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多县概况
玛多县概况
玛多县属于哪个区
时间:20 18年02月22日 (字体:)
玛多 县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 治州西 北部,地理坐标北纬33 50′~3540′,东径9650′~9920′。
北依积石山支脉布青 山,与海西蒙古 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相接,东部与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 和 果洛州玛沁县毗邻,南与果洛 州达日县和四川省 石渠县接壤,西 靠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曲麻莱县,西南以巴颜喀拉山为界,与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相连。
南北宽约2 07公里,东西长约228公里 。
全县总面积2525 3 平方公里,占果洛藏族自治州面积的 20.8%。
玛 多县属高平原地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大部分在4500~5000 米之间 , 地形起伏不大,相对平坦,比高 500~1000米,西北高,东南低,山间有平坦地、沙漠地、沼泽地。
大地构造单元属巴颜喀拉褶皱带,构造线均作西北至东南走向,地貌轮廓明显地受构造控 制。
玛多地区占优势的地貌类型 是 宽谷 和河湖盆地,它们多为断陷作用所 形成。
在海拔4500米以上多为石质山地,表面为黑灰色盖土、黑柁土、沙壤土与沙质覆盖 ,一般厚度为50毫米,最厚达1米以上。
玛多属高寒草原气候,一年之中无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而通常又把冷暖两季分别称为冬季和夏季。
冬季漫长而严寒 ,干燥多大风,夏季 短促而温凉,多雨。
玛多县气象站(位于县境中北部,海拔4300米)资料分析,其温度、 风力、降雨量情况是: 年平均气温—4.1℃,除5~9月份,各月平均气温在—3.0℃以下,最冷的1月份为—16.8℃,1978 年竟达—26.6℃,极端日最低温—48.1℃,是青海省极端日气温最低的地方。
最热月7月份为7. 5 ℃,极端日 最高温22.9℃,累 年气温≤ 0.0℃,日数为94.8天,既是最温凉的夏季,最少也有10天以上。
玛多高原白天日射强,地面接受热量多,升温快,散 热 量大,温度急剧下降,气温日差较大,年平均14.0 ℃。
全年无绝对无霜期。
玛多县大风日数多,从11 月至次年4 月最为频繁, 约占年大风日数的70~85%。
大风的年际变化大,最多的1966年达110天,最少的年份仅出现12天。
大风的连续 日数最 长达8~10天。
最大风速 34米/秒。
各月大风风向大部在西北—北西北之间,这类大风最为普遍,风速大、持 续 时间长。
玛多县年均降水量303.9毫米,但 年际变化大,最多的年 份434.8毫米,最少的年份84.0毫米。
玛多的县情特点
(一)地广人稀,民族单 一。
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于1957年12月建政。
地处青海省南部,果洛 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属高平原地区。
全县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占果洛州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占青海省总面积的3.5%。
下辖2乡2镇,30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县域人口稀少,全县总人口14人,人口密度为每2平方公 里1人, 是全 省人口最少的县。
民族单一, 藏族是主体民族, 占总人 口的90%以上。
(二)环境严酷,地位突出。
玛多县是全省海拔最高 县,全县平均 海拔4500米以上,自然条 件十分恶劣,高寒缺氧,环境 严酷 ,年均气温— 4℃,全年无 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两季之别,是国内人类生存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
生态地位十分重要,位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腹地, 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 社会发展的重要生态功能平衡区。
区位特征十分突出 ,毗邻著名高原旅游圣地玉树, 北依青海省新型工业基地海西州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
交通便利,214国道横 贯县境 ,西宁至玉树高速公路全面开工建设,西部大通道建设在即,将是进藏入疆出川的重要交通枢纽。
(三)湖泊众多,资源富 集。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 河发源 于此,境内河流密集、湖泊众多,全县共有大小湖泊 4077个,素有“黄河之源”、“ 千湖之县”、“中华水塔”的美誉。
其中,闻名遐迩的扎陵湖、鄂陵湖两“姊妹湖”,于2005年被联合国《湿地公约》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 录。
县域资源丰富,野生动物资源主要有藏野驴、石羊、黑颈鹤等50余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有120余种,是高原生态环境科考的圣地。
