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西南地方旅游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名 > 中国 > 华中地区 > 河南 > 南阳 > 卧龙区 >

卧龙自然保护区,卧龙自然保护区在哪里

更新时间:2018-03-01 11:58:49www.2ndflr.com云南旅行社54

卧龙自然保护区简介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西南部,邛崃山脉东南坡,距四川省会成都130公里,交通便利。保护区始建于1963年,面积20万公顷,是中国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国家级保护区之一,是国家和四川省命名的“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保护区现有人口5343人,其中,农业人口4550人。
卧龙自然保护区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四川省汶川县西南部,邛崃山脉东翼。最高峰为西南的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附近高于5000米的山峰有101座。群山环抱,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倾斜 ,溪流众多。年均温8.9℃,最高温度29.2℃,最低温度-8.5℃,年降水量931毫米。原始森林茂密,处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带,从亚热带到温带、寒带的生物均有分布。海拔16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1600~2000米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常绿树有萤青冈、印叶钓樟,落叶树有水青树、山毛榉、槭等;2000~2600米为针阔混交林,以铁杉为主,其次为垂枝云杉、四川红杉、槭、椴等;2600~3600米为亚高山针叶林带,以岷江冷杉为主,林下有大面积箭竹;3500米以上为高山草甸和灌丛。不同类型的植被为多种动物提供了栖息 场所。1963年建立自然保护区。面积2万公顷 。1980年与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合作在卧龙建立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1983年加入国际“人与生物圈计划”。主要保护对象是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及森林生态系统。
卧龙自然保护区

1980年,保护区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并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合作建立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198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卧龙保护区内汶川县的卧龙、耿达两个公社划定为汶川县卧龙特别行政区,实行部、省双重领导体制,由林业厅代管。同年7月,省政府、原林业部联合作出了将四川省汶川县卧龙特别行政区改为四川省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的决定,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署办公的综合管理体制。
卧龙自然保护区

卧龙自然保护区区域特色

卧龙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第三大自然保护区。四川省面积最大、自然条件最复杂、珍稀动植物最多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横跨卧龙、耿达两乡,东西长52公里、南北宽62公里,总面积约70万公顷。主要保护西南高山林区自然生态系统及大熊猫等珍稀动物。1980年加入联合国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是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资源特别行政区。
卧龙自然保护区

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创建于1963年,当时面积2万公顷,1975年,面积扩大到20万公顷,是我国建立最早、栖息地面积最大、以保护大熊猫及高山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是2006年7月世界遗产大会批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最重要的核心保护区。卧龙自然保护区以“熊猫之乡”、“宝贵的生物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享誉中外。

中国政府在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援助下建立的13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中,卧龙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一个。1978年,保护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中外科学家采用无线电跟踪等手段,对大熊猫个体生态、种群以及大熊猫主食竹类进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卧龙自然保护区地理条件独特、地貌类型复杂,风景秀丽、景观多样、气候宜人,集山、水、林、洞、险、峻、奇、秀于一体,还有浓郁的藏、羌民族文化。区内建有相当规模的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等国家保护动物繁殖场;有世界著名的“五一棚”大熊猫野外观测站;有国内迄今为止以单一生物物种为主建立的博物馆的大熊猫博物馆。

多年来,卧龙自然保护区着眼于建设一流的国家自然保护区目标,坚持保护 和合理利用的方针,积极开展保护、科研、社区建设等工作,使大熊猫为主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高山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通过不懈的努力,成功攻克了圈养大熊猫人工繁育工作中的“发情难、配种受孕难、幼仔成活难”的三大难关,人工繁殖大熊猫92胎、97仔、成活85仔,幼仔存活率已经连续5年达到100%。圈养大熊猫总数达到200余只,占世界圈养种群的65%。同时也培养、锻炼出了一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大熊猫科研队伍。已出版学术专著11部,发表科研论文1470多篇,有4项获部、省科技成果奖,有5人次获优秀科技论文奖。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了大熊猫认养活动,保护区积极寻求对外合作,建立合作开发机制。在二十一世纪初,区内经济得到有效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10年全区人均收入达4032.42元,比2003年增加2234.21元。

卧龙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盆地西缘,邛崃山脉东南坡,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岷江上游汶川县映秀镇西侧,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度的高山深谷地带,东经102°52’─103°25’,北纬30°45’─31°25’,东西宽60公里,南北长63公里。东与汶川县映秀镇连接,西与宝兴、小金县接壤,南与大邑、芦山两县毗邻,北与理县及汶川县草坡乡为邻。

