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经济发展缓慢错在哪里?
广西经济发展缓慢错在哪里? (2012-09-22 10:26:28)
广西 工业园区 高速公路 加工制造业 珠三角 财经 分类: 营销策划
广西,既沿海,又沿边,比邻粤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东盟,既拥有东部的区位优势,同时又拥有西部其他省区眼红的出海通道,还享受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庇护。无论抓住了那一条,广西经济这艘设计豪华的大船想不腾飞都难!
然而现实却是极其残酷,中国改革开放进入30年之际,广西的人均GDP还是列全国倒数前几位!排大陆沿海省区市倒数第一!沦为与自然环境条件极其恶劣的贵州省同为难兄难弟!我去过贵州的多个城市,人家人说中央一宏观调控,受害最多的就是后发展地区贵州、广西两个难兄难弟,可见在人家贵州人并没有把广西当“龙头”。
广西经济—这艘设计本豪华的大船为什么如此这般难以快速启航?船上的每一个部件单独工作起来都很优秀,然而作为一个整体一起启动时,每个部件却很难有效协调运行,不是这里出现了短板,就是那里发生了卡壳!发展的脚步如垂垂老乌龟般蹒跚,问题出在哪里?
很值得广西自治区用心思考这些问题!
一、沿海发达地区都有哪些?
广西与沿海省区市同属沿海地区,与内蒙古同属西部地区,这些省区市与广西有很大的可比性,因此分析这省区市的经济发展经验,可为广西选择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提供很好的参考。要实现广西的大发展,十分有必要借鉴一下兄弟省区市的经验,结合自身区位优势,解放思想,找准路子,大胆真干,广西这个后发展地区才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迎头赶上沿海发达省区市,并加入富裕省份俱乐部。
中国大陆的发达经济区基本上在东部沿海一带,从地域上可分为几大区域:一是京津塘为核心环渤海湾经济带。这一区域内有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山东省、河北省等5省市,以京津为龙头。这一经济区域以国有、国有控股的重工业、机电制造业为主,民营经济也得到一定的发展。二是“长三角”为核心的东部沿海经济带。以上海市为龙头,包括江苏省、浙江省3等省市,这一区域以上海市为龙头,先以发展内向型的民营经济为主,逐步拓展为内外兼顾的民营经济发达区域。三是“珠三角”为核心的南部沿海经济带。以香港特别行政区为龙头,区域内包括广东省、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南省。广东省借助香港特别行政区这一自由贸易港,以发展“三来一补”外向型经济起家。福建省是一个特殊的省份,经济上即不属“长三角”,也不属“珠三角”。另有内地后起新秀内蒙古自治区,方圆200公里内的鄂尔多斯、包头、呼和浩特组成的“金三角”地区经济进步神速,全区GDP连续6年增速列全国第一!而且得益于资源优势,大有潜力可挖,有赶超大陆最发达地区的实力。
归结起来,东部地区相对西部地区之所以经济发展快,原因是这些发达省区市有着先天的区位优势,并且思想较为解放,在区域合作中的找准了自身定位,开放合作意识十分强烈,区域经济发展要素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经济发展十分迅猛。
二、广西经济发展到底出了什么偏差
区位的先天优势是上天给予当地人民的一份厚礼,但仅有区位优势并不代表经济发展就一定迅速,广西就是很明显的例子。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有着先天区位优势的广西经济发展上都出现了那些偏差,以至于改革开放进入30年后,发展水平还是不高。
(一)区域合作战略失误频繁
1、区域经济合作方向失误
现代经济已全面进入全球化经济时代。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个地区如不能很好与其他国家、地区进行有效合作,充分发挥优势互补的双赢局面,国民经济是很难取得大发展的,也就是说谁也不可能关起门来单独谋发展。近代我国的经济之所以不发达,是因为我国错过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好机会,未能实现国家工业化。放眼我国30年的改革开放历史,实际上是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后,在发达国家需进行产业转移进而升级产业的背景下进行的,整体上我国的改革开放策略就是通过让出市场交换技术,进而达到升级我国工业技术装备水平,做大做强经济总量,发展国民经济的目的,处于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的发展阶段。发达国家、地区为什么要进行产业转移?其实质就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在长期高福利的政策下,制造业生产成本越来越高昂,因此急需进行国际、地区间合作,将制造业转移到生产要素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
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等东部沿海省市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要实现后发展地区的大发展,就必须加强区域合作。在选择区域合作的对象上,后发展地区必须主动溶入发达地区,通过发达地区的辐射带动,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进而做大做强自身经济。
改革开放之初,比邻香港的“珠三角”,首先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试验田,这一经济区域最先通过发展“三来一补”的外向型加工制造业起家,逐步成为我国加工制造业之发达地区。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在沿海确定了四个经济特区,其中3个在广东省,但除了深圳市发展特别快,当上广东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外,珠海市、汕头市的经济发展很却很一般,为什么?这就必须回到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原理来探讨。区域经济学告诉我们,同样的政策,不同的自然条件、区位、地缘、人文环境条件等等,也会影响到区域经济合作的范围、广度、深度和优势互补的发挥,进而影响生产各要素的集聚,最终影响经济的发展水平。广东的3个经济特区唯有深圳市一支独秀,其实与它比邻香港有很大的关系。香港这一特别行政区,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亚洲甚至国际重要的金融、贸易中心,具有非常强的辐射带动能力。改革开放之初,特区就被确定为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的窗口,中央将大部出口指标分配给了特区,而深圳市比邻香港的区位优势是珠海市、汕头市无法比拟的,因此无论是产业资金、技术还是劳动力等等这些生产要素就更多地向深圳市集聚,集聚到达一定程度,锁定更多、更长的产业链,就会产生“马太效应”,促进更多的生产要素向该区域集中,经济发展就会加速腾飞,迅速拉开了与珠海市、汕头市的距离,最终当上了广东经济发展的龙头,进而和另一个老工业基地广州一起,辐射带动整个“珠三角”如东莞、佛山、中山等地的快速发展,形成今日之发达的“珠三角”。
“长三角”的发展经验也是一样的。这一经济区域首先确定了以上海市这个老工业基地为龙头,江苏、浙江两省都主动将比邻上海的地区主动溶入上海市这个大经济圈,通过上海市这个龙头的辐射,带动苏南和浙北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京市以及杭州市、宁波市、绍兴市、嘉兴市等地的发展。当苏南、浙北优先发展起来,这两个省积累了一定的财力后,逐步拓展苏北和浙南的发展,因而后发展起来的苏北、浙南经济上也比现在的广西最好的地方强!