2 011年,黄河源水利风景区荣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即将建设,发展高原生态旅游业的潜力巨大。
境内 有金、煤、盐 等 10余种矿产资源,有机牛羊肉是高原天 然无公害绿色食品,市场 前景广阔。
(四)历史悠久,文化厚重。
据汉、藏历史文献记载,远在新石器时期,黄河源头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自公元前四世纪 始,甘青地区的羌人几度迁徙入境,与吐谷浑、吐蕃等民族相互融合,逐渐形 成今日世居民族。
在长期的历史沿革中,河源儿女用勤劳和智慧书写了灿烂光辉的民族历史文化,玛多是中国格萨尔文化的发祥地 之一。
据传 ,格萨尔12岁在境内赛马称王,并迎娶当 地贵族嘉洛之 女珠姆为妃,留下了 诸多美妙的传说,现今格萨尔赛马称王等历史遗迹依稀可见。
吐蕃松赞 干布在鄂陵湖畔迎娶唐朝文成公主,而得名“迎亲滩”,留 下了汉藏和亲、民族团结的千古美谈。
全县民族宗教文化历史底蕴深厚,藏传佛教广为盛传。
(五)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80年 代初,玛多县畜牧业经济繁荣 ,全县牧民人均纯收入居全国之 首。
21 世纪初,随着国家“三江源”生态战 略的实施,585户23 34名河源 儿 女积极响应国家“保护生态、减人减畜、退牧还草”的号召,主动迁出世代繁衍生息的家园,维护了母 亲河源头的生态平衡,为黄河中下游乃至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巨大牺 牲,现 已 成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近年来,玛多县依托独特的 交通区 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着力培育高原生态畜牧业、高 原生态旅游业和商贸服务业,积极推进跨越发 展、绿色发展、统 筹发展、和谐发展进程,全县经济社 会呈现出快速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县民族团结 进步、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 居乐业,是青海藏区 最 稳定的 县。
我县党政领导班子连续五年被评为“ 全州优秀领导班子”。
玛多县概况玛多县属于哪个区
玛多县概况:https://www.2ndflr.com/dm/maduoxian/950258.html
时间:20 18年02月22日 (字体:)
玛多 县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 治州西 北部,地理坐标北纬33 50′~3540′,东径9650′~9920′。
北依积石山支脉布青 山,与海西蒙古 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相接,东部与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 和 果洛州玛沁县毗邻,南与果洛 州达日县和四川省 石渠县接壤,西 靠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曲麻莱县,西南以巴颜喀拉山为界,与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相连。
南北宽约2 07公里,东西长约228公里 。
全县总面积2525 3 平方公里,占果洛藏族自治州面积的 20.8%。
玛 多县属高平原地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大部分在4500~5000 米之间 , 地形起伏不大,相对平坦,比高 500~1000米,西北高,东南低,山间有平坦地、沙漠地、沼泽地。
大地构造单元属巴颜喀拉褶皱带,构造线均作西北至东南走向,地貌轮廓明显地受构造控 制。
玛多地区占优势的地貌类型 是 宽谷 和河湖盆地,它们多为断陷作用所 形成。
在海拔4500米以上多为石质山地,表面为黑灰色盖土、黑柁土、沙壤土与沙质覆盖 ,一般厚度为50毫米,最厚达1米以上。
玛多属高寒草原气候,一年之中无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而通常又把冷暖两季分别称为冬季和夏季。
冬季漫长而严寒 ,干燥多大风,夏季 短促而温凉,多雨。
玛多县气象站(位于县境中北部,海拔4300米)资料分析,其温度、 风力、降雨量情况是: 年平均气温—4.1℃,除5~9月份,各月平均气温在—3.0℃以下,最冷的1月份为—16.8℃,1978 年竟达—26.6℃,极端日最低温—48.1℃,是青海省极端日气温最低的地方。
最热月7月份为7. 5 ℃,极端日 最高温22.9℃,累 年气温≤ 0.0℃,日数为94.8天,既是最温凉的夏季,最少也有10天以上。
玛多高原白天日射强,地面接受热量多,升温快,散 热 量大,温度急剧下降,气温日差较大,年平均14.0 ℃。
全年无绝对无霜期。
玛多县大风日数多,从11 月至次年4 月最为频繁, 约占年大风日数的70~85%。
大风的年际变化大,最多的1966年达110天,最少的年份仅出现12天。
大风的连续 日数最 长达8~10天。
最大风速 34米/秒。
各月大风风向大部在西北—北西北之间,这类大风最为普遍,风速大、持 续 时间长。
玛多县年均降水量303.9毫米,但 年际变化大,最多的年 份434.8毫米,最少的年份84.0毫米。
玛多的县情特点
(一)地广人稀,民族单 一。
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于1957年12月建政。
地处青海省南部,果洛 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属高平原地区。
全县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占果洛州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占青海省总面积的3.5%。
