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六米的凝望
中国作家网>>作品>>散文 水下六米的凝望 2016年07月25日09:09 来源:解放日报 苏沧桑
水墨阳光(国画)董吉祥
一只飞鸟俯瞰南中国,看见一条江从杭州穿城而过,江的北面有一个湖,是它熟悉的西湖;江的南岸也有一个湖,是它从未去过的湘湖。它想了想,飞向了那片陌生的水域,轻轻落在水中央一棵清瘦的柳树上,看见了湖中自己同样清瘦的倒影。
这是一月的湘湖,讲述着完全不同于其他地方、其他季节的故事。一月,是一年里最深沉的月份,大地上的一切已经结束,一切尚未开始。这个被雨雾笼罩的上午,万籁寂静,骨骼清奇,飞鸟的身影落在湖里,没有惊起一丝涟漪,脚尖落在柳枝上,没有惊动其他任何一只鸟。
一切仿佛睡着了。睡意朦胧中,它听见不远处传来一阵水声,然后传来船夫的一句话:“这么个下雨天,雾又大,老人家还是回家呆着好。”
老人家,是我年近耄耋的父母,从老家来看我和弟弟。他们常来杭州,已经把西湖看厌了。我想起仅一桥之隔却从未去过的湘湖,便带他们来了。
船窗前的父亲,久久凝视着上午十点冬天的湘湖,没有侧过脸来,只听得见他的声音:“我见过的景色里,最像水墨画的,甚至比水墨画更美的,就是这里了。”
母亲说,是啊。
我也说,是啊。
是真的。
一月的湘湖,就是父亲小时候教过我的那种留白很多的写意山水和花鸟画。花格船窗将天地框进一个天然的画框,雨雾如磨墨般,将天、地、水、物磨成了浓墨、淡墨,或更淡的墨,比烟还淡。浓的,是一座拱桥,一段堤坝,一群飞鸟或一群栖息的鸟;淡的,是远处一片枯干的芦苇,三两棵垂柳,或一座亭子的倒影;白的,是天空,水,雾。寥寥的几点黑,大片的浅灰和白,在船静静的前行里,泼洒,勾勒。极静,极美。
一切都显得那么清瘦、紧致,透着内里的某种节制。
我用手机记下了几幅画。第一幅是一大片白雾迷蒙的水域,右边一棵无叶的垂柳,栖息着很多一动不动的水鸟,如被岁月催眠的一棵树上结满了永远不会掉落的果实。树的确是睡着了,明年春天才会醒来,鸟暂时睡着了,它们醒来时,会像一盏盏灯亮起来,照亮着树,继续哄着它睡。雾和雨,也达成某种默契,为它们盖上了薄被,于是,一月的湘湖的上午十点,像深夜般静谧。
第二幅,是从船头的玻璃窗往外看。雨滴在玻璃上,晕染出迷离的前景,雨滴里,一座拱桥越来越近,桥上两个打伞的人也越行越近,然后交错,然后又渐渐分开。两个陌生人,在另一个陌生人的镜头里的一滴雨中相遇,又分离。我不知道他们是除我们之外仅有的两个游人,还是园区的工作人员。他们也不知道,桥下缓缓驶来的画舫里,只坐了三个游人,一对年近耄耋的父母,一个年近半百的女儿。船穿过桥洞,我们彼此也越行越远。他们亦不知道,自己交错的身影会被一个陌生人永远留在镜头里,记忆深处。
第三幅画的格调,有大漠孤烟的味道。主角离我很远,是十几棵静立水中的水杉,在如镜的湖里,每一棵树的倒影仍然是笔直的,且是独立的,整个画面干净到苍凉。然而,我看到了水下的秘密:它们看似互不相干,但它们的根在水里相握相缠,不动声色,不分开,像一些美好的感情。
每一个细节,都是一幅画,无数个细节构成的湘湖,美得让我们三个人哑口无言。
我将镜头转向父母时,他们像醒了似地转过脸来,发出了一致的感慨。父亲说,萧山离杭州这么近,居然有这么美的地方,我们以前怎么不知道呢?
他说的,也是我想说的。
还有一句话我想了想,没有说出来。父母和我,都去过世界上不少地方,却很少有什么地方,是我们仨一起去的。我也带他们一起去过几个地方,但没有哪一片美景哪一个时刻像今天这样,没有预谋,没有喧闹,没有他人,没有五颜六色,也无关文化,只有我们仨,只属于我们仨。
即使让我任意想象一个属于我们仨的最美的梦,也不会比此时此刻更美吗?
四个月后,当我和一群文友又一次来到湘湖,我发现,初夏的湘湖,讲述着与一月完全不同的故事。
一月清瘦的湘湖此刻已显丰满,处处是尚未老去的绿意,明净的湖面在阳光下显得光鲜亮丽。而我的父母,早已回到老家,过了一个春节后,他们又老了一岁。当我聆听着与湘湖有关的历史文化,当我站在湘湖水下六米处与八千年前的独木舟对视,我忽然想起,我和父母来时,并没有真正进入湘湖的深处。我们不知道写《回乡偶书》的贺知章就是这里人,八千年跨湖桥文化遗址就在脚下,我们也不知道,船行走在静静的湖面上时,水下六米处正躺着一艘远古先民留下的独木舟,将古老的浙江文明史又往前推了一千年。
水下六米的凝望:https://www.2ndflr.com/dm/shijie/924992.html相关问答
- 2018-03-01霍邱县水下管道气囊封堵公司霍邱
- 2018-03-01巢湖水下古城遗址隐藏着居巢国的
- 2017-10-12博德鲁姆(BODRUM)水下古城博物馆
- 2017-10-06奔巴岛自助游攻略,住最奇特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