从以上的经验来看,广西在区域合作对象的选择上实际上失误了。广西作为后发展地区,谁来辐射带动你?这个问题不解决,广西要实际跨越式发展根本无从谈起!
广西的周边都有那些?东面是广东省,东北面是湖南省,北面是贵州省,西北是云南省、四川省,西南面是越南。改革开放之初,这几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差不多,越南自身更是非常落后,加上当时与我国还处于交恶状态,所以周边地区谁也没有能力辐射带动广西的发展。总结起来,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第30年,广西却连续失去了3个10年发展的好时机。
(1)失去的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的上个世纪80年代,广西首先确定沿海的北海市作为发展龙头,这是基于当时广西现状的无奈选择,因为周边地区无人可以辐射带动北部湾,广西只能自力更生,自我发展。北海市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之初沿海14个开放城市之一,是最小的一个,这在当时中央其实已经很照顾广西了,因此当时的广西区域合作决策并无太大的问题,就是自力更生。沿海省区中,福建省与广西有很多相似之处。福建省的自然条件按理说还不如广西,大部分是山地,比广西更“山”,交通条件也不是很好,与广东比邻,不过交通距离实际比广西距“珠三角”还远,不容易溶入“珠三角”;与浙江比邻,但距离浙江发达地区也不近,也很难溶入“长三角”。福建省的唯一优势就是有一经济特区厦门。这个特区估计是为了海峡两岸尽快实现“三通”准备的,而两岸“三通”迟迟实现不了,因此台湾省无法辐射带动福建发展。但福建省的干部群众却不等不靠,以经济省会泉州市、特区厦门市、政治省会福州市3个有一定工业基础的老城组成的三驾马车,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经济发展水平亦取得不俗的成绩,再逐步辐射省内其他地区的发展。虽然整体上福建省与邻居广东省、浙江省相比有差距,但比起广西来,却又发达得多。
反观当年的广西北海建设模式,自治区将大部分财力都往里投,但北海市似乎只会跑马圈地,而圈了地却没能集中引进一批加工制造业。当然这与广西当时的指导思想有关,以至于90年代广西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居然不是先修通北海到南宁,而是先修通柳州至桂林,美其名曰要优先发展桂林旅游产业,谁听说过一个大的行政区域仅靠旅游业就的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吗?无工不富这么显浅的道理都没弄明白?所以北海在90年代发展受限制,没有高速公路也是重要原因。以至于北海市到了90年代开始搞房地产,没能很好地考虑快速建设数十上百平方公里以上的工业园区,没能很好地集中引进一批出口导向型的加工制造业,做大城市的经济基础,因而形成很大的房地产泡沫,与海南省三亚市、海口市其实很相似,最后都因泡沫破裂从此一揭不振。而我们的老工业城市柳州市、梧州市在此期间,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发展举步为艰,甚至在广西的地位每况愈下。
假如这一时期广西铁了心发展新兴城市北海市、南宁市和工业重镇柳州市,象福建省一样专心,自我发展泉州、厦门、福州三个“点”,形成区域经济上三个布局“点”,再加上放手民营经济活跃的桂东南,让这些城市群优先发展起来,做大做强桂南、桂中、桂东这几市的经济,夯实广西的发展基础,带动广西的发展的火车头就能建成,并逐步走向“线”经济发展阶段,再辐射广西之西北发展。当然,福建模式是在沿海选择三个“点”,这是福建的自然条件决定的,因为福建相对广西还说,还要“山”得多,内地没有建设大城市所需的平原,所以其三个“点”均选择在沿海。但广西去不同,海岸线没有福建那么长,北部湾很小,是不可能同时在沿海建立几个“点”的,那样会内部互相竞争,正确的选择就是北海市-南宁市-柳州市构成区域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点”。可惜这些年广西还没找到真个需要重点发展的城市,无法形成生产要素中的“马太”集聚“点”效应,未能出走出经济发展布局的第一步。失去的这10年,广西开始逐步落后沿海省区市!
