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西南地方旅游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名 > 中国 > 西北地区 > 新疆 > 巴音郭楞州 > 且末县 >

[转载]新疆且末县和阗玉近代采矿纪实

更新时间:2017-10-28 14:00:32www.2ndflr.com云南旅行社73

[转载]新疆且末县和阗玉近代采矿纪实 (2011-02-01 00:51:29)

转载

原文地址:新疆且末县和阗玉近代采矿纪实作者:一色秋水

新疆且末县和阗玉近代采矿纪实 

  1973年由国家轻工部投资正式成立了且末县玉石矿。在30多年的开采中,累计采玉达3000多吨。“和阗玉”不仅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属于稀有矿种之一,而且又不是再生矿,挖一点就少一点,蕴藏量逐年减少,总有开完的一天。因此,为了弘扬中华民族这一特殊的文化,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和阗玉,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且末和阗玉近代开采的状况。现选出3个具有代表性的矿区分别介绍如下。

  一、以优质青白玉为主的塔特勒克苏矿区

  塔特勒克苏,维吾尔语意甜水,在且末县城东南方125公里处.说足甜水其实并不甜,每逢枯水期上游流出的泉水又涩又咸,不过在夏季到来时流下的洪水才不咸。从山口,也就是汽车能到达的地方.距离矿点还有27公里,来往物资和人员全靠毛驴和骆驼,建矿以来曾多次进行过修路的尝试,但都没有成功,因为每年都有山洪暴发的可能,这是无法抗拒的自然现象,单靠玉石矿的资金无力改变,所以至今仍然走古人走过的路(彩图l一7)。

  走这条采玉之路的先人们,从何时发现这里有玉和从何时开始采玉已无法考证,但在且末玉石矿成立时,仍有一位解放前的老玉工健在,他就是生活在江格萨依的维吾尔族老人,名叫肉孜阿訇,曾给玉石矿当过向导,并口述了他本人及他的前辈在解放前采玉的经过.我们再根据矿山的遣址及出土的采玉工具推算,且末县境内玉石的开采在明清两代,曾经进行过大规模的开发,由于当时没有先进的工具,尽管塔特勒克苏矿的玉石质地好,但开采规模小于塔什萨依矿区。1973年玉石矿正式进驻此矿,前人足以三号矿为主矿点(注:玉石矿进驻后按矿脉走向,自南西北东方向排列编号)因为三号矿位于整个矿区的中间地带,又处在沟底部位。各方面都比较方便,脉线为南西北东走向,河床横穿脉线而过,三号矿点在河床西北侧,当时矿洞高约8米,洞深10米,矿顶多处露天,工作面十分危险,采矿队进驻后马上实施了排险措施,加固了矿顶。安排了一个班进行开采,当年产玉8吨,属糖包玉中的青白玉,块状以小块居多,所产大块多与石形成混合体,其利用率较差。此矿点1976年出现过百公斤以上的大块玉料,其质地细腻,颜色青白,适合于做薄胎产品。据不完全统计此矿30年来产玉至少100多吨。目前此矿点开采已十分困难。因矿线进入沟底部分,左侧二号矿,五号矿矿渣都足往三号矿倾泻,因此造成了三号矿、四号矿被盖埋现象(四号矿足属于三号矿顷斜沟底部分,早在1985年就已被掩埋)要想清除上百万立方米的矿渣,单靠玉石矿一个小企业实在是无能为力。

  二号矿和五号矿基本上是玉石矿进驻后在悬岩陡壁上开发的新矿点,特别是五号矿,1983年产出的一块重一420公斤的优质白玉,无脏无绺无杂质,当时根据轻工业部工艺美术总公司好料精工的分配原则.最后由扬州玉器厂获得购买权,运回扬州后,大师们精心设计雕琢出一件“白玉五行塔”被选为国宝,由国家收藏。

