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西南地方旅游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名 > 中国 > 华南地区 > 港澳 > 香港 >

“香港自由行”向哪里去

更新时间:2017-10-07 17:15:21www.2ndflr.com云南旅行社69

政策解读 “香港自由行”向哪里去

王兴斌 《 青年参考 》( 2015年03月11日   27 版)

 香港街景 图片来源CFP

 3月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记者会上,当有记者问及“香港各界对内地居民赴港购物有不同声音,实施多年的自由行政策会否收紧”时,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表示:“我清楚记得内地居民到香港个人游的政策和深圳居民一签多次往返的政策,是香港在亚洲金融危机时,由香港特区政府建议、中央政府批准实施的。10多年来,对扩大香港居民就业、推动香港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同时表示:“随着赴港人数的增加,个人游政策和深圳居民‘一签多行’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任何一个城市的设计,其服务功能、基础设施、接待能力,对游客数量都有限制。这是由一个城市的接待能力和投入所决定的。中央政府对这些新情况和问题非常重视,有关部门也和特区政府保持着密切联系,已采取了许多应对措施,不断调整有关政策。我相信,不会对两地人员交流和经贸合作产生影响。”

 据公安部网站消息,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3月6日在北京会见了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并表示,对内地居民赴港“个人游”和“一签多行”问题,内地公安机关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相关措施。

 对“是否会收紧赴港自由行政策”,华人首富李嘉诚说:“如果即日叫停内地游客来港自由行,港股就有可能下跌1000点以上。”

 今年两会期间,关于赴港自由行的讨论在持续发酵。

 当然,这首先是个旅游政策问题。从2003年7月广州、深圳等内地4城市居民首次以个人身份赴港旅游启动以来,至今已扩大到全国22个省区市的49个城市,且从2009年起,深圳等城市居民实现“一签多行”,不受时间、次数的限制。去年,香港接待入境游客6084万人次,其中4724.8万人次来自内地,占4/5;内地游客中,自由行的又占约3/5。

 支持继续并要求扩大自由行范围的一派认为,让更多内地游客赴港旅游可以壮大旅游业,拉动经济繁荣和扩大就业。而反对自由行政策、特别是反对扩大实施城市范围的一派认为,香港城市空间有限,赴港游客进一步增加,会给居民生活造成压力。双方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笔者以为,是扩大还是限制自由行的判断标准非常简单,就是香港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是否可进一步增加,赴港游客是否已超过香港的最大承载力。以旅游接待中最重要的环节——宾馆来看,2002年入境游客1656.6万人次,共有客房38949间,客房出租率84%;2013年入境游客5424.7万人次,共有客房67894间,客房出租率89%。去年内地过夜旅客1907.7万人次,只占内地游客的2/5,香港的客房出租率为90%。可见,由于市场的自动调节作用,10多年中宾馆床位翻了一番,住宿设施基本能满足过夜游客的需要,并使宾馆业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这与内地宾馆60%的客房出租率形成巨大反差。从市内交通看,虽然访港旅客对市内交通造成了一定压力,但也未达到不能正常运行的程度。

 香港最基本的特征是国际自由港,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保障货物、无形财产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并一贯实行宽松和开放的出入境政策,对165个国家和地区的公民实行7~180天的免签入境政策。对世界各国的国民采取如此宽松的入境政策,笔者认为从常理来推断,对内地同胞如采取限制入境政策,恐怕不仅与自由港的地位与形象不相符,也不近人情,更不符合出入境便利化的世界潮流。

 在自由行政策问题上闹得沸沸扬扬,表面上看是对一项旅游政策的争论,其背后隐含的问题已远超旅游层面,还有更深层次的原由。

 首先,在香港本身的社会生态与经济状况方面,内地游客虽对香港经济与就业有较大作用,但从旅游接待中得到直接利益的,主要是旅游景点、旅馆、餐饮、零售、奢侈品、出租车等行业以及物业持有者,而数千万游客涌入造成的巨大社会成本(如部分地段交通拥堵、某些食品和日用品涨价、居民生活不便等),却是由大部分不直接受益的普通市民来承受。再联系到近年来香港经济不振、通货膨胀,贫富差距扩大,基尼系数逼近0.6的危险线,市民生活压力增加。于是,民怨转向内地游客,尤其是朝向多是一日游的自由行游客,就不难理解了。可见,在人流滚滚与钱流滚滚面前,对自由行的不同声音代表了不同利益群体的不同诉求。