(2)失去的90年代。改革开放的历史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国家大西南扶贫工程南昆铁路的开通,广西以为找到了救命稻草,“适时”地将自己决策为大西南的“龙头”,要倾全区之力建设辐射大西南的出海大通道!建设大防城港!某中央领导人一句话说北海市是个死角,没有优良的深水港,广西的头头十分听话,立即调整广西战略发展重点,并将发展重点放在建设防城港,修建广西的出海基地,废了有一点经济发展基础北海市的武功!这个时候广西的经济布局就是以防城港市、南宁市为中心,企图建立辐射云贵川的大通道,所有高速公路建设也围绕着这个通道做文章。
可惜大西南有什么?无非是有一点煤、矿,我们花了大价钱修路,却发现自己只给别人建设了一个通道。防城港是个鸟笼大点的地方,一面临海,几面是山包,也没有大型河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用google卫星地图看看,这个城市有没有拓展成为特大城市的可能性。防城港沿海一带的确有着建设深水大港所需的条件,因此广西企图学习深圳特区那样,从一个小渔村零起家,举全区之力建设大防城港这个大乡村,但是深圳特区和防城港有极大的不同,深圳特区有香港这个亚洲金融贸易中心的辐射,防城港周边有什么?一切就得从零开始,光有个港口没人辐射你,就难以建立工业加工出口基地,货物经过防城港除了留下一点可怜买路钱,广西什么也得不到。最后人家大西南云贵川几省还是不领广西的情!大西南的货物还是源源不断的通过南梧二级公路跑广东!直到前几年,广西沿海3个港口的吞吐量还居然比不过贵港一个内河港口,这是为什么?不值得反思么?大西南的煤、矿,通过铁路运到贵港、南宁(这个时期贵港港很乱收费高,贵州的煤都舍近求远跑南宁去转港),再通过黄金水道西江前往“珠三角”。而作为加工制造业象征的集装箱运输,更是通过弯弯曲曲、速度象蜗牛般的南梧二级公路前往“珠三角”,每天几万辆汽车象蚂蚁搬家一样走“珠三角”,就是不走北部湾!为什么?因为北部湾没有加工制造业基础,没有产品需要向大西南地区输出,大西南地区的汽车将货物运到北部湾后,得空车回去,变成单向运输,成本就不合算,这就是大西南货物为什么坚持走“珠三角”的原因!
广西这时急了,眼看自己花大价钱投资的出海通道无人买账,拒绝修往广东方向的高速公路!而且南梧二级路即使超负荷运转压坏了也尽量拖延维修时间,企图迫使往东的货物走北部湾,可惜还是失败了,还连累了广西非公经济最活跃的桂东南地区!为什么?因为以广西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本来就没有能力当大西南这个“龙头”,自己却硬是花了血本充胖子!在这一时期,广西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埋头发展自己加工制造业,却一门心思先花钱去建大通道先当
“龙头”,人家不买账,却耽阁了自我积累发展的最佳时机。
失去了80年代,那么90年代广西要适时调整发展战略,那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一是继续在北部湾建立一个重点发展的“点”。选择条件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有建设深水良港条件、有足够的土地资源用于城市拓展、有足够的谈水资源、有足够的发展加工制造业所需的第一批本地劳动力资源,最好还要有河流解决水资源和内河运输问题。如果一条路走到黑,那么坚持继续重点发展北海市也是不错的战略选择。但如广西要听中央的话不再重点发展北海市,那么正确的选择新“点”只有一个,就是全力发展钦州市。因为钦州市建设大城市的条件相对防城港市好一些。对照以上几个选择条件,钦州市与防城港市相比,除了港口有那么一点点差距外,其他条件都大大优于防城港市,无论是建设大城市需要的土地、劳动力还是其他条件等(希望防城港的朋友不要骂人,这里是学术讨论,就事论事。防城港当然也要发展,只是防城港做北部湾的龙头的确不是很合适);二是发展老工业柳州市、首府南宁市这两个“点”;三是修好一条通往东部的高速路,放手桂东南地区自我发展的成为第四个“点”。因为当时的桂东南地区民营经济非常活跃,是广西的温州地区,并不需要广西给予太多,一条高速公路足已。可惜广西还失去了第二个10年,
广西开始大大的落后了。
(3)失去的21世纪初期。错过改革开发的前20年,我国的改革开放的历史前程进入了21世纪,广东省这个借改革开放率先发展起来的发达省份,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区域经济合作内容的拓展,开始淘汰转移一批相对“落后”的产业,以便腾出土地着手产业升级。为什么要升级产业?因为加工制造业发展不可能是无限的,它受当地资源、环境、劳动力价格、生产成本的制约,和当年发达国家将加工制造业转移到“珠三角”极其相似,因此广东不可能一直只发展技术含量较低的加工制造业,仅做世界的工厂,那样的继续发展,代价是很高的,因此必须升级产业为发展集研发设计加工贸易信息一体化的高技术产业。而在“珠三角”产业转移开始的这一时期,广西没有修通对接“珠三角”的高速公路来承接产业转移,却另起心思升级广西发展战略,开始不满足于当大西南的小“龙头”了,要争做更大的“龙头”,适时地将东盟也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提出的口号是“背靠大西南,面向东盟”,多么伟大口号!
叫叫口号出点名扩大广西北部湾的知名度,这当然是很合算的买卖。但你北部湾仍至整个广西的经济上还真不能主要靠东盟!为什么?东盟是我国的政治后院,国家当然十分重视与东盟的关系,所以中央将中国东盟博览会放在南宁也是有其明显的目的,主要还是基于政治的考虑,当然也有补偿历史上欠广西太多的意思,可谓一举两得,但经济上的考虑不会是首选。为什么?因为东盟没有辐射带动我区加快经济发展的能力,东盟中除新加坡、文莱等小国较发达,马来西来、泰国处于中等发展水平外,大部分都是后发展中国家,而新加波与江苏等省的合作已经耗尽了其再投资能力,不可能再投资多少钱给广西。而我们的近邻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印尼等国家,却是些甚至比广西地区还落后的国家,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与广西是竞争关系,怎么合作?人家根本无力辐射带动我们!而我们广西却多次组织招商考察团赴东盟招商!乞丐还知道行乞的时候要多找富人要,才能发点富人“财”,而广西却开这种到后发展中国家招商的国际玩笑?因此面对东盟,政治上我们要保持与中央高度一致,大力发展与东盟的关系,东盟的市场也是我们需要的,但不能指望东盟能给广西带来什么项目投资!
