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汇川实践”
凝心汇力 海纳百川 引凤还巢惠“三农”
——农民工返乡创业“汇川实践”研究报告
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课题组
汇川区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是遵义的主城区之一,娄山关和海龙囤羁縻?土司遗迹是汇川的两张名片。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深入推进,汇川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工作部署,依托贵州省“雁归兴贵”行动计划,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多方鼓励、热情支持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走出了一条以创业带动就业、创新促进发展,统筹推进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协调发展之路,以具有汇川特色的实践探索,向我们展示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崭新画卷,打造了另一张靓丽名片——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汇川实践。
一、“汇川实践”及其特征
汇川区总面积 15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54万。其中城镇居民 26万,农村居民 28万,全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在 4万人以上。近年来,随着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的逐步实施和创业环境的日益改善,汇川区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不断增加,返乡创业的热潮逐步形成。据统计, 2013年 -2015年,汇川区返乡农民工分别为 6315人、 7413人和 9079人,分别占全区外出务工总数的 15.7%、 17.6%和 20.6%。与全国 2%左右的返乡创业率相比,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了汇川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截至目前,汇川区有创业农民工 户,占返乡农民工的 58%,累计返乡创业就业 21570人,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脱颖而出,一批有代表性的农民工创业企业茁壮成长。
总结汇川实践,可以发现以下重要特征:
(一)在产业选择上,善于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汇川区农村属于典型的城郊山地区域,生物种类较多,自然物产丰富。较好的资源环境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了有利条件。返乡农民工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从最具有地方传统、最容易规模开发和自己最拿手的行业入手开展创业。其主要产业包括生态养殖(鹌鹑、家畜等)、果蔬种植、农产品加工(米粉、土特产等)、手工艺制作、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比如:在返乡农民工张明富、程发强的带领下,团泽镇已经成为贵州乃至全国重要的鹌鹑养殖、加工基地;返乡农民工李小林和谭生松围绕板桥镇特产卤豆腐干,分别创办了块块香食品厂和板桥四方食品厂;返乡农民工刘正念夫妇在泗渡镇创办的杨老大米粉,也由一家小作坊发展成了互联网上贵州特产馆的一大名牌。
(二)在发展方式上,通过能人带动,实现产业提档升级
——“能人”带出产业聚集效应。板桥镇娄山关村的农民马毅 2001年南下广东佛山学习藤编技术, 2009年底回乡创办毅丰藤艺制品有限公司,他跳出传统藤编的老路另辟蹊径,从事藤编系列工艺品开发,并向乡亲们传授藤编技艺,带动了板桥藤编业的快速发展。如今已经形成一条长约 1公里的藤编产业带,共有 120余户 240余人从事藤编加工, 43户从事藤编销售。娄山关村的返乡农民依托娄山关旅游景区资源,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特别是重庆游客来此休闲度假,避暑纳凉,形成了依托绿水青山的返乡创业一条街和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带。
——“高手”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黄中敏博士早期在厦门一家企业从事种子培育技术管理工作, 2009年在遵义市领导再三约请下,辞职返乡创办了总投资 3亿元的现代化、高科技农业公司——遵义劳仑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以国内领先的工厂化蔬菜嫁接育苗技术、现代化的物联网管理手段将当地蔬菜产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有力促进了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其“从农田到餐桌”全产业链、农旅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对遵义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在政策取向上,重在完善服务,强化典型示范
——政府搭台,筑巢引凤,吸引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通过政府集中建设高标准农业连栋温室,吸引了台湾力禾公司落户泗渡镇观坝现代农业园区。目前,该公司已初步建成了以观光采摘、旅游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四季果蔬园”。此外,通过集中使用惠农政策资金,汇川区大力开展了“四在农家(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改善了村容村貌和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实现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充分结合,优化了农民创业环境。
