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仁县桑桑镇:草鲜水美酥油飘香
图为桑桑镇群众正在提炼酥油
桑桑湿地位于多雄藏布最开阔的河谷处,湿润的气候滋养出这片广袤的草原。
尽管这里海拔超过4500米,但逐水草而居的牧民们依然相中了这里——定居、放牧。“水质好、草质好”是桑桑带给他们大自然最美好的馈赠。
7月,桑桑的草地未见丰盈,今年的雨季姗姗来迟,鲜嫩的新草只能和着早晚的湿气拼命生长。
然而,牧民的帐篷里依然有香浓的酥油味飘出,镶嵌进草原湿润的土地里,融进了叶茎欲滴的露珠里——在那草鲜水美的地方,酥油飘香!
古老技艺代代传扬
草鲜水美的地方产出的酥油味道自然更为纯正。
桑桑镇以酥油闻名。过去,这里生产的酥油是进贡历代班禅的极品,久负盛名。
制作桑桑酥油的技艺传统而古老,即便到了今天,当地牧民也不敢有一丝懈怠,依然传承着那古老的技艺。
桑桑镇梅朵村次仁卓玛制作酥油的手艺是从母亲那里耳濡目染,自己成家当了女主人自然而然就会做。
清晨,聚拢奶牛,熟练地挤奶。晨起的寒气吸走了新鲜牛奶的温热。挤完奶,牛、羊如星星一般散布在帐篷四周,俯下头,轻轻咀嚼经过一夜湿气浸得饱满的草叶。
次仁卓玛拎起一桶牛奶往帐篷走,步履稍快,有漾起的牛奶洒出一粒粒水花,叮当滴落。帐篷里的牛粪烧得正旺,端起一杯酥油茶、捏几团糌粑入嘴,便是早饭了。之后,次仁卓玛便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把拎回的牛奶倒进“加瓦”(一张整牛皮制作的牛皮袋,专门用作打酥油),吹气鼓满,再用绳子系紧。接下来,便是长达两三个小时的打酥油。鼓胀的“加瓦”在地上不停摇晃、拍打,力度要大、速度要快,利用向心力直至酥油和“无油奶水”分离开来。
而这个过程正是桑桑酥油味道纯正、独特的秘诀所在。
“用‘加瓦’打出来的酥油会保留一股自然的酸味。”一张“加瓦”使用时间不过三四年,制作“加瓦”的整张牛皮日益难寻,但桑桑人却依然使用这种技艺。
因为,如果技艺变了,口感也就变了。
昂仁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普觉告诉记者,曾经随着桑桑酥油需求日增,有人尝试用过木桶、塑料桶打酥油,却因失去了原有口感而告终。
这两个小时的时间,至关重要。次仁卓玛一边打,不时地停下来解开“加瓦”用手试探:要保持温度。
温度,是提炼酥油的关键,但却没人能说出具体的温度。上百年来,他们用自己的感觉提炼出了最纯正、香浓的酥油。
两个多小时后,解开“加瓦”,酥油已成团。用瓢舀出,放在盆里,洗上两三遍,桑桑酥油便制作完成。
“加瓦”里剩下的部分,加热后晾晒便成了当地人的小零食:奶渣。
“土佳肴”散新芳香
其实,桑桑酥油还有最后一个步骤:把提炼好的酥油包裹进取好的羊肚里,用手挤出气泡,再用针密密缝好。这样酥油保存两三年不成问题。
只是,随着桑桑酥油的供不应求,牧民们几乎用不上这道工序,直接摆在路边或者会有人上门收购。
60岁的嘎玛是梅朵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记忆里,那道工序过去却是常见、常用的。
嘎玛本不是梅朵村人,他是从邻村“嫁”过来的。
过去,桑桑镇以牧为主,生活所需的青稞、面粉等粮食得走100多公里的山路到拉孜去换,最拿得出手的就是桑桑酥油。
“一斤酥油可换16斤粮食。”嘎玛说,大概在1970年左右,1斤青稞的价格是三四毛钱,意味着1斤酥油价值四五元,属于那个时候的“奢侈品”。
然而,用牛奶提炼酥油的产量并不高,20斤牛奶大概能提炼出4斤酥油。所以,桑桑镇的牧民就不得不采用羊肚密封的办法,积累到一定数量再背到拉孜去换粮食。
过去,酥油不过是牧民得以改善生活的自然馈赠。而今,一切都在改变。
“酥油产量与牛奶产量挂钩,牛奶产量又与水草丰盛相连。”嘎玛说。
过去靠天吃饭,只能吃个温饱。怎么让当地牧民的牛羊产量更高、酥油产量更高、牧民收入更高?桑桑镇乃至昂仁县领导下了一番心思。
桑桑镇目前草场承包面积227万亩,牲畜承载量10万头。要增加牲畜量,必须得解决牧草的问题。“这些年,我们通过人工种植草地增加牧草产量。”桑桑镇镇长王斌说,对于那些实在贫瘠的土地,还通过“克土改良”的方式改善草地质量。
“克土改良”俗称“换土”。挖原土40公分深,换上从其他地方运来的好土质,撒上草木灰,换土就算完成。目前,桑桑镇拉聂村已有5000亩“换土”草场。
换完了土,桑桑镇又开始筹划“换牛”——畜种改良。
昂仁县桑桑镇:草鲜水美酥油飘香:https://www.2ndflr.com/dm/angrenxian/938660.html相关问答
- 2017-10-27昂仁县桑桑镇易地扶贫及同步搬迁
- 2017-10-27藏南昂仁县桑桑地区林子宗群火山
- 2017-10-22昂仁县二手行车
- 2017-10-11西藏日喀则市昂仁县
- 2017-10-04昂仁县防水涂料哪里有卖的
- 2017-10-04昂仁县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