卧龙自然保护区地貌特征

1、地势: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的地貌单原属于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处于邛崃北部的东南麓,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皮条河从保护区的西南向东北将保护区分为两大块,河的西北部山大峰高、河谷深切,大部分山峰的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在西北部边缘沿巴朗山至四姑娘山、以及北部与理县接壤的山地,海拔高度均在5000米左右,构成了一道天然屏障。超过5000米的山峰近百座,境内最高峰-四姑娘山高达6250米,为四川省第二高峰,皮条河的东南部,地势相对平缓,除个别山峰外,海拔一般不超过4000米,东南部中河及西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0米以下,东部的木江坪海拔最低,仅1150米。

2、河谷形态:受地势的影响,保护区内的河流大体由西北向东南流,河谷形态多样,主要河流:皮条河、耿达河的河谷沿挤压性断裂带发育,两岸基岩松散,易被侵蚀,河谷不断加宽,形成阔谷,并常发育有五段阶地。其部分支流如英雄沟、银厂沟等由于河流沿张性断裂垂直下切,两岸基岩陡峭、形成峡谷,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上游谷地,沿冰川谷发育,上部形成U形谷,而下部受河流溶蚀切割,形成V形谷,组合成︸形得合谷。区内各主要河谷以上的山坡和山腰上,分布有四级剥蚀夷平面,其海拔高度分别为2000-2200米、2400-2500米、2800-2850米、3000-3100米,这些削蚀面虽面积不大,但地势平缓,有较厚的风化残坡积层,表层发育有黄棕色粉砂质厚土层,竹林生长茂密,形成多数大熊猫活动的核心区域。

3、山地形态:保护区内在海拔4000米以下的山地,属流水作用的中低山,由于受岩性的影响,山地形态多变,由结晶灰岩组成的,多形成峰林状山地;由砂质子板岩组成的,则形成典型的梳状山地;以脊呈锯齿状,远看似龙背,卧龙即因此得名。海拔4000-5000米的山地为寒冻风化作用的高山,岩基裸露,多悬崖峭壁,其下部形成碎屑坡或倒石堆,并有古冰川遗迹分布,古冰斗亦分为四级,按海拔分别为4000-4200米、4350-4450米、4500-4540米、4620-4660米。部分地区冰川退却后,冰斗积水成湖,形成海子。海拔高度超过5000米的山地为终年被冰雪覆盖、现代冰川作用强烈的极高山,主峰四姑娘山及大姑娘山、二姑娘山、三姑娘山均为金字塔形角峰,巍然屹立于保护区的西北边缘。

卧龙自然保护区气候类型

卧龙自然保护区属青藏高原气候区的东缘,由于本身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形成了典型的亚热带内陆山地气候,西风急流南支和东南季风控制了区内的主要天气过程,冬半年(11月至翌年4月)在干冷的西风急流南支影响下,天气多晴朗干燥,在冷气流的进退过程中,也常形成降雪或雨,夏半年湿润的东南季风顺河而上,遇到高山冷气流而形成丰富的迎坡降水,因而温暖湿润。随着海拔的增高,从山谷到山顶形成了亚热带(2000米以下)温带(2000-2600米)寒温带(2600-3600米)寒带(3600-4400米)高寒带(4400-5000米)极高山寒冻冰雪带(5000米以上)等不同的气候垂直带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句话充分反映了卧龙的气候特征:保护区管理局沙湾气象站(海拔1920米)的观测资料显示出,该地区的年均相对湿度为80.3%,冬半年(11月至翌年4月)为75.5%,夏半年(5至10月)为84.8%,无霜期180-200天,年均气温8.5±0.5℃,7月平均温17.1±0.8℃,1月平均温-0.9±2℃,年日照数950±100小时,年降水量890±100mm。

卧龙自然保护区门票价格

进山费:15;大熊猫馆:30 ;小熊猫馆:5;英雄沟:25

卧龙自然保护区,卧龙自然保护区在哪里:https://www.2ndflr.com/dm/wolongqu/946651.html

相关问答

更多相关卧龙区属于哪,请关注云南地方旅游网:https://www.2ndflr.com

周边城市地名

 宛城区   唐河县   新野县   桐柏县   邓州   卧龙区   南召县   方城县   西峡县   镇平县   内乡县   淅川县   社旗县  

推荐地名

 中阳县   交口县   孝义   汾阳   文水县   交城县   兴县   临县   柳林县   石楼县   岚县   方山县   内蒙古   呼和浩特   新城区   回民区   玉泉区   赛罕区   土默特左旗   托克托县   和林格尔县   清水河县   武川县   包头   东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