——典型示范,创造氛围,跑出返乡创业加速度。团泽镇农民工张明富早在 1991年就回乡创业。 2005年他成立贵州梦润鹌鹑公司,采取“以市场带加工,加工带养殖,养殖带种植”的循环经济模式,建起孵化场、饲料厂、蛋肉深加工厂、质量检测中心,率先实现了鹌鹑产业化经营。近几年,他还依托山地环境特点,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建立了熟猪草饲料基地、生态养殖基地,组建了乡村旅游服务公司,实现了一产接二连三。张明富本人也当选为大坎村委会主任,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区涌现出了张明富、马毅、程发强、李龙基、施洪元、向魁凤、罗聘、陈睿、王婷婷、李念群等一批返乡创业精英。
(四)在目标定位上,着眼生态保护,注重持续发展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高坪镇农民卢光勋, 1985年带领 10户农民利用当地石灰石矿产资源丰富优势,创办第一家农民股份制水泥厂。 2001年他在政府引导下,主动关掉破环生态、污染环境的水泥厂,成立了集农业综合开发、优质水果种植、加工、种苗繁育及休闲农业为一体的遵义光勋绿色产业有限公司(千果园),目前已建成水果种植基地 5个,种植面积达 1.08万亩,被评为国家 3A级旅游景区和贵州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发展绿色产业。芝麻镇舒万忠 2007年返乡开办了一家小型制鞋厂,年收入超过 100万元。 2013年在政府产业政策支持下,开始产业转型。兴建了“盐运水榭观光度假中心”,发展休闲农业,旺季时每天能接待 800-1000人次,带动 30多名农民就业,成为了带动当地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领头羊。在发展新理念的引领下,初步实现了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美丽乡村建设、休闲旅游和现代农业发展相融合,推动了区域生态环境改善、产业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二、“汇川实践”的主要做法
“汇川实践”的关键点在于“着力营造创业氛围、努力落实创业政策、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合力搭建服务平台、全力开展园区建设”,既务虚又务实、既抓“点”又抓“面”、既见人又见物、既“顾后”又“瞻前”,出实招,见实效。
(一)加强宣传引导,着力营造创业氛围
政府通过舆论引导,宣传创业政策,表彰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创业、注重创新的氛围,不断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同时,把扶持农民返乡创业与政府的日常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建立领导帮扶责任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层层负责,落实工作考核。区领导、各职能部门、各乡镇领导都有对口帮扶的创业者,协助解决他们创业中的实际问题。
——加强舆论引导。通过加大对就业创业工作的宣传,积极开展“创业之星”“优秀农民工”评选活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等信息资源,大力宣传农民工返乡创业在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荣誉感、责任感和自信心,引导全社会尊重、关爱和扶持创业,吸引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利用“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巾帼宣传日”等专项行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提供创业咨询和服务;在遵义师院开展就业创业专题讲座,针对应届高校毕业生专题宣讲各类就业创业政策,通过报纸、电视、网络、标语、宣传栏、 LED电子屏、灯箱广告、公交车体及车载电视、城区主要干道墙体及宣传窗等载体,发放宣传资料 3万余份,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创业政策和创业动态。
——加强典型宣传。通过发现返乡创业的好典型,及时表彰、广泛宣传他们的创业事迹、创业精神,营造乐于创业、敢于创业的环境氛围。中央电视台七频道、贵州日报、遵义日报、直播遵义、汇川新闻等媒体报道了一批创业典型的事迹,在区内产生了良好社会反响,激发了广大农民的创业热情。另外,通过编撰《返乡创业天地宽》一书,系统总结推出了全区“农民工创业之星”“返乡创业优秀人员”“遵义市十大杰出建设者”“贵州省优秀农民工”“遵义市十佳返乡创业标兵”等创业典型,在全区掀起了“劳动就业光荣、自主创业光荣、服务创业光荣”的社会风尚。
(二)对接创业需求,创设落实创业政策
认真贯彻国务院、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努力细化实化各类扶持政策,不断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政策扶持范围。
——结合区情实际,出台扶持政策。制定了《汇川区关于做好农民工工作的实施意见》,引导和鼓励返乡农民工通过租赁、承包等合法方式利用闲置土地、厂房、废弃学校校舍、荒山等进行创业,不断拓展创业就业空间;印发了《遵义市汇川区自主创业经营场所租金补贴暂行申领办法》和《遵义市汇川区创业奖励补贴申领暂行办法》,为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创业者提供创业奖励及经营场所租金补贴。目前,已兑现农民工创业奖励、场租补贴 137人,总金额 49.3万元。