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最佳时机里,我们的邻居们贵州、湖南等省和广东省内的粤北、粤西却在快马加鞭地花大力气完善通往“珠三角”的交通,主动溶入泛“珠三角”经济圈之时,广西却放着发达的邻居“珠三角”不主动溶入并承接其产业转移,却非要弄个“背靠大西南,面向东盟”独立于“珠三角”的经济战略,希望当更大的“龙头”。一山不容二虎的通俗道理,历史上的广西的高层居然没弄明白。因此两广作为地缘上的近邻,只能容下一虎,“珠三角”已先广西成“虎”,做了华南地区的经济龙头,而广西却不肯认这个能辐射带动自己的龙头,自己一门心思想当大西南的鸡头,却也不甘愿做“珠三角”的凤尾。广西进入21世纪的快近10年了,GDP总量还不及一个深圳市,自己有多少斤两都不知道,直至现在连北都找不着!
2、经济布局反经济学常识
区域经济学告诉我们,一个区域或地区的发展,是按照“点→线→面”这一线路发展的,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一样。简单说来就是一定时期内,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的投资总是有限的,经济发展不可能在发展的初期就做到以“线”、“面”的形式全面开花,必须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先发展“点”经济,通过“点”经济的发展,辐射带动“点”与“点”之间的公路沿地区“线”经济的发展,在沿“线”经济发展起来后,再将“线”经济逐步拓展成成片的“面”经济。
广东改革开放之初,经济优先发展两个“点”:深圳市、广州市。这两个“点”的城市群发展起来后,再辐射两“点”间沿途交通连“线”城市及周边地区,如东莞、佛山、中山的发展,最后“点”、“线”城市群扩大后,自然连成一片“面”,也就是今天的发达经济区域“珠三角”城市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用google卫星地图查看“珠三角”的城市是不是基本连成“面”变成一个超大“城市群”。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也是“点→线→面”顺序发展典型模式。改革开放之初在苏南定了四“点”,以比邻上海以及太湖为中心的苏州、无锡、常州和省会南京为“点”,投入大量财政资源吸引民营资本参与建设,优先发展四个“点”。其他省如山东、浙江、辽宁等也十分明显是优先发展“点”,再拓展“线”,最后形成“面”。其中山东以青岛市、烟台市、济南市为“点”。其他沿海省市分析下去,大体也是如此。
从发达地区的“点”选择来看,都有比较共同的特点:一是有特定的区位优势;二是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三是三至四个“点”就合适。反观广西似乎没有发展重点城市或区域,只会在西北部革命老区开展农村扶贫,建设扶贫专用高速公路,不会发展工业经济。北海失败了发展防城港,防城港不成就暗地搞钦州,总之沿海始终未能建成一个城区人口超100万以上的中心城市担当北部湾的龙头。三个沿海城市发展失败后,广西开始想跳过“点”发展阶段,直接进入“线”发展阶段,将北海、钦州、防城港三个城市捆绑在一起,整体上叫“北部湾”,后来又将玉南宁、玉林、崇左纳入,企图超越“线”直接进入“面”的发展阶段,6个城市变成整体的泛“北部湾”。沿海三市中心城区人口加起来不知道有没有100万,流动人口更是少得可怜,很难担当起广西经济火车头;南宁市从区位及工业基础来看,现阶段也无法担当龙头,南宁市目前还未能建成方圆上百平方公里以上成熟的工业园区,没有什么产业链,经济总量并不大;玉林、崇左的经济实力更是没有办法充当广西的火车头。实际上,广西这么多年有很多做法,本身就不符合区域经济学的原理,比如前些年提及的“玉贵走廊”。玉林市和贵港市都属于后发展地区,中心城区的“点”都没发展起来,怎么可能有能力带动两城公路沿“线”的发展。
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还告诉我们一个经验,就是邓小平老老人家常提到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大到一个省一个国家也一样,先让部分地区富起来,辐射带动更多的地区富起来。大到中国,优先发展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沿海经济区域,让东部沿海地区先富起来,再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产业转移等多种手段,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具体到一个省也一样,广东优先发展“珠三角”,“珠三角”发展起来后,再辐射带动粤西、粤东、粤北的发展。有机会大家去粤北的清远市看看,这个市前几年还不怎么样,在建立大工业园区的基础上,承接了“珠三角”大量的产业转移后,是不是发展神速起来了。而我们的广西,并不优先发展有一定民营经济基础的桂东南地区、有重工业基础的柳州市,却将很多财政投资的重点放在桂西北这些区位、自然条件比较差的地区,花了大价钱,经济发展却是事倍功半,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也就是说,广西根本没有搞明白,广西区域内谁应该先富起来的问题。
3、公路建设决策严重失误
