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西南地方旅游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名 > 中国 > 西南地区 > 四川 > 阿坝州 > 黑水县 >

黑水县芦花镇谷汝村精品旅游村寨规划

更新时间:2017-10-27 15:29:40www.2ndflr.com云南旅行社183

黑水县芦花镇谷汝村精品旅游村寨规划

  1.综合概况与分析

  1.1  地理位置 

  黑水地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岷江上游的高山峡谷地带,距成都约250公里。芦花镇谷汝村位于黑水县西北部,距县城2公里。

  1.2  自然条件

  属于高原大陆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特征,受复杂地形的影响,阴坡与阳坡在气候上产生很大差异,主要特征为:干雨季分明、雨热同期、昼夜温差大、日照充沛、春季多大风。年平均气温11.8C°,年降水量从河谷到高山的506mm递次增加到1150mm,降水多集中于4—10月上旬,全年无霜期224天。

  全村属高山峡谷地貌,海拔高度在 2420-2640米 。地质结构无大断层,但伴有少量泥石流、滑坡等不利的地质现象。

  1.3 资源条件

  1.3.1农(牧)业资源

  全村为半农半牧业村,农业以玉米秋淡季蔬菜、豆薯为主,牧业主要养殖牦牛、绵羊等牲畜。

  1.3.2旅游资源

  芦花镇是黑水县的政治文化中心,除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外,还有彩林、三奥雪山、芦花会议会址、芦花官寨、哈姆湖等自然资源。谷汝村占有得天独厚地理优势。

  1.4 区位关系及人口

  芦花镇谷汝村位于黑水县西北部,全村 152户 556人。

  1.5 经济及产业发展状况

  全村主要经济来源于农业和牧业 。

  1.6基础设施状况

  1.6.1道路

  村目前通村道路宽约4m,主要为水泥路。其户间道路以为水泥路面, 道路通行状况好。

  1.6.2电力

  通过第二期农网改造及通村公路的贯通,全村用电难、电力差的问题得以解决,电力线缆已直接入村。

  1.6.3给水

  全村水源来自山泉水,现已改造能满足村民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 

  1.6.4排水

  全村尚无合理完善的排水体系,村民生产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明沟,然后流入小溪,不仅给村民自身的生活环境造成很大影响,还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

  1.6.5公共设施状况

  现状村委会建筑与村小合用,靠近活动场地,使用功能不齐全。

  1.6.6存在问题

  受地形条件限制,三达古村现状布局分散且不成规模,道路等级不高且路面状况差,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完善。

  2.规划依据、原则及目标

  2.1规划依据

  2.1.1建设部《村镇规划编制办法》和《2007年镇规划编制技术暨新标准》;

  2.1.2阿坝州精品旅游村寨建设标准(试行)。

  2.2规划原则

  2.2.1因山就势、依山傍水、自然布局、错落有致、彰显特色。

  2.2.2根据本村优势和制约条件,从生产生活的实际出发,确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规划布局模式。

  2.2.3对现状建成区采取合理利用和改造相结合的原则,有效改造原有设施和房屋,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2.2.4旨在提升黑水县精品旅游村寨的服务质量和景观质量,促进精品旅游产品建设,引导游客更好的选择消费;  以精品旅游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让当地老百姓真正得到发展旅游带来的实惠,从而促进黑水县精品旅游村寨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2.3规划目标

  以村寨 风景、嘉绒 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村寨旅游资源为主要的旅游吸引物,具有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康体等功能,能够为旅游者提供相应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服务设施,有经营及管理机构的村寨。

  3、规划定位及旅游产品设计

  3.1规划定位  

  冰川下的嘉绒藏家部落。

  3.2产品设计

  1)观彩林。

  2)品藏餐。

  3)赏民俗歌舞(观赏以卡斯达温、阿尔麦多声部为代表的民族歌舞)。

  4)游红色圣地(历史上著名的芦花会议会址)。

  4、基础设施规划

  4.1旅游服务设施 

  4.1.1设置三个观景点和摄影点;

  4.1.2 设置精品旅游村娱乐、文化广场;

  4.1.3增设彩林、寺庙、白搭等观景点与线路;

  4.1.4增设县城至达古村的乡村客运班车,以改善交通条件;

  4.1.5设置旅游商品销售点三至四个;

  4.1.6开发无污染的食品,中药材和藏饰工艺品;

  4.1.7设置烧烤区和野餐区与露营区;