——改善金融服务,缓解融资难题。一是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作用,加大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的信贷支持。二是对有市场、有效益、有技术、有发展前途的项目采用信用贷款与抵押贷款组合、整贷整还等方式,放宽贷款额度和还贷时间。三是放宽农村地区抵押物的范围,允许返乡创业农民工利用土地流转经营权、商品林权、农房、农业生产用房等作为抵押担保方式,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贷款。四是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通过区人力资源市场、镇(街)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创业示范窗口等平台广泛宣传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五是设立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专项基金,用于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建设和场租补助。 2012年以来,全区累计注入担保基金 1130万元,共计发放涉农贷款 468户,金额 4195万元,其中涉农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 5户,金额 880万元。
——细化实化政策,提供精准服务。一是各镇(街)集体建设用地,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优先用于返乡农民工创业。探索通过农村集体土地整理折抵建设用地,并从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返乡农民工创业,并适当减免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费用。二是在符合城乡规划、市容市貌、安全、环保、卫生、消防等要求的前提下,返乡创业农民工住宿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可视为经营场所。三是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在登记注册后, 3年内按规定缴纳的区级企业所得税地方留存部分由财政部门返还给企业,支持企业进一步发展。四是工商部门为持有相关证明在全区范围内申报项目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开通“创业绿色通道”,切实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三)开展创业培训,提高素质能力。
紧密结合返乡农民工等人员创业特点、需求,强化返乡农民工等人员创业培训工作,把强化培训、提高素质作为推动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关键点来抓,不断提升创业就业技能。
——整合培训资源,分类开展创业培训。人社、农业、工商、妇联、共青团等部门,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设置课程,采取下乡办班、举办微型企业小老板创业培训班、农村转移劳动力创业培训班等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于微企小老板的培训,邀请相关行业专家为学员授课,组织他们到 SYB(“ STARTYOURBUSINESS”,意为“创办你的企业”)创业培训学员成功创办的企业进行现场参观,学习交流;设立农村电商平台,带动优质农产品网上宣传、销售,助推“黔货出山”。在创业培训课程中增加了电子商务的内容,带领学员参观电商平台,详细传授开设网店的知识和技能。许多镇(街)的创业者踊跃报名参加,出现了培训资源供不应求的状况。
——强化职业培训,提升创业就业质量。按照培训与创业就业相结合的原则,指导培训机构对返乡农民工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把农民工技能培训、鉴定发证和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实行“三个对接”:即任务分配与定点培训机构对接、培训与技能鉴定对接、培训与就业创业对接,提高了农民工培训质量。 2013年以来,全区将各类培训项目和资金向农民工返乡创业倾斜,共开展 SYB创业培训 76期,培训返乡创业农民工 2184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75期,培训人数 3925人。
(四)集聚各方资源,合力搭建服务平台
本着“政府搭建平台、平台集聚资源、资源助力创业”的思路,依托公共服务平台集聚政府公共资源和社会其他各方资源,组织开展专项活动,为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提供服务。
——改善农民返乡创业的管理和服务。一是放宽行业准入,凡是国家法规没有明令禁止和限制的领域,不得自行设置限制条件。二是简化审批程序和办事手续,清理和规范收费项目,通过开通“绿色通道”,推行联合审批,实行一个“窗口”对外的“一站式”服务。三是规范政府行为,严格禁止、严肃查处对农民创业企业乱检查、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的行为。
——搭建工作平台,强化创业公共服务。一是在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平台,专门为就业创业者提供咨询与服务。二是以返乡农民工就业服务月为抓手,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春风行动、雁归兴贵和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项活动,开展送岗位、送培训、送技能下乡等活动。仅 2016年就举办了 3场以“关爱返乡农民工”“春风行动”为主题的大型劳务专场招聘会,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 5000余个,促成 1224人就业。三是继续做好返乡农民工动态信息登记工作,尤其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可能出现的二次甚至三次回流现象,尽早做好就业应急预案,为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前瞻旅游。四是协助创业者同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建立动态联系,为农民返乡创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搭建交流平台,提供“个性化”创业服务。一是建立创业培训学员 QQ群交流平台,安排工作人员解答群里提出的涉及政策落实、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二是组织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政府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创业指导专家志愿服务团”,采取“一对一”上门指导、专家门诊指导等方式,帮助创业者开展创业项目评估等个性化的开业指导和咨询服务。三是组织不同行业主题的创业沙龙,邀请相关行业创业者、创业成功人士、营销专家现场交流,分享创业经验,共享商机,形成“互联、互助、互补、互带”的交流机制,有效增强了创业者的信心与决心。