下辖2乡2镇,30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县域人口稀少,全县总人口14人,人口密度为每2平方公 里1人, 是全 省人口最少的县。
民族单一, 藏族是主体民族, 占总人 口的90%以上。
(二)环境严酷,地位突出。
玛多县是全省海拔最高 县,全县平均 海拔4500米以上,自然条 件十分恶劣,高寒缺氧,环境 严酷 ,年均气温— 4℃,全年无 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两季之别,是国内人类生存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
生态地位十分重要,位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腹地, 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 社会发展的重要生态功能平衡区。
区位特征十分突出 ,毗邻著名高原旅游圣地玉树, 北依青海省新型工业基地海西州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
交通便利,214国道横 贯县境 ,西宁至玉树高速公路全面开工建设,西部大通道建设在即,将是进藏入疆出川的重要交通枢纽。
(三)湖泊众多,资源富 集。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 河发源 于此,境内河流密集、湖泊众多,全县共有大小湖泊 4077个,素有“黄河之源”、“ 千湖之县”、“中华水塔”的美誉。
其中,闻名遐迩的扎陵湖、鄂陵湖两“姊妹湖”,于2005年被联合国《湿地公约》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 录。
县域资源丰富,野生动物资源主要有藏野驴、石羊、黑颈鹤等50余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有120余种,是高原生态环境科考的圣地。
2 011年,黄河源水利风景区荣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即将建设,发展高原生态旅游业的潜力巨大。
境内 有金、煤、盐 等 10余种矿产资源,有机牛羊肉是高原天 然无公害绿色食品,市场 前景广阔。
(四)历史悠久,文化厚重。
据汉、藏历史文献记载,远在新石器时期,黄河源头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自公元前四世纪 始,甘青地区的羌人几度迁徙入境,与吐谷浑、吐蕃等民族相互融合,逐渐形 成今日世居民族。
在长期的历史沿革中,河源儿女用勤劳和智慧书写了灿烂光辉的民族历史文化,玛多是中国格萨尔文化的发祥地 之一。
据传 ,格萨尔12岁在境内赛马称王,并迎娶当 地贵族嘉洛之 女珠姆为妃,留下了 诸多美妙的传说,现今格萨尔赛马称王等历史遗迹依稀可见。
吐蕃松赞 干布在鄂陵湖畔迎娶唐朝文成公主,而得名“迎亲滩”,留 下了汉藏和亲、民族团结的千古美谈。
全县民族宗教文化历史底蕴深厚,藏传佛教广为盛传。
(五)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80年 代初,玛多县畜牧业经济繁荣 ,全县牧民人均纯收入居全国之 首。
21 世纪初,随着国家“三江源”生态战 略的实施,585户23 34名河源 儿 女积极响应国家“保护生态、减人减畜、退牧还草”的号召,主动迁出世代繁衍生息的家园,维护了母 亲河源头的生态平衡,为黄河中下游乃至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巨大牺 牲,现 已 成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近年来,玛多县依托独特的 交通区 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着力培育高原生态畜牧业、高 原生态旅游业和商贸服务业,积极推进跨越发 展、绿色发展、统 筹发展、和谐发展进程,全县经济社 会呈现出快速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县民族团结 进步、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 居乐业,是青海藏区 最 稳定的 县。
我县党政领导班子连续五年被评为“ 全州优秀领导班子”。
玛多县概况玛多县属于哪个区
玛多县概况:https://www.2ndflr.com/dm/maduoxian/950258.html
相关问答
- 2024-03-28索格特州乌拉秋别概况
- 2021-01-22郴州高新区(郴州出口加工区)概
- 2021-01-22内蒙古扎兰屯市地区概况
- 2021-01-21封开县南丰镇概况
- 2021-01-21区划概况
- 2021-01-21广东省增城概况
- 2021-01-21西湖管理区概况
- 2021-01-21永州市祁阳县乡镇概况
- 2021-01-21溆浦县概况地图
- 2021-01-21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地理位置概况
- 2021-01-21吴起县概况
- 2021-01-20集团概况
- 2018-03-04乌克兰在哪里?乌克兰概况详细介
- 2018-03-04西藏自治区南木林县概况
- 2018-02-28北京怀柔概况
- 2018-02-27《委内瑞拉石油资源概况》 www.2n
更多相关玛多县属于哪,请关注云南地方旅游网:https://www.2ndfl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