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西南地方旅游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名 > 非洲 > 东非 > 厄立特里亚 >

厄立特里亚简介

更新时间:2024-04-10 11:44:10www.2ndflr.com云南旅行社182
厄立特里亚位于北纬12°42′和18°2′,东经36°30′和43°20′ 之间,地处东非及非洲之角的最北部,扼红海曼德海峡入口,连接苏伊士运河,战略位置非常重要。西北与苏丹交界,边界线长605公里,西南与埃塞俄比亚接壤,边界线长912公里,东南与吉布提毗邻,边界线长109公里,东北隔红海与沙特阿拉伯和也门相望。海岸线总长2234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1151公里,岛屿海岸线1083公里,包括达赫拉克群岛等有大小岛屿350多个。
 
全国依据地形地貌可划分为4个地理自然区:东部低地、东部沿海平原、中部高原和西部低地丘陵。东部低地,平均海拔500米;沿海平原,平均海拔500米以下;中央高原占国土三分之一,海拔1800-3000米;西部低地,平均海拔1000米。地势从中部高原的2300多米海拔,向西部低地和东部坡地及沿海平原逐次下降。境内最高峰为中部高原的安姆巴-索依拉峰(Amba Soira),海拔3013米,最低点为东部平原的科巴尔低地(Kobar),低于海平面75米,塞迪特河(Setit)为其境内唯一常流河,全长180公里,最大的季节河马雷布河丰水期长达440公里。厄立特里亚包括了非洲拥有的多种地貌和气候。
 
厄立特里亚高原地区属垂直气候带,气温随地势高低而不同。高原地区气候温和,年均气温为17℃,降雨量525毫米,一年中12-2月的平均气温最低,为15℃;5-6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5℃;4-5月为小雨季;6-8月为大雨季;其余时间为旱季。东部和西部低地气候炎热干燥,年平均气温分别为30℃(东)和28℃(西),最高气温达40℃以上,年均降雨量不到400毫米,尤其是红海沿岸平原,呈沙漠状态。高原地带雨季为6月至9月,年降雨量800—900毫米,旱季为12月至3月。东南部海港阿萨布年平均降雨量仅50毫米。阿斯马拉市区属于丘陵地带,海拔2325米。气候宜人,年平均温度16℃。
 
赛迪特河(Setit)为厄立特里亚境内唯一常流河,全长180公里,最大的季节河马河马雷布河丰水期长达440公里,流域面积23455平方公里。
 
厄立特里亚属于阿拉伯-努比亚地盾,该地盾元古代绿岩带中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国土面积的60%被元古代绿岩带所覆盖,地质成矿条件优良,前景好,潜力大。矿产资源品种丰富,蕴藏有铜、锌、金、银、铅、铁、锰、镍、重晶石、高岭土、石棉、长石、钾碱、岩盐、石膏、大理石等矿产资源,其资源品种符合国际和国内市场需求。目前有10多家(含钻探、咨询)外资企业与厄立特里亚政府进行矿产资源开发合作。2003年,加拿大Nevsun矿业公司发现碧沙矿,这是厄立特里亚境内近十年来发现的最大的金和有色金属矿。该矿探明储量为2000万吨,含31.1吨金,311吨银,29.84万吨铜、37.3万吨锌,已于2010年12月开始投产。此外,2007年后,厄立特里亚陆续在中央省、南方省和加什-巴尔卡省发现了一批有色金属矿藏构造。
 
地质勘测结果表明,厄立特里亚红海沿岸和西部地区可能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只是迄今未探明储量。厄立特里亚政府鼓励私人和国外投资参与石油勘探开发。
 
厄立特里亚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主要集中在马萨瓦- 阿萨布沿红海地带,开发后可广泛应用于发电、医疗保健等方面,如利用地热发电,可有效缓解国家电力紧缺局面。
 
厄立特里亚淡水资源缺乏,境内河川不多,且多为季节性河流。
 
据厄立特里亚农业部植被和野生动物局公布数据,目前厄立特里亚森林覆盖率不足1%,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厄立特里亚红海海域拥有几乎已知的所有鱼种及丰富的珊瑚资源,红海盛产笛鲷、鳕鱼、石斑鱼、沙丁鱼、凤尾鱼和金枪鱼。
 
厄立特里亚行政区划:

全国划分为6个省,56个县市,分别为:南红海省、北红海省、安塞巴省、加什—巴尔卡省、南方省和中央省。
 
中央省(Maakel Zoba—Central Region),面积1300平方公里,首府阿斯马拉,省长兼阿斯马拉市长。主要县市有白瑞卡、加拉-纳菲、北米博拉卡、塞瑞杰卡、南米博拉卡、北米拉巴、南米拉巴。
 
北红海省( Semenawi Keyih Bahri Zoba—Northern Red SeaRegion),面积2.78万平方公里,首府马萨瓦。主要县市有阿法贝特、达赫拉克、格拉罗、埃拉伯利德、法罗、金达、卡库拉、纳克法、什埃伯。
 