  4.2公共服务设施

  4.2.1文化、医疗、服务设施

  新建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包括行政管理用房、文化活动用房。规整广场用地,设置停车场,另配套公厕、垃圾库。预留商业用地。三达古旅游条件优越,因此规划突出浓烈的民族特色

  4.2.2教育、邮电设施

  由于村小已并入乡中心校,规划就不再考虑在村里设置小学;邮政电信支局主要在乡镇一级设置 ,村级一般不作布点考虑。

  4.3道路

  现状村间组道多为泥结碎石路,且道路宽窄不一,规划改造为硬化水泥路面,宽度4米;现状户间联系道路不规整,且路面宽度普遍不足1米,规划扩宽为1.5米以上。

  现状道路无路灯,夜间能见度差,规划在主要道路上每20——25米设置一个路灯。

  充分利用现有溪水作为景观资源,沿两溪道做曲折的青石板道路。结合景廊,桥梁和溪流两旁的绿化带,为该村铺设了优美宜人的环境。

  4.4给水

  全村水源来自山泉水,村民用水困难。随着牧民定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日常用水量将不断增加,环境条件要求亦提高,需改扩建。

  (1)用水量标准及用水量预测: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及牧民的生活习惯,规划牧民的生活用水量标准为180升/人·日,用水量为  36。8。m3/日;未预见用水量按上述的10%计,为  35。4m3/日。因此规划区用水量预测为 45。4m3/日。

  (2)水源及供水站

  采用山泉水作为水源,通过高位蓄水池集中供给,高位水池为地下式,池顶覆土厚度1.2m以上。

  4.5排水

  综合生活污水排放量按生活用水量的90%计算,则污水排放量为32.0m3/d。

  规划沿道路一侧设置排水明沟,居民点内部埋设污水管道与排水沟相接。管材采用PE管,管道在变径转弯、变坡点处设置检查井,且检查井直线距离不超过50m。管径100mm≤DN≤400mm。

  4.6供电及能源

  (1)根据 现有周边电源可满足规划区使用,现状电源来自岷江支流的小型发电站。

  (2)电能做为规划区近远期的主要能源,目前三达古村的重要燃料是木材,应限制使用木柴,积极推广使用太阳能做为补充能源。

  5.建筑设计

  5.1黑水县常年多雪、雨水, 因此建筑形式多采用坡屋顶, 建筑材料以当地石材和木材为主。坡屋顶在当地被广泛使用, 一是可以加快雪、雨水的流速, 减少屋面积水, 以达到较好的屋面防水效果, 二是由于当地昼夜温差大, 且冬天异常寒冷, 平屋顶建筑的屋面易开裂、老化。因此为适应当地气候及风俗习惯, 本次建筑设计采用了坡屋顶为主的藏族建筑作为主要建筑形式。并对原有藏式建筑作了升华。

  5.2 根据当地居民住宅结构的实际情况,每户建筑面积控制在 120- 200m2以内。

  另外建筑主体材料拟采用当地页岩碎石及木材,  第一、 该建材在当地比红砖便宜,可以降低建筑造价; 其次、抗冻性能比红砖好, 且不会破坏生态环境。

  5.3住宅建筑平面布局采用藏式传统布局与现代住宅文化相结合的方式, 主要是加强"厅"在住宅中的核心地位;并考虑了洁污及动静分区; 在室内配置了较完善的设施, 以慢慢引导农牧民走向现代生活模式。

  为尊重藏族牧民的习俗,每户在二层设置了经堂, 屋顶上设置了可插经幡的设施(藏族在过节尤其是藏历新年插经幡表示吉祥与喜庆)。

  6.建筑风貌整治

  6.1风貌整治目的

  在风貌整治规划中,依据有效保护,统一管理,科学规划,永续利用的原则,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突出重点和特色,通过风貌协调的整治,展示其新风貌形象。

  6.2风貌整治规划分类

  在调查建筑风貌中,整体建筑质量较好,按质量调查可分为两类

  一类建筑:近几年修建的建筑,质量较好,满足使用要求,但风格各异,需按统一风格进行整治,这类建筑属保留整治建筑。

  二类建筑:这类建筑建筑质量较好,但附属设施、院落建筑造型等与整体不协调,需局部改造整治。

  6.3建筑整治措施分类

  整治措施一

  (1)建筑保留整治,墙体改为石墙面或局部石墙面并收分;更换特色门窗;阳台统一为木阳台;墙面翻新,主要出入口重点装饰,采用垂花,门柱、石敢当等构件突出入口,强化特色。

