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西南地方旅游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名 > 世界 >

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大航海时代OL

更新时间:2017-10-12 10:05:58www.2ndflr.com云南旅行社103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这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大事件,它标志着一个崭新的世界帝国的建立。伊斯兰世界对此感到振奋,而欧洲基督教国家明显的意识到了威胁。仅仅一个半世纪以前,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国家还只是小亚细亚众多的突厥(土耳其)人公国中并不引人注意的一个 ,什么原因使他们能如此迅速的崛起呢?几个世纪来历史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是有些问题,由于史料缺乏,至今仍没有得出满意的解释。

  安纳托利亚的伊斯兰化和土耳其化

  奥斯曼人属于突厥民族的乌谷兹人,这已是世人公认的事实。但是他们属于乌谷兹人的哪一支,他们在 什么时候进入安纳托利亚,历史学家们至尽未达成一致的看法。大部分人认为奥斯曼人属于乌谷兹人的卡耶支,单也有人认为源出博佐克支。历来传说奥斯曼人原先住在呼罗珊的马汉地区,十三世纪在蒙古人的压力下西迁。部落首领苏莱曼带领五万游牧人进入小亚细亚,在埃尔祖鲁姆度过七年,后决定重返故地马汉。苏莱曼在阿勒颇附近渡幼发拉底河时被急流冲倒淹死。苏莱曼的两个儿子率领大部分人马继续返回中亚。另两个儿子埃尔图鲁尔和丁达尔则带领四百多帐迁入安纳托利亚,归顺塞尔柱人的罗姆素丹国(亦称科尼亚素丹国)。这个传说并不十分可信,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那个埋葬在幼发拉底河岸边的苏莱曼沙赫,并不是奥斯曼人的祖先,而是罗姆素丹国的创建人。因此,奥斯曼人在十一世纪进入小亚细亚的说法就 流行起来。

  十一世纪中叶是突厥人向小亚细亚迁居的第一个高潮。在此之前只有小股的突厥人在小亚定居。1040年住在河中地区的塞尔柱人入侵伊朗,很快征服了整个伊朗、阿塞拜疆、伊拉克等地,建立了庞大的国家。

  从1047年起塞尔柱人统率下的乌谷兹各部落开始系统征服小亚细亚。1071年他们在曼齐克特战役中大败拜占庭军队,俘虏了拜占庭皇帝。突厥人的势力一直伸展至小亚细亚北部马尔马拉海和爱琴海岸。尽管不久因受到西方十字军的反击,突厥人被迫退出马尔马拉海和爱琴沿岸地区。但突厥人在小亚细亚定居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这一时期进入小亚的突厥人总数在30万至100万之间,克纳克、萨卢尔、阿弗沙尔、卡耶、卡拉曼、巴扬德尔等部落在征服移居小亚细亚中起了重要作用。在这个浪潮的末期,建立了小亚细亚土地上最早的突厥人国家:以锡瓦斯为中心的丹尼舍孟德国(1085-1178年)和以科尼亚为中心的罗姆素丹国(1077-1308年)。罗姆素丹国在十三世纪三十年代国力达到极盛,在经济文化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十三世纪中叶蒙古军队入侵前后,出现了突厥人移居小亚的第二个高潮,除乌谷兹人外,克普恰克人、佩彻涅格人、花刺子模人、察哈台人等讲突厥语的不同集团也进入安纳托利亚。由于蒙古人的压力,也部分由于新增添的民族因素,十三世纪下半期出现了突厥人对安纳托利亚西部地区的第二次征服。由于缺乏攻城器械,突厥人通常采用饥饿、断水的策略,经过长期围困才能夺取设防的城市和要塞。十四世纪初,曼德列斯河和格迪兹河之间的地区落入土耳其人之手。随着突厥人势力向安纳托利亚全境的扩张,伊斯兰教的影响也随之而来。与在中亚等地方看到的情况相似,神秘主义的托钵僧团在伊斯兰教的传播中起了重大作用。在城市,伊斯兰教的传播主要得力于梅夫莱维叶僧团,在游牧民和农村中,贝克塔什僧团的影响是主要的。

  小亚土耳其化和伊斯兰化的过程持续了四个多世纪,一直要到十五--十六世纪才最终完成。但十三世纪末无疑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时刻。十四世纪上半期游历安纳托利亚的著名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就讲到,他在安塔利亚等希腊人居住地区遇到的异教徒都已不懂希腊语,而不讲纯的土耳其语。十三世纪末卡拉曼公国的统治者第一次规定土耳其语为官方语言,取代早先在塞尔柱国家流行的波斯语和阿拉伯语。小亚东部的土库曼人的白羊国君主乌宗。哈桑在十五世纪还把古兰经译成土耳其语。这些表明当时小亚的土耳其化伊斯兰化过程走的已相当远了。到十六世纪初这个过程可以说已最终完成。根据十六世纪初的税收材料,安纳托利亚的纳税户中穆斯林超过了92%,而基督徒仅占7.9%。