在分析高速公路建设战略失误的问题前,我们来看看高速公路是干什么用的,认清高速公路的适用范围,再来分析广西与其他发达省市修高速公路有什么不同之处。高速公路是在发达国家首先兴起的,叫freeway,直译就是自由公路的意思。20世纪30年代西方一些国家开始修建,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高速公路发展迅速。按功能分为联系城市间的高速公路(或叫远程高速公路)和城市内部的快速路(或叫城市高速道路)。按其布局形式分为:平面立体交叉高速公路、路堤式高速公路、路堑式高速公路、高架高速公路和隧道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运输具有门到门直达运输的灵活性,尤其适宜于客运和鲜货、集装箱的零担运输。这种功能,高速公路更为突出。有些发达国家在较长运距的运输中,公路比铁路的效率高、运量大、成本低。这些发达国家高速公路长距离运输成本之所以低,主要是得益于其高速公路基本上都是由政府投资,很少有收费的,再加上路面宽路况好,因此会出现公路比铁路的效率高、运量大、成本低的现象。但我国国情不一样,高速公路是收费的,现阶段国内的高速公路并不适合远距离运输单位价值不高,不需要快速运输的大宗原材料产品如煤、矿、石油等等,这些原材料远距离运输方式主要有水路、铁路、管道运输等等,因此我国高速公路主要是作为工厂间,通过集装箱运输的价值相对较高的半成品、成品的运输主通道。
公路分为战备公路和民用公路,战备公路一般是政府不计直接投资收益的公路,虽然平时也民用,但为了战备需要,所以投入远大于直接经济收益(不含军事收益),是没有什么民营资本愿意参与建设的。而民用公路建设就必须讲投资收益,否则除了没头没脑不讲效益的政府是没有人愿意拿钱来建设的。建设公路的收益哪里来?收费也!按照国家政策规定,二级以上的公路建设,可以引入民营资本参与,用过路收费来还贷。这就决定了既然是民用公路,就必须建在车流量大,有费可收的地方才有效益,民营资本才会参与,才能扩大公路建设资金的来源,才有能力通过收益再投资其他公路的建设。
我国的发达地区无一不是按照经济规律来建设高速公路的,哪里车流量大,收益高就先往那里修,因此民营资本参与积极性高。如广东省修建高速公路,最先修通广州至深圳、广州至佛山,因为那里的车流量最大,收益最高,然后再往其他城区拓展,最终形成“珠三角”密集的高速公路网。福建优先修通了车流量最大的经济省会泉州市至特区厦门市的高速,再修通厦门市至政治省会福州市。浙江省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为杭州市与宁波市这两个经济火车头之间。山东省第一条高速公路是修通经济省会青岛市至政治省会济南市,再连接另外一个经济城市烟台市。辽宁省第一条高速为经济省会大连至政治省会沈阳之间。这些省在完善经济“点”城市之间高速公路互联后,再往二级城市拓展,但高速公路建设都没有违返经济规律,就是哪里车流量大,就往那里修的基本原则!那么哪里的车流量最大?通往沿海、发达城市之路也!
反观广西高速公路建设,严重违反经济规律!不是哪里车流量大就往哪里修,而是一切为了还在图纸上的大西南出海通道服务!先修通内地柳州市至桂林市的高速,接着修通南宁市到柳州市的高速,再接着修通南宁市到北部湾的高速,然后再往南宁市为中心,往西南的越南、西北的云南省、北部的贵州省3个方向拓展,往东的只有条半截的南梧高速。总的来说广西的高速公路战略是逆其道而行,即先修通内地,再修通沿海,先修通西部山区进行“扶贫”,拒绝修通东部通向发达地区之路,以南宁为中心围绕南宁呈放射状居然修了6条高速公路,严重违反经济规律!但出区外的高速公路却全是断头路!特别是通往广东方向的,更是断头得严重!一个没什么工业基础的南宁值得自治区政府如此厚爱吗?南宁要优先发展是对的,但修了如此密集的高速公路是不是有点浪费?修那么多高速公路通往云南省、贵州省干吗?云南省、贵州省有什么?煤还是矿?还是方便广西的官员运云南好烟、贵州好酒?广西发挥雷锋精神了?君不见桂西北那些高速公路老半天没一辆车通过,百姓戏称广西喜欢修“晒谷场”吗?通往发达邻居的广东的路车流量那么大,为什么就是不修?而且还不允许民营资本修?严重违反经济规律建设的广西高速公路,建成后就一直整体亏损,而且是全国唯一高速公路经营整体亏损的省区市!还贷都成了问题,只好想着法子提高收费标准坑百姓,却无力通过现有高速公路的收益来加快其他高速公路的建设。前段时间解放思想大讨论时还有人提到,广西政府穷,没钱修高速公路,谁让你广西违经济规律办事!
缺少通往发达地区的高速公路,广西等于是自我封闭当
“阎锡山”。与浙江要求嘉兴虽然行政上属浙江,但经济上要溶入上海经济圈的决策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连宁波这个经济巨头也要花巨资,并引入大量民营资本建设一条通往上海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就为了缩短上海至宁波的车程2小时,更快地溶入上海经济圈!反观华南第一大内河港口城市贵港市到广州市居然要行车11小时!广西历史上民营经济最活跃的桂东南地区梧州、玉林、贵港无可奈何,只能接受慢慢地被边缘化的命运!可以这么说,广西高速公路建设决策失误也是造成广西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前段时间看到有人提议贵港应该尽快修一条通往北部湾的高速公路,我就坚决反对,这条公路的确需要建设,但不是现在!北部湾现在有什么,有能力辐射贵港?自身都泥菩萨过河,还管得了你贵港!贵港最需要的是通往“珠三角”的高速公路,承接产业转移!
在分析这么多省高速公路如何建设时,我们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大部分省的经济龙头并非政治省会!广东省经济龙头为深圳市,虽然广州市的GDP比深圳市高一点点,但人均比深圳市低得多;福建省经济龙头为泉州,老二是福州,老三是厦门;浙江经济有点特别,比较均衡发展,省会杭州市经济虽省内第一,但与第二名宁波市拉开差距不大,接下来的温州市、绍兴市、台州市、嘉兴市、金华市差别也不很大;江苏省经济龙头为苏州市,老二是无锡市,政治省会南京市只列老三;山东省经济龙头为青岛市,老二是烟台市,政治省会济南只列老三;河北省经济龙头为唐山,石家庄是老二;辽宁省经济龙头为大连只列老三,沈阳市是老二;内蒙古自治区经济龙头为新秀鄂尔多斯市,老二是包头市(曾经的包老大),老三是呼和浩特市。放眼中国经济龙头居然是上海。再放眼世界,美国的经济龙头居然是纽约,而不是首都华盛顿!
