   昌吉   阜康   米泉   呼图壁县   玛纳斯县   奇台县   吉木萨尔县   木垒哈萨克县   博尔塔拉州   博乐   精河县   温泉县   巴音郭楞州   库尔勒   轮台县   尉犁县   若羌县   且末县   焉耆县   和静县   和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