  奥斯曼国家就是在这样的民族背景下在小亚细亚出现并发展起来的。它依靠的远不是自身四百多帐的力量,而是作为边境贝伊、加齐首领,不断从各突厥人集团中吸取补充力量。

  奥斯曼国家的建立及向欧洲扩张的第一阶段(十三世纪中叶--1402年)

  十三世纪中叶,罗姆国素丹将厄斯基色希尔西北几十公里处的卡拉贾达赐给埃尔图鲁尔作牧场,让他负起守卫边境的责任。埃尔图鲁尔从毗邻的拜占庭手中夺取了瑟于特、多马尼奇等地,这成为奥斯曼国家最早的发祥地。1281年奥斯曼(1258-1324年)继承其父埃尔图鲁尔担任部落首领后,继续兼并拜占庭领土卡拉贾希萨尔、比莱吉克,亚尔希萨尔等要塞,定都耶尼谢希尔。1289年罗姆国素丹被迫承认他夺取的全部领土为其封地。1299年(或1300年)奥斯曼利用罗姆素丹国崩溃、小亚许多突厥贝伊独立的时机,正式宣布独立。根据建立这个国家的部落首领的名字,新国家被称为奥斯曼国家。单直到奥斯曼逝世,他所建立的国家还算不上名副其实的国家,奥斯曼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首领。他的国家既无固定的收入来源,又无正常的行政管理制度,收入全部靠掠夺战利品,氏族加齐传统盛行,奥斯曼不过是加齐中最重要的一个,是"部落首领,加齐英雄"。奥斯曼死后留下的财产只是几件武器,十来匹马和一两百头羊。奥斯曼国家的真正缔造者是奥斯曼的儿子奥尔罕(1324-1360年在位)他接位不久,就攻占了围攻多年的布尔萨,并将首都迁移到这里,开始建立正规的步兵(亚亚)和骑兵(米塞莱姆),初步发展了国家的行政组织中央设立迪万(国务会议),任命其兄阿拉丁为维齐(大臣),向城镇派遣法官,开始铸造钱币,第一次使用素丹称号。

  十三世纪初,小亚的突厥人公国几近20个,其中较有名的是:屈塔希亚的盖米尔扬国,巴勒克希尔的卡拉希国,马尼萨的萨鲁罕国,艾登的艾登国,伊斯帕塔的哈米特国,阿达纳的拉马赞国,马拉什的聚尔卡达里耶国,科尼亚的卡拉曼国等。正如伊本.白图泰所指出,突厥人公国中最强大的是盖米尔扬国和卡拉曼国。盖米尔扬有发达的纺织业、银矿和繁荣的商业,农业种植水稻,已有充足的财力进行公共工程建设,招揽各地的宗教学者。它的军队平时达4万人,必要时可增至20万人。而奥斯曼国家即使在奥尔罕时期,也仅有步骑兵2万5千至4万人。

  针对当时所处的国际环境,奥斯曼国家统治者一开始就制定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对外方针;对同种同教的突厥邻国保持友好关系;对伊朗蒙古王朝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称臣纳贡,以免刺激对方;而用全部力量对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拜占庭帝国,软硬兼施,不断蚕食它在小亚西北部的领土。奥尔罕相继夺取了伊兹尼克(1331年)和伊兹米特(1337年)等地。到三十年代末,拜占庭在小亚的领土仅剩从黑海岸的锡累到于斯屈达尔的一小块狭长地带。

  1345年奥斯曼土尔其人在向欧洲扩张方面跨出了重要一步。奥尔罕利用卡拉西国统治者死后兄弟内讧的机会,通过对双方的支持,巧妙的兼并了原卡拉西国的土地,从而全部控制了马尔马拉海南岸地区,从查纳卡累渡过达达尼尔海峡进入欧洲的格利博卢半岛只是时间问题了。

  拜占庭帝国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给奥斯曼人提供了渡过海峡干预欧洲事物的机会。拜占庭皇帝约翰六世康塔库曾为了同约翰五世巴列奥略争夺皇位,竟向奥尔罕求助。奥尔罕立即派出六千人去欧洲相助。事成,奥尔罕娶约翰六世的女儿狄奥多拉为妻。此后,1349年、1354年奥尔罕又两次派兵去欧洲援助其岳父康塔库曾。第一次为拜占庭从塞尔维亚人手中收复了萨洛尼卡;第二次击败了约翰五世招来的塞尔维亚、保加利亚联军。奥斯曼人和先前的其他突厥人不同,他们不再满足于援助之余的抢劫掠夺,而企图在欧洲定居下来。他们拒绝拜占庭关于归还格利博卢半岛的要求,声称穆斯林法律不允许他们这样做。康塔库曾无奈,但迫于舆论压力,只好向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国王求援,但都遭到拒绝。保加利亚国王说:"三年前我劝你不要和土尔其人缔结邪恶的同盟,现在暴风雨来了,让拜占庭人经受住这一切吧!要是土尔其人来进攻我们,我们知道怎样来扞卫自己。"显然,保加利亚国王并不重视奥斯曼人在欧洲出现所包含的全部潜在危险,而只想坐视拜占庭的失败;但是,奥斯曼人在格利博卢半岛的定居,不仅对拜占庭的命运,而且对整个巴尔干半岛人民,甚至中欧各国人民的命运来说,都是一个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事件。