(二)思想解放纸上谈兵
1、胆小如鼠不敢大胆决策
广西的部门在决策时常挂嘴边“这样做行不行啊?其它省份有没有先例?有多少个省实行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谋大发展,连中央都承认是摸着石头过河,要不断地试验,不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寻找适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强国之路。而广西却不敢在改革开放中大胆试!我记得广西的历史上大胆决策的大有人在,无论是晚清还是模范省份时的民国时期,都有不少敢于决策的广西官员。而近年来的广西官员怎么了?太平官太多啦!广西作为后发展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那么必须作别人没做过的事,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广东省之所以发达,就是人家敢于决策,敢试敢创。广东省的后起之秀东莞市前几年起步的时,一年内就连遍成功开发了72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引入多家国际IT巨头进驻并顺利投产,这就是广东速度。中央一看,如果全国都学东莞那样开发那宏观经济不就麻烦了?在那一年的农历年过年前两天,中央紧急下发了个文件,在全国开展清理工业园区的行动!结果人家东莞市先行一步,已经完成了工业园区的建设工业做强了,跨入了发达城市的行列,而其他地区的后来者就麻烦了,很多工业园区刚起步就被清理!
当年广西要是确定了北海市作为改革开放沿海龙头城市的时候,也敢这么干那该多好。至少北海市现在中心城区人口超过200万不成问题,担当广西经济的龙头还是用胜任的。只可惜当年的广西的官员就是胆小,也许是广西在中央朝中无人,官员怕担责任不敢大胆拍板吧。但广东官员的胆子实在是大,记得广东某地搞了个亚洲什么大佛的旅游景点,为了扩大宣传,准备邀请某地活佛前来开光,当地党委开会决定报请中央统战部批准后实施,中央统战部答复,活佛是不允许出了某地参加其他地区此类活动的。后来该地再次召开常委会决定,管他中央统战部同不同意,邀请活动继续进行,有问题“一二把手”扛!结果活动正常进行,“一二把手”被免职。真为广东这些敢于为地方发展牺牲的官员的精神感动,但我更佩服广东民众的包容之心,他们将一个为地方的发展作出贡献的官员视为英雄!不象我们广西不少民众在这种情况下却落井下石!也说说我自己的工作经历吧,记得有一次我做了个方案,准备加强某项工作。方案送头儿那里以后,他要求我打电话问问全区有多少个地区已经这样做了,并列表统计。我统计出来了,大部分地市都这么做了。过段时间头又叫我再问一次其他地市有什么进展,害得老子全区打电话连问了三次,人家都被问得不耐烦了!在这种胆小、保守的头儿心目中,就是全区都这么干了他才敢干,这都是什么解放思想啊!要发展真的很难!
发达地区是如何解决工业园区或者特大型项目“大干快上”,而又不“惊动”中央呢?说来也简单,就是大胆决策,真抓快干,只干不说,干了也不说,凡事低调。
2、行政服务效能十分低下
行政服务效能低下的问题在广西显得比较突出,相信不少从东部产业转移都来的投资者都有切实的体会,这里我也不想多展开讨论,因为我从事的工作使得我了解不少这样的例子,但不方便说出来,大家经常办事都会遇到。记得某地准备上马上个新项目,报告到了自治区某部门某处长大人那里,处长大人一句话,你这个地方都上了那么多这种项目了,还上,不合规定不批。其实他并不是真的觉得类似项目太多,而是假如他放过这个项目,他的审批工作就会多起来,拖到项目上不了不用再批,也就不会影响这位处长大人上班看报纸了,反正做多做少都一个样,工资资金就那么多,项目上不了也没人追究责任。一个处长怕麻烦,就卡住一个大项目,这就是广西的现状。
行政服务中存在“吃拿卡要”现象,我想全国各地或多或少都存在这一问题,那么广东的行政效率为什么比广西高?其实广东的部门也存在“吃拿卡要”,但部门比较守信用,明码标价付钱马上办通。不象广西的部门,既要部门小团体利益,却又想为自己立个牌坊,一切都得按僵化的“规矩”办事,钱照收,但效率却是极其低下!那么这些有权部门是怎么拿了钱又立牌坊的呢?说来也简单,就是和某些不良企业合作搞分成!以保证施工合格为幌子,即指定业主使用某产品、某公司施工,否则如业主自行购买、请人施工,验收统统不合格!据一些业主反映,用部门指定的产品或指定的施工企业,所需费用高于市场价的6倍之多,每个部门都是如此“卡”,怪不得在广西投资并不便宜!