  (2)院落整治,改善统一木材,杂物堆放点,平整院地平,更换统一木围栏,

  (3)避免过多的拆迁安置及费用,减少投资,尽量保留原有建筑。但从审美角度来看,这类建筑又显杂乱无序。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在建筑局部统一外墙颜色,或通过控制建筑主色调即红黄白三色的方式,以达到统一立面色彩的效果。

  整治措施二

  统一建筑结构装饰材料,按当地传统主要以木结构为主,一层为当地石材外包原木特色,二层为原木外墙刷漆,三层为坡屋顶红瓦,对现有及新建建筑加以控制要求。

  整治措施三

  部分建筑风格较接近藏民族建筑风格,但局部较模糊,或者个体经济条件有限者,可通过建筑构件的更换,达到整体风貌的统一,即通过统一以下几种构建形式进行翻新整治:

  (1)门:分为三种形式,独立门、组合门、传统门。

  (2)窗:分为三种形式,独立窗、组合窗、传统窗。

  (3)外廊:分为三种形式,开敞式、半开敞式、封闭式。

  (4)山墙:等坡屋面、不等坡屋面、垂花、围墙。

  6.4 建筑高度控制

  (1) 保护山体边沿的轮廓线,使镇区内的自然生态完整、真实。

  (2) 建筑一般考虑在1-2层左右,个别2-3层。

  7、旅游安全规划

  7.1消防规划

  7.1.1规划原则:消防规划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

  7.1.2消防通道:规划消防通道间距不大于100米,宽度不小于4米。每幢建筑设计建设必须考虑消防扑救工作操作场地,并保障消防通道的顺畅。

  7.1.3消防用水:消防用水储于高位水池中。

  7.2防洪规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标准》(GB50201-9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JJ50-92)的规定,防洪按20年一遇标准以上设防。

  7.3抗震防灾规划

  7.3.1 一般建筑抗震设防烈度应按7度设防。各类建筑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和基础设施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7.3.2保证建筑正面间距不低于1:1,山墙间距≥6米。

  7.4地质灾害防治

  在规划区建设中,由于地质变迁和受建设性破坏等多种因素影响,某些局部地段或许有可能产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因此规划要求在涉及开挖、爆破等工程建设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可行性分析,确保项目的安全性。如本规划与详勘结论有矛盾,应以详勘结论作为下一阶段规划的设计依据。

  7.5 其他。建立完善安全保卫制度,在危险地段设置标志,配备安全防护设施设备,设立医务室,设救援电话,配备应急救人员和必要的急救药品。建立旅游安全服务体系和处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8、宣传营销

  编印谷汝村寨特色旅游产品宣传册,借助全县整体风景名胜区的营销宣传之势,大力宣传谷汝村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

  9、旅游经营与管理

  9.1运作方式。采取公司化经营管理和营销方式,通过引入或组建公司,推行“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由村民自愿入股,或采取租赁、连锁经营等方式参与民居接待,既可以通过股份来实现分红,又通过农业劳作实现薪水回报。

  9.2旅游管理。由村委会管理或成立一个专门的村寨旅游管理委员会。

  9.3人才培训。采取输送部分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到其他景区、旅游企业学习先进经验或者邀请知名酒店、宾馆管理人员到现场指导和培训,提高旅游服务接待能力。培养合格地本地讲解人员,用普通话(英语)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

  10、规划实施时序与保障措施

  10.1 规划批准后及时向民众公布,做好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提高群众参与意识。

  10.2 加强规划管理,完善乡、村二级管理体制,落实人员,完善机制和规章制度,依法管理。

  10.3调整和处理好规划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0.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建成一些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

  10.5 注意处理近期和远期、整体和局部利益的关系,建设中避免短期行为,维护规划性和连续性。



黑水县芦花镇谷汝村精品旅游村寨规划:https://www.2ndflr.com/dm/heishuixian/937865.html

相关问答

更多相关黑水县属于哪,请关注云南地方旅游网:https://www.2ndflr.com

周边城市地名

 汶川县   壤塘县   阿坝县   若尔盖县   红原县   理县   茂县   松潘县   九寨沟县   金川县   小金县   黑水县   马尔康县  

推荐地名

 山丹县   平凉   崆峒区   泾川县   灵台县   崇信县   华亭县   庄浪县   静宁县   酒泉   肃州区   金塔县   安西县   肃北县   阿克塞县   玉门   敦煌   庆阳   西峰区   庆城县   环县   华池县   合水县   正宁县   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