 其次,是香港与内地关系中深层次因素的浮沉。香港回归以来,香港来内地游客从1997年的3977万人次(占内地入境游客总数的69%)增长到2014年的7613.2万人次(占内地入境游客总数的59.2%);同时,内地赴港旅游从1997年的225.9万人次(占香港入境游客的21.7%),增长到2014年的4724.8万人次(占香港入境游客的78%),双方互为最大的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

 内地与香港之间的双向旅游对两地旅游业和经济增长的作用不言自明,对促进两地民众之间相互了解的正面作用更为宝贵。但毋庸讳言,由于历史的背景和现实的原因,两地民众之间的隔阂、误解及价值观的差异依然存在。

 近年来,不论是个别香港导游的恶言劣行,还是少数内地游客的不良行为,每每被过度渲染和夸大,把少数说成整体、个别当作普遍,产生了广泛的负面印象。在赴港自由行问题上的过度敏感,折射出两地关系中的深层次问题,而某些内外政治势力则借题发挥、推波助澜。

 无论为维护香港自由港的形象、推动香港经济社会健康行进,还是进一步推进两地更加紧密的合作、促进双方旅游的共发展,自由行政策无疑都不应被取消,而且还应进一步扩大范围。香港人要发展、内地人要观光购物,两地都有进一步开放自由行的需求。笔者一直认为,目前自由行限定在24个城市是暂时之计,最终应包括内地所有城乡、全体民众。

 当然,在实行自由行的政策措施方面也有需调整、完善之处。如广、深居民“一签多行”的旅客人次从2009年的147万猛增至去年的1485万,有人每个月往返超过十几次、甚至一日数次,其中有“水货”倒卖者,还有买酱油等日用品者。笔者建议,把“一签多行”改为“一签若干行”,缓解接待压力;对那些用“一签多行”倒卖“水货”的牟利者应予限制,抑或建立“黑名单”制度;在香港—深圳对接地开设特定日用品商城或开展跨境网购业务,减少为“打酱油”而过境的“旅客”;香港方面研究最大和最佳旅客接待能力并在网上即时公布到港游客人数、酒店出租率等信息,发布赴港旅游的警示级别;运用价格手段鼓励游客网上预订客房,避免游客夜宿大巴现象的再发生;在长假期间放开旅游服务价格,用价格浮动机制分流游客等方法,以削峰减流、缓解客流过分集中。

 应当看到,香港陆地面积仅1104平方公里,仅为上海的1/5和北京的1/15,地域空间有限;常住人口723万,为上海、北京的1/3,常住人口的密度高于上海、北京。为此,香港的城市规划和建设需进一步研究城市最大和最佳的一日游和过夜旅客接待量,扩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调整城市功能区布局,合理划分国际金融、商务、会展与旅游产业功能区的衔接与互补,妥善安排当地居民生活、休闲与外来游客观光度假、购物娱乐区域,使游客与居民既有交流共享的空间、又有相对分离的活动空间,在完善与扩大商务、旅游接待的同时保障和改善常住居民的生活环境,并充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借助智能信息系统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实现现代化大都市的可持续发展。

 这是香港和澳门共同面临的课题,而且,上海、北京也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作者简介

 王兴斌

 中国旅游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原旅游科学研究所所长,获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津贴。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专家、国家林业局森林风景委员会顾问,中国旅游报特约评论员。著有《旅游规划指南》、《旅游忧思录》、《中国旅游客源国家和地区概况》、《中国出入境旅游国家地区概要》。

 

“香港自由行”向哪里去:https://www.2ndflr.com/dm/xianggang/913356.html

相关问答

更多相关香港属于哪,请关注云南地方旅游网:https://www.2ndflr.com

周边城市地名

 香港   澳门  

推荐地名

 阿拉善盟   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右旗   额济纳旗   辽宁   沈阳   辽中县   康平县   法库县   新民   沈河区   大东区   皇姑区   铁西区   苏家屯区   东陵区   新城子区   于洪区   大连   中山区   庄河   西岗区   沙河口区   甘井子区   旅顺口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