实际上广西的地市、县级行政审批权限是十分有限的,既然自治区部门不敢批,为何不将各部门原来为了部门利益,而想方设法以各种手段将本属于地市政府、县级政府和部门的行政审批权限重新下放呢?让下级自己干,自已睁着眼闭只眼,假装没看见不是更好吗?行政审批的风险也用不着集中于自治区一级部门了而不敢批了。发达地区去过都在想方设法放权,而我们自治区的部门却想方设法收权。审批权力下放为何如此难?因为权力意味着部门利益,要部分主动下放是不太可能的。地市一级的权力被自治区收了,地级部门不从县级收一些,那地级的部门日子就难过了,也会想着法子从县级收权,造成县级的项目审批权力基本上收怡尽。这些项目审批权力是如何被上收的呢?一是找个加强管理的幌子直接下文没收,大家看看十年前有多少个部门由地市管理的部门变成了自治区直属部门?地市、县最怕中央直属、自治区直属驻当地部门打交道,当地管也管不着,人家不买账也会没什么办法,反映上去又怕其及其上级部门以后给当地穿“小鞋”,那真是个头疼,谁也不敢得罪。二是原先通过项目投资规模等参数来进行实现各级分权,经济发展了这个控制参数也打死不调整,变相没收下级的项目审批权力。比如某地市多年前下文,投资300万元以下的城建、1000万元以下的工业项目由市辖区负责审批。但是经济发展很多年后,有关部门就是不愿意调整投资限额。现在经济发展了,项目越做越大,没有5000万单独投资的项目都不叫重点项目了,这样打死不重新调整投资限额,等于自动扩大市级部门的权力,县级权力自然缩小。如某地某部门以加强下级部门领导班子专业建设为借口,给上级打了报告,要求今后凡该市部门指导的下级政府部门,部门“一把手”人选在经当地党委会讨论通过后,必须上级该市部门进行“专业”审批!结果请示件送某市领导手上后,某市领导只说了一句话,又想揽权,不理!随后将请示丢垃圾筒里了。说到部门揽权,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教育部门掌管着教育经费、设备分配、教师的使用调动,这个权力的含金量是很大的。含金量大,就会引来揽权者,人事部门与教育部门同属政府部门序列,近水楼台先得月,弄个规定,教育部门调动教师,任免学校领导,得先报人事部门审批。党委组织部门一看也眼红了,也要揽权。曾发生这样一件事,教育部门根据程序任免某校一名领导,组织部门后来下发一文件说教育部门的任免文件作废,并带该名领导到校当场宣布无效任免决定。过了半年,自己又下个文件,任务该同志为那个学校的领导。我就想不明白,组织部门是党委部门,怎么任免起学校行政领导起来了?有如此揽权的吗?更绝是该组织部门不经教育、人事部门,直接调动了N多教师,搞得开学了,学校找不到教师,跑到教育部门问,是不是教育部门将一些教师调走了?教育部门说没有调动啊。最后查才知道是组织部门不按程序就将强行教师调动了,也不告诉教育部门!这都乱成什么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组织、人事部门有监督教育部门的权力,教育部门任免、调动的教师程序、条件是否合规定,但不能越俎代庖,越过教育部门直接揽权。
有权大家抢,有利上级要,自治区部门抢地市政府或地市部门的,地市政府抢市直部门和县区的,地市部门抢县区及其部门的,县区及其部门抢乡镇的。其结果就是到了乡镇什么权也没有,县市区级政权也快成了光杆司令没什么权力了,弄得屁大点事统统都要跑自治区部门审批。与发达地区扩大地方审批特别是级县政府如浙江义乌市(县级)的权力不同的是,广西的行政审批权力高度集中于自治区部门一级。权力高度集中,意味风险也集中,自治区部门怕有责任就不敢怎么批项目,即使批了也是效率极低,不自觉地管死了经济。
3、人才发展战略严重缺失
广西选人用人都是拿个套子去套,大了不用,小了不用,高了不用,低了不用,有点激进的不用,有个人小毛病的不用,敢于提意见的不用,水平太高的不用(怕超过领导,哈哈),敢于改革试验的不用,还有很多……某地为了选一名领导,条件:无党派人士、知识分子、少数民族、女性干部。结果选来选去,都符合四个条件的当地只有一人,只好破格提拔,让其连升两级来任用。结果到了当地上任后,居然管的还是经济工作,最后管得一塌糊涂!干部群众意见极大,但也毫无办法,只好戏称该官员为“无知少女”,正好是前面四个选人条件的第一个字组成。有如此僵化选人的吗?实在没人你让其他人试试不行?某地搞了个面向xx的招考官员,却没开出什么好条件,要求倒是很高,没有好待遇能吸引到真人才吗?那是不可能的,真正的高水平人才根本就不会来这没什么优惠条件的后发展地区!想当年,人家发达地区是如何花天价奖励引进人才的,就会明白这种所谓的公开招考,是招来什么样的高水平人才。人家深圳市一个部门的副处长还不一定愿意来南宁当你一个厅长!因此发达地区先人用人,不是看作风是否四平八稳,而是看有没有改革开拓精神。改革改革,说白了就是利益调整,这当然会产生矛盾,遇到极大的阻力,因此要顺利进行改革,就必须重用不怕“得罪”人,敢于直面改革的人才。
某位领导七八多年前在一个乡镇当“一把手”开始建立一个镇财务集中核算中心的试验,这主要是因为乡镇直属部门单个部门人数不多,不可能每个部门都配一名财务人员,乡镇成立财务核算中心统一管起来后就规范、省事得多了。这是很好的理财试验模式,得到了当地县委的“一把手”的肯定,而市级的财政部门却不支持。后来阴差阳错,这名参加了市里进行的公开选拔副处级领导的考试,笔试面试都是第一名。进入考核阶段,市财政局的“一把手”却因为该乡镇书记曾做过成立财务核算中心的试验,签署了否定性的提拔使用意见!考核结果没通过,没有得到提拔重用。这就是不解放思想的表现,因为在该市财政部门“一把手”眼中,使用这样敢于突破常规的干部是没事找事,按现在的财务做法不是很好吗?何必多事一举。还有好几件都是如此,在这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使用敢于思想解放,敢于改革实践的干部才是广西的出路。
(三)工业主导不够突出
1、工业发展规划严重滞后