——加强基层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按照“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的工作标准和“场地、人员、机构、职责、管理、经费”的“六到位”要求,投入经费 130余万元,不断加强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全区 48个社区已全部打造成为区级充分就业社区,在全市首先实现充分就业社区全覆盖。同时还建成市级创业示范窗口 4个,市级创业指导服务平台 5个。娄山关新农村示范带建成创业服务窗口 6个,辖区居民可就近办理政策咨询、创业辅导等具体业务,享受更便捷、更精细化的服务。
(五)开展园区建设,加速创业孵化
——建设返乡农民工创业园。于 2009年建立了全省首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印发了《汇川区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通过镇、村创业服务示范窗口,开展送政策上门、免费培训、帮助落实奖补政策等服务,帮助返乡农民工入园创业和就业。截至目前,共有 40位返乡农民工在园内成功创业,涵盖环保建材、机械制造、电子产品、木材加工、纺织制品、食品加工等产业,吸纳当地群众就业 1000余人,其中 300多名返乡农民工实现就近就业。
——加强创业孵化园建设。 2013年 7月,汇川区与遵义市高新产业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打造了遵义市汇川区创业孵化园(汇川区众创空间)。目前,已有遵义微时代网络、遵义绿苑食品有限公司、遵义九参绞股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贵州天香云淡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 22家企业入驻,带动就业 300余人,经营范围涉及软件开发、农资农贸、医疗器械、网络电商等多个行业, 2015年 11月份孵化园被省人社厅评选为“贵州省省级孵化基地”。此外,遵义市供销合作社搭建了农产品网上电商平台,还在汇川繁华路段设立了遵义特产线下体验馆。遵义职业中学设立了网上创客空间,积极帮助和支持农民工开展农村电商创业,成功孵化出一大批农村网店。
三、“汇川实践 ”的主要成效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汇川实践”,蓄积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尝试了农民就地城镇化的新模式,探索出了工业和城市要素资源向农业农村聚集的新路径,开创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
(一)激发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热情
汇川区认真贯彻上级指示精神,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努力创新,有效激发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热情,形成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新热潮。一是形成了自强不息的农民工创业精神。汇川区返乡农民工在创业中逐步形成和弘扬了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不尚空谈的务实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重诺守信的诚信精神、回报社会的奉献精神。这些闪亮的创业精神照亮了返乡创业农民工的群体形象,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农村和谐稳定的新支撑。二是涌现了一批农民工创业典型。以张明富为代表的一大批返乡农民工紧密结合家乡实际,面向市场、面对竞争,创建了多种类型的企业,不仅实现了人生价值,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也活跃了区域经济,成为新时期新农民的典范。在典型榜样的带动下,汇川区返乡农民工创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农民创业规模与质量同步提升,发展新业态、新经济的创业者持续增加。
(二)促进了农村生产要素集聚
汇川区返乡农民工创业不仅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也促进了城市资源向农村流动。一是提升了农村土地资源价值。汇川区充分利用废弃军工厂厂房、农村四荒土地等闲置土地资源,积极开展土地整理,鼓励农民开展土地流转,建成了观坝等现代农业园区,逐步形成“一区五园”的创业格局。二是加快了资本下乡进程。在充分利用自有资金的基础上,在政府引导下,创业农民工不仅可以申请各项政策扶持资金,还可以通过信用担保、抵押等方式获得贷款支持,良好的农民创业环境还吸引了社会资本投资,有效缓解了农民创业融资难。 2008年以来,汇川农商行支持 4家返乡农民工创办的龙头企业贷款 1900万元,小微企业贷款 714户, 3909万元;专业合作社贷款 25户, 1250万元,其中 80%以上都属于农民工返乡创业。三是释放了农村劳动力红利。汇川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践,成功激发了基层农民的创业热情,培养出一大批农村创客,将农村人力资本的巨大能量释放出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人才红利。四是调动了科技人员参与热情。许多科研人员成为了农民创业的辅导师、智囊团和生力军。遵义师范学院成立了现代农业孵化园,成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创新的基地;遵义职业技术学院为农民创业提供创业指导、产业发展、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多方面的指导和服务,降低了农民创业成本,提升了创业效率。