  二号矿处在主脉线上,1973年9月开始开采。民国末年曾挖过1个小矿洞.洞深不足5米与三号矿隔河相对。经过两年的开采只出了几十公斤玉石,但在它的上部曾出产过两大窝,分别为1974年和1976年。每一窝都产玉20多吨,截至2000年,二号矿总计产玉约80吨左右。玉的颜色属糖包青白、微黄,质地较纯、细腻。此矿点完全露天开采,从上至下,矿槽200多米,由于大理岩脉线较宽且结构松散垂直走向,不像五号矿那样倾斜走向,结构紧密所以不适合打矿洞。经过十几年的开采,露天槽越挖越深,相应的险情越来越大。经过两次大塌方后矿槽工作区全部被掩埋。幸好塌方是矿工们下班后的夜间,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此矿点2000年后已停止开采。

  六号矿地处在河西岸主脉线上,位置在三号矿至七号矿的中间处,出露在山顶上,属于青玉因价值低,间断性的开采了两年就停了。

  由于科学的进步,生产工具不断的改进,因此生产效率大大的提高,如今一年的工作量相当于明清时期10到20年的工作量。塔特勒克苏五号矿是1975年采矿二队三班长周远上厕所时这个偶然的机会发现的,矿脉出露在半山腰的断裂带悬岩上,当时立即组织堪探性开采,当天就拿出了样品,矿部决定命名五号矿,此矿在后来的采矿岁月中为且末县玉石矿创下了高产值。现陈列在且末木孜塔格宾馆大厅的重达1502公斤的“和闯玉”玉王,就是五号矿点于1995年产出的。另有一块300公斤,是从1502公斤上面分离出来的,后由上海玉雕厂收购。1998年又出了一块400多公斤。五号矿点之所以能产出质地细腻,颜色青白的优质大块玉料,以粗浅的分析,它与围岩有直接的关系。首先白云质大理岩结构紧密,质地洁白而细腻,在接近矿体的部分有些大理岩简直和白玉一样半透明,如果不是硬度上的差别,你就很难区分它是石还是玉,这种情况的形成,我认为是白云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岩在接触交代蚀变过程中尚缺少一定的物质条件,或者是交代不彻底而没有完全形成“和阗玉”,但在这种岩石不远的范围内又确能同时伴生优质的白玉或青白玉。因此和阗玉的形成是经过了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特别是以没有规律的鸡窝状产出,这就又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同一矿区的一号矿和七号矿就是一个明显的对比,一号矿和七号矿,围岩非常松散,根本打不成矿洞,挖一点塌一点,而且围岩的石质粗糙,矿物成分较杂,玉石矿体虽然较大,但玉石质地较差,匀含杂质。前人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可靠的理论依据,但是他们选择的开采重点可以看出,一号和七号无疑是他们抛弃的矿点,二号和五号不是当时没有发现,而是当时没有先进的工具而无法开采。二号矿和五号矿的上部都是在半山腰的悬岩上,尽管修了路,仍需拉着绳索攀登近百米的陡壁。青年工人们用最快的速度上班也需45分钟。1983年五号矿的矿洞工作面已达300多平方米,很像一个大礼堂。形成这么大掌子面的原因是玉石脉线顺断裂带斜上延伸,玉石在白云质大理岩的底部,必须把大理岩搬走才能取出玉石,这给开采带来一定的难度。后来经过两次塌方,此矿洞及整个掌子面被埋,只好另开辟战场,在老坑的北面,重新炸出一个新的掌子面一直开采到2000年。

[转载]新疆且末县和阗玉近代采矿纪实:https://www.2ndflr.com/dm/qiemoxian/939476.html

相关问答

更多相关且末县属于哪,请关注云南地方旅游网:https://www.2ndflr.com

周边城市地名

 库尔勒   轮台县   尉犁县   若羌县   且末县   焉耆县   和静县   和硕县   博湖县  

推荐地名

 吕讷堡   马尔堡   曼海姆   帕德博恩   普尔海姆   斯图加特   威斯巴登   韦茨拉尔   维尔茨堡   魏布林根   沃尔姆斯   伍珀塔尔   辛德林根   新明斯特   新乌尔姆   伊本比伦   阿沙芬堡   埃尔福特   埃尔朗根   埃施韦勒   奥伯豪森   奥尔登堡   奥格斯堡   拜罗伊特   贝格海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