要我回答广西的工业规划是什么?还真的有点难住啦。可以说,整体上,广西的工业规划严重滞后!老工业城市柳州本来很早就可以发展冶金工业,以及建立在冶金工业基础上汽车制造业、机电加工业等重工业,可惜广西以前根本就没有把这座老工业城市放在眼里,一心想发展南宁市,甚至想把柳州市为数不多的工业都搬南宁去,为首府充门面,造成了柳州市的工业长期发展滞后。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柳州市的工业在全国5个自治区的所有城市中是老大,然而十多年后,柳州市的工业还是在原地踏步!内蒙古的包头市、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远远将柳州市抛在后面!直至今年,广西才提出投资240亿,发展柳州的汽车制造业。这都什么时候了?早些时候看干吗去了?为什么不早点规划?汽车市场都被全国几十家厂商瓜分都差不多了,才想起重点发展汽车制造业!可见广西工业规划之滞后!具体到广西的一个工业园区内,也没发现什么好规划,引进的企业那真叫“八国联军”,根本就没有培植延长产业链的打算,什么企业都往里放!各地也自为政,自治区安排项目的时候西放两个,东放一个,乱如一团麻!这就是没有很好规划的结果。因此广西的工业规划是得提前思考一下了。到底我们确定各个经济区域应该怎么发展什么样的工业?我认为要居于以下考虑:一是沿海工业,建议选择两个点,一个是防城港市,具备深水港,它可以作为广西除柳州市外的另一个重工业城市进行建设,另一个是钦州市可以适当发展一些重工业,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二是重振柳州市的重工业辉煌,发展南宁市的金融、贸易、信息技术产业;三是放手让桂东南梧州市、贵港市、玉林市等地发展非公经济,全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2、工业园区建设小打小闹
前文曾说过,东莞一年建成72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后,中央刚清理了工业园区不久,另一个粤北城市清远又开始大搞大业园区。山东、浙江、江苏一直坚持继续做大做强工业园区。随便到一个发达地区的城市看看,那个城市不是建有数十上百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广西有吗?看看南宁市那个工业园区小得可怜,而且离中心城区十万八千里!怎么解决企业进驻吸引当地人为第一批劳动力的问题?连本地人都无法吸引到工业园区就业,招外地人更不可能,那怎么安置项目?毕竟广西的优势之一就是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工业园区远离城区,员工如何居住、生活、购物、娱乐?广西前些年高高在上的领导层想过没有?准时准点的公共汽车不通达,又没有公仆们豪华的公车坐,叫当地老百姓如何正常的上班?广西目前初步改变了工业园区小打小闹的规划问题,但还没有改变建设时的小打小闹问题。各地规划的工业园区少则数千亩,大致数万亩,但就是不见建设有大动作,每年搞它个几百或者一两千亩,这顶个屁用啊。这么小的动作,你引进一个加工制造型的项目,那它的上游、下游产业链的项目如何同步引进安置?不同步引进如何做长产业链?发达地区的工业园区就是一两次开发建成,产业链整体式引进,才能做大做强。象东莞72平方公里一次性建成的工业园区,就引进了多家国际IT巨头,形成非常完整的产业链。苏州引进的新加坡工业园,也是一个超大型的工业园区,产业链非常完整。而广西的小打小闹只能引进的项目多数是单独选址,不需要什么产业链的资源性项目了,因此肯定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3、品牌发展战略严重缺失
现在广西能拿得出的重量级品牌,看来只有玉柴、桂柳工……等少数几家名牌产品了。看看中央电视台、各省市电视台,有几个是广西企业在做的广告?这是什么?这就是广西自主品牌发展战略严重缺失的结果。想当年,咱买的双马电风扇等等广西名优产品,十多年后还照样正常运转,那产品质量是如何的过硬,但是后来都一个一个地消失了。为什么?政府决策失误?不作为?还是我们的企业集体不挣气?
总的来说,广西的发展就是区域合作方向失误了,老工业基础丢了,民营经济活跃的地区被扼杀了,而新确立的地区去是个投资无底洞,产生不出效益,进而造成广西今日发展之困局。
三、广西如何加快发展
广西的出路在哪里?我认为有几个方面得认真考虑:
(一)规划一定要先行
一是先南后北的战略并没什么大问题,沿海不富,内地更不可能发展,这是简单的道理。问题就是在小小的北部湾范围内“钦北防”三市哪个是龙头?那个市中心城区人口率先达到100万以上,担当起龙头?这需要广西给出肯定的回答。如果要我回答,现阶段要优先发展钦州市。
二是先西后东的战略一定要调整,桂东南有广西最大的平原,更应是经济发展的好地方,一定要尽快修通通往“珠三角”便捷交通,主动溶入“珠三角”,做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让桂东南几市自己突破重围,做大做强桂东南非公经济。前段时间自治区郭书记到贵港考察,就要求将贵港建设成为承接东部产业“示范”点,这也是很明智的选择,因为贵港有“黄金”水道,有最大的平原,有很大的劳动力潜力。
三是老工业基地柳州市一定要保,而且要做大做强,特别是加快发展汽车制造业、机电工业,形成强大的桂中经济发动机。这从广西近期将投240亿来做强柳州的汽车工业可以看来,自治区有所行动了,希望不是干打雷不下雨。
四是南宁市要找准自己在整个广西区域合作中的定位,选准工业发展的突破口,担当广西金融、经贸、信息业发展的发动机。
广西经济发展缓慢错在哪里?:https://www.2ndflr.com/dm/guangxi/947782.html
相关问答
周边城市地名
南宁 桂林 柳州 百色 梧州 北海 防城港 河池 钦州 贵港 来宾 玉林 崇左 贺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