  十四世纪下半期,奥斯曼土尔其人在欧洲扩张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1361年穆拉德一世(1360-1389年在位)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攻占了君士坦丁堡和多瑙河通道上最强大的要塞塞埃迪尔内,进而控制了马扎里河谷。穆拉德使大批土库曼人从亚洲移居新征服的地区,同时把许多基督徒农民从巴尔干迁往安纳托利亚,并以次为基地,开始对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地进行系统征服。他先后征服了西色雷斯和马其顿高地(1371-1375年);攻入保加利亚中部,占领索非亚(1376年),迫使保王承认奥斯曼的宗主权;1386年攻占尼什,塞尔维亚王拉扎尔也被迫称臣纳贡。1389年6月,塞尔维亚、保加利亚、波斯尼亚、阿尔巴尼亚等国结成联盟,在匈牙利和瓦拉几亚的支持下,与奥斯曼军队在科索沃作战。穆拉德一世在战役中虽被塞尔维亚勇士刺杀,奥斯曼人仍取得了最终胜利。科索沃决战结束多瑙河以南地区巴尔干人民的有组织抵抗。波斯尼亚和瓦拉几亚在1391年臣服奥斯曼国家,两年后,奥斯曼人在保加利亚建立直接统治。

  1396年,来自法国、英格兰、苏格兰、比利时、荷兰、伦巴德、萨伏依、德国的骑士组成一只庞大的十字军,加上匈牙利国王西吉斯蒙领导的匈牙利军队和瓦拉几亚军队,总兵力在6-7万之间。他们从布达佩斯向尼科波利进发,9月在要塞附近安营扎寨。在决战的关键时刻,骑士们因担心被匈牙利王抢去头功,竟不准匈军迎战奥斯曼非正规部队,而命令全体骑士出击。结果惨遭败北,一万多基督徒被俘,除24人外、全部被处决。尼科波利战役后的半个世纪内,欧洲人再没有尝试组织新的十字军来驱逐奥斯曼人。

  奥斯曼人在欧洲对基督徒取得的胜利,大大的增加了奥斯曼国家的财力和军力,从而提高了它在小亚突厥人国家中的地位和威望。1360年安卡拉阿希组织的首领率先改换它对盖米尔扬国的忠诚,而归顺奥斯曼国家。接着穆拉德为儿子巴耶济德娶盖米尔扬国统治者的女儿为妻,从而获得该国的屈塔希亚、西马夫等地区。穆拉德还用从欧洲战争中掠夺到的巨额财产收买了哈米特国的大部分领土。巴耶济德(1389-1402年在位)统治期间,又先后兼并了萨鲁汗、艾登、门泰谢等国的领土,并对不驯服的卡拉曼国家进行征讨。拜占庭皇帝、塞尔维亚国王、保加利亚国王都派出军队帮助奥斯曼人。穆拉德军队纪律严明,禁止抢劫,买卖公平,赢得科尼亚市民同情,他们背着统治者与奥斯曼人商量献城,反映出小亚人民渴望统一的愿望。卡拉曼统治者被迫表示臣服。奥斯曼国家的领土已扩大到整个安纳托利亚,南至爱琴海和地中海,东至锡瓦斯、开塞利和幼发拉底河上游。

  十四世纪末奥斯曼人在欧洲巴尔干地区和亚洲安纳托利亚地区已占有广大领地,一个帝国的雏形已初步具备。苏丹巴耶济德异乎寻常地于1394年向埃及马木路克素丹卵翼下的哈里发派出使节,要求后者正式赐封他为"罗姆素丹"。与此同时,巴耶济德采取措施企图夺取拜占庭首都。1396年他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亚洲岸边修建炮台,安纳多卢希萨尔-安纳托利亚要塞。1400年奥斯曼军队又一次从陆上围攻君士坦丁堡。看来,君士坦丁堡注定要成为新帝国的首都了。但是,来自中亚帖木尔的威胁,迫使巴耶济德解除对君士坦丁堡的包围,拜占庭帝国的覆灭和新帝国的出世因而推迟了整整半个世纪。

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大航海时代OL:https://www.2ndflr.com/dm/shijie/923400.html

相关问答

更多相关世界属于哪,请关注云南地方旅游网:https://www.2ndflr.com

周边城市地名

推荐地名

 塞利巴比   乌杰夫特   廷贝德拉   图尔尚堡   巴尔卡堡   提吉克贾   塔扎迪特   穆杰里亚   布提利米特   欣盖提   阿塔尔   祖埃拉特   阿德拉尔   阿萨巴   布拉克纳   达赫莱特努瓦迪布   戈尔戈尔   吉迪马卡   东霍德   西霍德   因奇利   特拉扎   塔岗   提里斯宰穆尔   尼日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