(三)提升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现代农业的紧密结合,加速了汇川农业现代化进程。一是山地特色农业优势凸显。返乡创业农民工充分挖掘山地特色资源,把握市场导向,大胆探索,创新发展,创办特色种养、食品加工、工艺品制作、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多种农业企业,念好“山字经”、打好“特色牌”,因地制宜推进山地特色农业发展。二是农业技术装备显著提升。农民工返乡创业紧紧把握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大力提升农业技术装备水平。返乡农民工代表黄中敏创办的设施农业园区,以种苗产业为重点,以现代设施农业为手段,采用物联网管控,运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从产地环境到生产过程再到市场渠道的可追溯,带动了遵义农业产业化、科技化、信息化持续深入发展。三是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返乡农民工依托当地农业特色,发展现代种苗、绿色果蔬、智慧农业、畜禽养殖与精深加工、农村电商等现代农业产业,全区农业龙头企业 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125家。利用“四在农家”乡村庭院聚落、旅游景区等资源,创办农家乐、观光采摘园和休闲农业园区,延长了农业的产业链,促进了农业多功能的拓展。目前,全区共有休闲农庄、农家乐 582户,乡村旅游经营户 610家。 2015全区游客接待量达到 85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超过 110亿元。
(四)推动了新型城镇化建设
汇川区将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激发了区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促进了区域均衡发展,农村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加快向城市(镇)集聚。一是促进了特色创业小镇发展。汇川区鼓励返乡农民集聚创业、抱团发展,仅在板桥镇陈家坝村,藤编就解决了 58人就业,累计解决农民就业 300多人,形成了藤编特色小镇。此外,汇川区还建设了 2公里的返乡农民工创业一条街,汇聚了数十家创业农民和商户,带动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了特色的创业小镇。二是加快了新型城镇化进程。重点加强中心城区孵化基地和乡镇创业中心建设。团泽、板桥、泗渡、高坪、董公寺等农民工创业园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促进了创业人才、资源、资本等生产要素向小城镇集聚,提升了全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 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 78.9%。
(五)加快了精准扶贫步伐
汇川区将返乡创业农民视为精准扶贫的生力军,将农民工创业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按照六个精准要求,推动扶贫攻坚实现新发展。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生态产业富裕农民。返乡农民黄芝平领办大桥种养合作社,带动团泽镇木杨村等发展订单农业,实施绿色种养,加强生态保护, 247户农户实现户均收入 8000元以上,实现了快速脱贫致富。张明富用生态养殖技术饲养的生猪,因品质优良、环境友好,被茅台酒厂全部高价买断,成了当地知名的农民致富带头人。近年来,返乡农民工通过创建美丽乡村、发展生态产业,带动 1800余户农民自觉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经营收益, 1130户农民实现小康, 2000余人实现了脱贫。二是搭上互联网快车,利用电子商务扶贫。汇川区把握农村电商发展机遇,借助网络平台,开展电商扶贫,优先扶持贫困地区人才培训与网点建设、网店建设、产品推广和渠道建设,形成了特色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双向通道。依托供销公司电商,带动淘宝店铺 1500多家,微店 1000多个,其中 80多个店铺实现线上线下同步运营。依托“淘宝·特色中国·遵义馆”的网上平台,建设线下体验馆,聚集 200多家本地农特产品企业、 3000多个遵义和全国优质农产品,带动交易额 1.2亿元。其中,杨老大米粉跻身阿里巴巴产业带同类产品热销榜前三名,获得了“遵义市龙头扶贫企业”称号。
(六)推动了和谐社会建设
汇川区以农民工返乡创业为抓手,扩大农村就业,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了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升级和农民安居乐业,推动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一是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汇川区坚持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路,通过培育创业主体,返乡农民工成为经济发展生力军。团泽镇程发强创办鹌鹑养殖场、有机肥加工厂和蔬菜生产基地,还组建了两家茶叶公司,将产业链从养殖拓展到种植和加工,有效增加了经营收益和农民收入,带动农民就业 60人。据统计, 2014年汇川全区农业增加值达 8.49亿元,同比增长 6.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228元,同比增长 10.1%。减少农村贫困人口 4600人。截至 2015年,汇川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261元,比上年增长 12.7%。二是缓解了农村留守问题。