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西南地方旅游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名 > 世界 >

高原:克里米亚半岛战争记忆

更新时间:2017-10-29 09:14:23www.2ndflr.com云南旅行社115

如果要理解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执着,那么这座半岛与俄罗斯生死与共的战争记忆一定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19世纪,26岁的托尔斯泰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写下了惊心动魄的《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20世纪,二战的腥风血雨横扫了这座半岛,二战后有十二座苏联城市陆续被授予“英雄城”的称号,以表彰这些城市的英勇战绩,在这十二座城市中,克里米亚就占了两座——刻赤与塞瓦斯托波尔。在如今的克里米亚,有不少以战争为主题的景点和博物馆,算是本次旅行的一大亮点。军事虽不是我熟稔的领域,但笔者还是试着尽量真实地记录此行的所见所闻所感吧。本篇就来讲讲我所看到的刻赤和塞瓦斯托波尔。

刻赤:第一个飘起俄罗斯国旗的城市

刻赤与俄罗斯隔海相望,是我们克里米亚之行的第一站。在经历了上篇文章所述的种种波折之后,我们晕晕乎乎地从刻赤汽车站下车,首先看见的是一辆辆由厢式货车改装成的小巴车。这种交通工具被称为“定线出租车”,也有“苏式小巴”的名称,活跃于俄罗斯和前苏联国家,大多由私营公司运作,其特色是不报站,招手即停,不吭声不停。详细来说,就是在小巴运营线路中任何一点都可以招手上车,也可以在任何一点让司机开门停车,但如果你没有告知司机停车,那么司机就会一路开下去。这样的小巴车随上随下,对当地人来说非常方便,但对旅游者,尤其是不会俄语的旅游者来说却是一大挑战。好在在莫斯科生活了三年的笔者已经摸透了这种交通工具,轻松找到了去往市中心的小巴车。

刻赤汽车站排满了由厢式货车改装成的小巴车

刻赤街边最常见的五层筒子楼

在今年克里米亚脱乌入俄事件中,刻赤是第一个升起俄罗斯国旗的城市,如今的刻赤城里更是随处飘扬着俄罗斯旗。从小巴车上一路望出去,路边的灯杆和楼房上插满了俄罗斯国旗与克里米亚共和国旗。不过除去这一点,城市的时间像是停在了十几年前的某一刻,此后人去人来,建筑却没有变化过。主干道两边多是苏联时期的赫鲁晓夫式五层筒子楼,城内的道路与建筑也透着四个大字:年久失修。

从笔者到过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来看,不少前苏联国家都充斥着这幅景象,陈旧的楼房填满了城市的大部分地区,东倒西歪,墙皮剥落,显得异常荒凉,而偶尔点缀其中的新式建筑在一片老城中则分外突兀(比如萨卡什维利在第比利斯所建的水晶宫一般的总统宅邸)。

入俄激情已过,大愿得偿,如今的刻赤城里一片祥和。刻赤市中心由列宁像、米特里达梯山和山顶的“光荣方尖碑”组成,这座方尖碑建于1944年8月,被认为是苏联的第一座二战纪念碑。这三样东西原本应组合成一幅肃穆的画面,不过我们看到的是一幅乱糟糟的景象:列宁像前树了一面巨大的俄罗斯国旗,雕像两边搭满了各式儿童游乐设施,辅以响彻广场的动感音乐。适逢周末,当地人在广场上悠闲地散着步。为了避雨,我们到广场边的一家小餐馆吃饭,翻开菜单,发现价格差不多只有莫斯科同类餐馆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顿时感激涕零。克里米亚半岛上的交通、餐饮、门票、住宿等费用都大大低于莫斯科物价,难怪克里米亚刚入俄之时,听闻有俄罗斯人大量购买岛上商品回俄罗斯高价出售,从中赚取差价。

刻赤市中心的列宁像、米特里达梯山和山顶的“光荣方尖碑”

刻赤的“光荣方尖碑”被认为是苏联第一座二战纪念碑

刻赤市中心的米特里达梯山由意大利设计师设计,建于1840年,石头上的裂缝、楼梯上掉落的砖块构成一幅凋敝的景象

1942年,德军占领刻赤,苏军被迫撤离,掩护苏军主力撤离克里米亚半岛的部队被德军包围,随同部分民众共一万三千人撤入暗无天日的阿哲木什凯地下采石场,在缺水缺粮的条件下坚持抵抗了五个月。采石场位于刻赤郊区,在战后几经考察、挖掘,如今开辟成了战争纪念博物馆,是克里米亚最震撼的战争博物馆之一。第二天,我们起了个大早,乘着小巴来到了郊区,远远就看到了采石场门口的巨大雕像。在售票处我们被告知进入博物馆须组团跟随讲解员,而我们两人单独进入将不得不花费一个团的价格。售票员建议我们等待其他游客,我们就去一公里外的刻赤王陵晃了一圈,在回来的时候淋了场突如其来的大雨。

高原:克里米亚半岛战争记忆:https://www.2ndflr.com/dm/shijie/940429.html

相关问答

更多相关世界属于哪,请关注云南地方旅游网:https://www.2ndflr.com

周边城市地名

推荐地名

 中奥果韦   恩古涅   尼扬加   奥果韦-伊温多   奥果韦-洛洛   滨海奥果韦   沃勒-恩特姆   喀麦隆   雅温得   莫拉   济纳   布拉   昌巴   波利   布埃亚   加拉   巴图   昆巴   森贝   昆博   马鲁贝   巴尔   班盖   杜阿拉   马鲁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