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青蛇
基本简介/竹叶青蛇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Zhao,1977。
栖息地:半树栖性。常发现于近水边的灌木丛,山间溪流边。
成体体型:全身可达60-90厘米。
适合温度:22-32度。
活动时间:喜居树上,多夜间活动。
外型特征:头大,呈三角形,颈细,尾短。头顶有细小鳞片。体背草绿色,最外侧的背鳞中央白色,自颈部之后有白色侧线,有的在白侧线内又有一条红侧线,但也有无侧线者。腹面淡黄绿色。瞳孔椭圆形,红色。尾巴焦红色。
食物:啮齿类动物,鸟类,树蛙,小型蜥蜴。
食欲:视亚种与个体情况而定。
性情:神经质,具攻击性。近距离遇到人将进行攻击。但也视亚种与个体情况而定。
毒性:血液毒素,毒性一般,极少发生致命事件,但伤口处理不当则有危险。
繁殖:卵胎生,产幼蛇10-25条。
生存状况:较常见。
外形特征/竹叶青蛇
竹叶青蛇
通身绿色,腹面稍浅或呈草黄色,眼睛、尾背和尾尖焦红色。体侧常有一条由红白各半的或白色的背鳞缀成的纵线。头较大,呈三角形,眼与鼻孔之间有颊窝(热测位器),尾较短,具缠绕性,头背都是小鳞片,鼻鳞与第一上唇鳞被鳞沟完全分开;躯干中段背鳞19~21行;腹鳞150~178;尾下鳞54~80对。
腹面淡黄绿色。瞳孔椭圆形,红色。尾巴焦红色。啮齿类动物,鸟类,树蛙,小型蜥蜴。神经质,具攻击性。近距离遇到人将进行攻击。血液毒素,毒性一般,极少发生致命事件,但伤口处理不当则有危险。卵胎生,产幼蛇10—25条。
生活习性/竹叶青蛇
生存条件竹叶青蛇
习性:发现于海拔150~2000米的山区溪边草丛中、灌木上、岩壁或石上、竹林中,路边枯枝上或田埂草丛中。竹叶青喜欢上树,常缠绕在溪边的灌木丛或小乔木上。多于阴雨天活动。
食物:以蛙、蝌蚪、蜥蜴、鸟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
食欲:视亚种与个体情况而定。
性情:神经质,具攻击性。但也视亚种与个体情况而定。
消化系统竹叶青蛇的消化系统非常厉害,有些在吞的同时就开始消化,还会把骨头吐出来。竹叶青蛇的消化要靠在地上爬行,利用肚皮和不平整的地面来摩擦。竹叶青蛇的毒液实际上是蛇的消化液,一溶解了被咬动物的身体,所以表现出“毒性”,人的胆汁也属这种消化液。
竹叶青蛇
竹叶青蛇的食欲较强,食量也大,通常先咬死,然后吞食。嘴可随 食物的大小而变化,遇到较大食物时,下颌缩短变宽,成为紧紧包住食物的薄膜。竹叶青蛇常从动物的头部开始吞食,吞食小鸟则从头顶开始,这样,鸟喙弯向鸟颈,不会刺伤蛇的口腔或食管。吞食速度与食物大小有关,5~6分钟即可吞食小白鼠,较大的鸟则需要15~18分钟。Barton认为非洲岩蟒只有在确定捕获物的鼻子或耳朵位置时,才开始吞食。
竹叶青蛇亦有判断捕获物头、尾的能力。竹叶青蛇消化食物很慢,每吃一次要经过5~6天才能消化完毕,但消化高峰多在食后22~50小时。如果吃得多,消化时间还要长些。竹叶青蛇的消化速度与外界温度有关,Skoczylas(1970)观察到游蛇在5℃气温下,消化完全停止,到15℃时消化仍然很慢,消化过程长达6天左右,在25℃时,消化才加快进行。竹叶青蛇的牙齿是不能把食物咬碎的。消化系统如咽部,以及相应的肌肉系统都有很大的扩张和收缩能力。
保护问题竹叶青蛇
我们知道了野生动物在维护自然生态环境方面所起的极其重要的作用。野生动物物种都是生态系统 中的重要一环,它们通过食物链的关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一旦食物链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就会受到严重影响。青草——蝗虫——蛙(鼠)——蛇——鹰,这就是其中的一条食物链,如果人类无节制地捕猎野外的蛇,蛇就越来越少,导致森林、草地和农田的鼠害越来越猖獗,鼠害和虫害给农林牧业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生态环境就会受到严重破坏。 捕杀野生动物在全世界都是严重的问题,据西方报章报道:世界各地的蛇毒交易将导致毒蛇在地球上灭绝。巴西全国各地的人都涌到米纳斯州去捉蛇,也许不久的将来,蛇会成为只有在民间故事中才会提起的动物。
生长繁殖/竹叶青蛇
竹叶青蛇:https://www.2ndflr.com/dm/shizishanqu/935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