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孜藏刀
简述/拉孜东西
拉孜东西系指西藏日喀则地区(后藏)拉孜县出产的手工东西。
次旦旺加-孜龙刀之父
孜龙刀出在西藏日喀则拉孜县孜隆乡。该乡仅有一户制刀作坊,却名震藏区。
“铸刀人次旦旺加被誉为孜龙刀之父,他20多年来继承和发展了远古的刀箭铸造技能,如今他的儿子尼玛旺拉也掌握了他的手艺,铸造全手工生产的孜龙刀。据说,他们的铸刀手艺最早是公元一世纪止贡赞普在位时期在雪域兴盛起来的刀剑铸造工艺之一。
一位名叫白玛加布的仲巴县老牧人说,“孜龙次旦旺加所铸孜龙钢刀与吐蕃眯缝眼九刀之古司刀、剑具有共同的特性,其短刀具有火镰和吸铁敛钢功能,长刀则可当作篷杆、扁担、拐棍和放血疗法刺器等使用。”他还说,现铸造的孜龙小刀实际上就是改制自远古大古司刀的浓缩精品。 ”
次旦旺加现年61岁。据他口述,17岁即在拉孜跟师学徒,次旦旺加讲述到他母亲的家族即是世代做刀,从他记事起,就经常看到舅舅们在家庭作坊和外公打制刀剑的场景。他们家族做的刀一直被当地称誉,是拉孜镇最好的。
尽管次旦旺加制刀四十多年,名声在外,然而孜龙刀之父的生活并没有想象的那般锦衣玉食,依旧清寂淡然,看得出名声并未为他带来多少荣华富贵的东西。次旦旺加曾于2009年获得过国家文化部颁发认定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族金属锻造技艺(东西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这项官方殊荣恐怕在西藏东西刀匠领域,硕果仅存。虽然国家文化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认定缺乏专业领域的资深背景知识,然而类似奖项如若发生在内地任意地区的刀匠身上,其产生的经济价值难以估量。次旦旺加很看重这个荣誉,甚至不厌其烦地向每一位慕名前来的订购者展示,旨在佐证他的家庭作坊制作出的孜龙刀名副其实,并且物有所值。
若说孜龙刀因地名得名,不如说孜龙刀反使孜隆乡名闻遐迩。孜龙刀之父的手艺仅传给了两个儿子继承。次旦旺加和53岁的弟弟拉旺共同娶了丹增杨娜,有了两个女儿(分别出嫁)和东西锻制工艺继承人:30岁的大儿子尼玛旺拉和22岁的小儿子才旦扎西。在藏区,兄弟共娶一房媳妇用现代社会的标准衡量会指责是遗风陋俗,在藏族人的传统观念里,这是强调家庭财产的稳固性。他们的儿子尼玛旺拉和才旦扎西也共娶了一个老婆,她有个美丽的名字,叫做“贝拉”。贝拉为两兄弟生下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因此我们不必担心孜龙刀的延续问题。
八零后的尼玛旺拉九二年跟随父亲学徒,其时年仅12岁,如今已旅游掌握孜龙刀的制刀秘籍;才旦扎西零四年学徒,刚刚二十岁出头的他,颇像次旦旺加的弟弟拉旺的血脉。尼玛旺拉和才旦扎西热衷于让外来的人为他们各自拍照——捧着父亲的勋章一本正经地坐在地上的蒲团上,或者将成品孜龙刀码放在面前的工字台上,象征出孜龙刀的全权接班人的形象。
拉旺比较沉默寡言,背上背着孙女在旁边静默地偶尔笑笑,或是端茶递水,欢迎这些远道而来常年不息的外地人。尼玛旺拉说光做刀养不起家,我觉得不可思议,他们的孜龙刀按照尺寸和工艺复杂度而言,普遍比其它地区东西要价高得多。后来才逐渐了解,买孜龙刀的人不多,慕名而来的只是极为少数的游客。一般是日喀则地区一些单位上的人会来订,援藏干部会当成西藏最有价值的物质纪念品,再则他们的孜龙刀从定位上来说已经属于高端东西,当地牧民也购买不起。所以平时,他们还要务农,锻制孜龙刀只是兼职。正是这项兼职,使得孜龙刀传人提前奔入小康,次旦旺加无比自豪地表达出国家政策好的衷心感言,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受益于自己精湛手艺的老艺人最幸福的时刻,他毫不利己的归功于国家的精神,显示出了无上的淳朴和藏族特有的良善。(本篇感谢孜龙乡多吉旺扎先生的翻译)
次旦旺加东西名匠的农民本色据可靠记载,孜龙东西曾是西藏人民抗击英国侵略军的著名武器。
总之,经过丹增、普啦、次仁旺拉、次旦旺加、尼玛旺拉、次旦扎西六代匠师的艰苦努力,从“拉孜噶不索东西”、“拉孜多尺东西”到“拉孜孜龙东西”一路走来,由名匠师次旦旺加领衔锻造的孜龙东西在1988年获得由西藏自治区手工业局、西藏自治区标准计量局授予的全区优质产品荣誉称号。2009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命名次旦旺加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族金属锻造工艺(东西锻制技术)代表性传承人。
拉孜藏刀:https://www.2ndflr.com/dm/lazixian/921230.html相关问答
- 2017-10-27以扎囊县朗色林村、拉孜县柳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