南红海省( Debubawi Keyih Bahri Zoba—Southern Red SeaRegion),面积2.76万平方公里,首府阿萨布。主要县市有阿莱塔、中丹卡里亚、南丹卡利亚。
 
南方省(Debub Zoba—South Region),面积8000平方公里,首府门德法拉。主要县市有阿迪凯、阿迪瓜拉、阿莱泽、德巴瓦、德克玛哈瑞、买埃尼、麦姆尼、赛格内蒂、塞纳费、特赛罗那。
 
安塞巴省(Anseba Zoba—Anseba Region),面积2.32万平方公里,首府克伦。主要县市有阿迪特克勒赞、阿斯马特、埃拉伯利德、戈莱巴、哈嘎兹、哈勒哈勒、哈博罗、克尔克贝特、塞勒阿。
 
加什-巴尔卡省(Gash Barka Zoba —Gash-BarkaRegion),面积3.32万平方公里,首府巴伦图。其他县市有阿科达特、德格和、佛托、宫格内、海科塔、洛格-安塞巴、门苏拉、毛戈罗、毛勒基、古陆集、杉布科、特瑟内、上加什。
 
厄立特里亚共有9个民族:提格雷尼亚(约占人口50%)、提格里(31.4%)、阿法尔(5%)、萨霍(5%)、希达赖伯(2.5%)、比伦(2.1%)、库纳马(2%)、纳拉(1.5%)和拉沙伊达(0.5%)。
 
厄立特里亚历史上是一个地区贸易中心,一直是周边国家和不同民族进行频繁交流的地区,融合了多种民族、宗教和传统习俗。由于受西方国家影响较早,厄立特里亚的城市生活趋向西方化。厄立特里亚尽管经济落后,但社会秩序较好,犯罪率很低。厄立特里亚人民热情好客,礼貌待人,开朗大方,对人恭敬而不失自尊,外籍人士尽可入乡随俗。
 
 
问候习俗】握手是最常见的问候方式,其他还有拥抱、吻颊等。
 
会见习惯】会见开始时,一般厄立特里亚方会请客人喝红茶或咖啡,客人可接受或礼貌谢绝,喝红茶或咖啡时可要求不加糖或自己加糖,并最好在会谈结束前喝完。
 
饮食习惯】主要有意大利餐和当地餐。当地餐饮以牛羊肉为主,其中最有名的是“ZIGNI”(一种以小牛肉块、西红柿浆、辣椒粉等熬成的辣浆汤)伴以“INJERA”(一种当地谷物的酸饼),用手蘸着或卷着食用。
 
着装风俗】尽管西式服装在厄立特里亚已经非常普遍,但有不少人仍然穿着传统民族服装。在正式场合,人们身着西装,打领带甚至领结,而在非正式场合下就比较随便,得体即可。当地人比较保守,应避免穿过于暴露的服饰。
 
时间观念】厄立特里亚国民的时间观念不是很强,尤其是商人,随意性较大,但政府机构官员一般比较守时。
 
主要禁忌】厄立特里亚民风纯朴,社会风气很好。外籍人士不可过于随便,更不要不拘小节,应以礼待人,讲求文明。厄立特里亚政府官员较为清廉,同政府部门交往忌送贵重礼品。
 
2008年,厄立特里亚以其“独特地貌”和“原始珊瑚礁群”被英国旅游网站评为世界七个最佳旅游目的地之一。阿克苏姆王国的大部分区域在厄立特里亚境内,尚存不少遗迹。地形多样,自然景观丰富。阿斯马拉、马萨瓦、阿萨布和达赫拉克群岛为有名的旅游点。
 
阿斯马拉皇宫,为一金黄间以白色的传统建筑,原为意大利总督建造。其入口处上方是厄立特里亚的盾形纹章。右边是一个有着小八角铃的小城楼的小教堂,与呈八边形状的厄立特里亚教堂很相似。皇宫附近有过去皇帝对外接见和举行宴会的建筑。皇宫附近有过去皇帝对外接见和举行宴会的建筑。
 
这座伦巴第-罗马-呢可(Lombard-Roma-nesque)建筑风的格阿斯马拉大教堂建于1922年,其最为夺目的是那高高耸起的哥特式钟塔,可以从城市的任一地方看到,因此,它被公认为有用的地标——在迷路时,作为向导并指引方向。另外,这座大教堂还是小学、修道院、女修道院。所以参观时可以一次领略阿斯瓦拉的三种不同的人文景观。来此观光时还可以爬到大教堂52米高的塔楼上欣赏阿斯瓦拉城的全景,特别是在整点钟声响起的时候爬上塔楼,那种场景更是引人入胜。
 
简称厄立特里亚,位于非洲东北部,西邻苏丹共和国,南邻埃塞俄比亚、吉布提,东隔红海与沙特阿拉伯和也门相望,扼红海进出印度洋的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全国海岸线长1200公里,国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首都阿斯马拉,全国共有6个省,人口670万(截至2021年8月),有9个民族。
 