农民工回乡创业,不仅使自己完成了从农民工到企业家的蜕变,更带动了农民就近转移就业,让农民持家就业两不误,有效缓解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村三留守等社会问题,促进了农民家庭幸福和农村社会稳定。三是促进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张明富、卢光勋等一大批返乡创业农民工在创业成功后,不忘初心,积极回馈乡里,铺路架桥,捐资助学,支持乡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成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四是提升了公共服务能力。在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进程中,汇川区各部门上下齐心、协同作战,搭建平台、完善机制,强化考核、责任到人,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汇川实践”的启示
遵义市汇川区作为遵义市的主城区之一,同时又是经济技术开发区, GDP增长连续多年位居贵州省前列。虽然农业所占 GDP的比重只有 4.3%,但汇川区委、区政府仍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体现了区委、区政府的远见卓识以及与“三农”的深厚感情。近年来,汇川区委、区政府把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打造生态汇川、绿色汇川、和谐汇川,促进汇川现代农业发展和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作为推进城乡互动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推动返乡农民工创业创新的进程中,弯道取直,跑出加速度,开辟出了一条“三农”发展的新路。“汇川实践”证明,农民工返乡创业充分发挥了撬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点作用,为推进精准扶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
总结汇川经验,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几条:
一是政府积极作为,创新政策措施,不仅做好“引凤还巢”,还要助力“振翅高飞”;二是充分发挥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体作用,把昔日“外出的逐梦人”变成如今“返乡的铸梦人”;三是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培固山水间的创业沃土;四是强化创新驱动,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五是扶上马,送一程,打通服务农民工返乡创业“最后一公里”;六是集聚创业优势,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成就农村精彩大产业。
根深春寒发新芽,风雨历练强枝丫,花谢花飞情不减,树高叶茂意风发。在汇川大地上,涌现出了张明富、马毅、黄泽镇、刘正念等一批返乡创业农民工典型,他们怀着对故土浓浓的乡情和返乡创业的满腔热情,深深地根植于汇川这片创业沃土,如今这股力量不断地壮大,传导,推动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我们有理由相信,星星之火终将燎原。
2016 年 9月
课题组成员:
组长:
梅方权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副组长:
詹慧龙 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成员:
郑风田 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张立中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崔海兴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
徐广才 北京农学院副教授
贾大猛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
徐旺生 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
王 宏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就业创业服务处处长
贾廷灿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就业创业服务处副处长
张亚玲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新农村建设处主任科员
段亚光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办公室主任科员
赵廷阳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就业创业服务处主任科员
景光明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就业创业服务处科员
相关问答
- 2018-03-04【关注】察雅县团委参加第二届创
- 2018-03-04天柱县创业青年吴常才:服饰传承
- 2018-03-03新都区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
- 2018-03-03韶关地税志愿者在哪里?在那美丽
- 2018-03-01记湖北省秭归县在宜农民工服务中
- 2018-03-01河南息县在沪创业者中秋联谊会在
- 2018-02-28吕梁:农民工进城就业该在哪里求
- 2018-02-28可以创业网
- 2017-10-28首届“苏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大赛”
- 2017-10-28巩留县创业网
- 2017-10-28铜川市王益区创业孵化基地征集入
- 2017-10-27巧家大学生回乡创业走出致富路
- 2017-10-27黄平县第二期创业培训落地我校
- 2017-10-27资中县搭建创业平台 鼓励返乡创业
- 2017-10-26【邵阳日报】在创业创新中砥砺奋
- 2017-10-26双清区地方税务局在创业创新中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