公元前8世纪,闪米特人和库希特人迁徙此地。1869年,意大利殖民者来此拓殖。1890年,意大利将占领区合并为统一的殖民地,命名为“厄立特里亚”。1952年,厄立特里亚组成地方政府,正式与埃塞俄比亚结成联邦。1962年,埃塞俄比亚皇帝塞拉西取消联邦制,设厄立特里亚为埃塞俄比亚第14个省,引发了厄立特里亚人民长达30年的武装独立斗争。1993年4月23日-25日,厄立特里亚在联合国的监督下举行全民公决,以99.8%的绝对多数决定与埃塞俄比亚分离,厄立特里亚国正式成立,伊萨亚斯任首任总统。
 
厄立特里亚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以农业为主,厄立特里亚是联合国、非统组织、东南非共同市场、萨赫勒-撒哈拉国家联合体成员国和阿拉伯联盟观察员,2021年厄立特里亚国内生产总值22.7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2%。


厄立特里亚历史记录:
公元前8世纪,闪米特人和库希特人迁徙此地。公元3世纪起沿海地带兴起若干部落联盟,先后被阿克苏姆王国、奥斯曼帝国和埃及占领。
 
公元2世纪以后,厄立特里亚中央高原地区逐渐成为现今埃塞俄比亚境内阿克苏姆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公元9世纪,阿克苏姆帝国衰落,这一中心南移。埃塞俄比亚形成国家后,其历代君王始终未放弃对厄立特里亚的统治。
 
16世纪,奥斯曼帝国吞并厄立特里亚沿海岛屿,于1557年占领马萨瓦港,后将这一地区交其下属埃及总督统治。
 
1869年,意大利殖民者来此拓殖,在阿萨布港建特权区,并不断向厄内陆推进。
 
1889年,意殖民者同绍阿国王签订《乌西阿利条约》,确认意占有阿萨布、马萨瓦、克伦、阿斯马拉等地。
 
1890年,意将占领区合并为统一殖民地,命名为“厄立特里亚”(拉丁语“红海”)。
 
1941年,意军战败,厄立特里亚成为英国托管地。
 
1950年12月,联合国通过决议,决定厄立特里亚作为一个自治体同埃塞俄比亚结成联邦,允许厄立特里亚有自己的宪法、议会和独立的政府。
 
1952年,联邦成立,厄立特里亚组成地方政府。
 
1962年,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强制取消联邦制,将厄立特里亚合并为埃塞俄比亚的一个省。厄立特里亚人民曾长期为厄独立而斗争。
 
1958年,逃亡国外的一部分原厄联邦政府官员成立了“厄立特里亚解放运动”。
 
1961年后,厄人民先后成立了厄解放阵线(厄解阵)、厄人民解放阵线(厄人阵)等反对埃塞统治的组织,开展争取独立的武装斗争。
 
1970年后,厄人阵成为独立解放战争的主力军。
 
1991年5月,厄人阵与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并肩作战,推翻门格斯图政权,解放厄全境,成立厄临时政府。随即同埃塞过渡政府达成协议,厄于两年内举行全民公决,决定厄的独立问题。
 
1993年4月23~25日,厄举行全民公决,以绝对多数赞成厄独立。同年5月24日,厄立特里亚正式宣告独立。
厄立特里亚简介:https://www.2ndflr.com/dm/eliteliya/954640.html

相关问答

更多相关厄立特里亚属于哪,请关注云南地方旅游网:https://www.2ndflr.com

周边城市地名

 阿斯马拉   门德费拉   巴伦图   克伦   马萨瓦   白瑞卡   加拉-纳菲   北米博拉卡   塞瑞杰卡   南米博拉卡   北米拉巴   南米拉巴   阿法贝特   达赫拉克   格拉罗   埃拉伯利德   法罗   金达   卡库拉   纳克法   什埃伯   阿莱塔   中丹卡里亚   南丹卡利亚   阿迪凯   阿迪瓜拉   阿莱泽   德巴瓦   德克玛哈瑞   买埃尼   麦姆尼   赛格内蒂   塞纳费   特赛罗那   阿迪特克勒赞   戈莱巴   哈嘎兹   哈勒哈勒   哈博罗   克尔克贝特   塞勒阿   阿科达特   德格和   佛托   宫格内   海科塔   洛格-安塞巴   门苏拉   毛戈罗   毛勒基   古陆集   杉布科   特瑟内   上加什  

推荐地名

 尼姆   第戎   梅斯   南锡   马赛   尼斯   戛纳   土伦   加来   绍莱   坎佩尔   洛里昂   尼奥尔   普瓦捷   波尔多   阿拉斯   圣康坦   凡尔赛   特鲁瓦   奥尔良   布尔日   沙托鲁   蒙吕松   利摩日   图卢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