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西南地方旅游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名 > 中国 > 西南地区 > 西藏 > 昌都地区 > 芒康县 >

芒康县城道路地图查询

更新时间:2017-10-27 20:39:53www.2ndflr.com云南旅行社169


基本概况:芒康县是一个充满神奇、灵性的净土,不仅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和林下资源,还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境内雪山林立,江河纵横,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浓郁淳朴的民族风情,金碧辉煌的千年古刹和迷人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深奥的宗教文化等,形成了芒康县多元的旅游资源。芒康自古就是西藏的东南大门,是“茶马古道”在西藏的第一站。古朴、典雅、悠扬、舒畅的“锅庄舞”、“弦子舞”被誉为“古道神韵”,内容丰富的民间情歌、山歌、洒歌素有“歌的海洋”、“弦子的故乡”之美誉。神奇的尼果,岩羊、雪鸡、雉鹑的世界;迷人的高原湖泊—莽措湖,野生飞禽类的繁衍之地;红拉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滇金丝猴的乐园;横断山脉的奇峰,达梅永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晒盐方式,盐井盐田;无须打针吃药的医疗室,曲孜卡休闲中心;被遗忘的重镇,南墩。五十三座宁玛、噶举、萨迦、格鲁教派和西藏唯一的天主教的千年古刹镶嵌在雪域高原芒康的雪山、林海、草原之间,具有三味真修、奥义、仪轨的神迷色彩。如果你踏上这片陌生神奇的土地,沿着朝拜者的足迹走上那古老而遥远的年代,游览那金碧辉煌的名刹古寺,欣赏那灿烂的文化艺术,饱览那绮丽壮观的山水湖泊风采,领略那雪域高原独特的民风民俗,遨游那一座座冰山雪峰,定会使你如醉如痴,啧啧称奇。
历史沿革:芒康县,前身为1912年所设的宁静县和盐井县。1957年7月分别成立了宁静县、盐井县人民政府,1960年4月两县合并称为宁静县,1965年改称为芒康县至今。芒康县境内虽未经考察研究早期人类活动的情况,但周围地区、县挖掘出的遗址、墓葬情况看,芒康境内很早就有人类的活动。1977年昌都卡若遗址的发现,说明了早在“新石器时代”在澜沧江沿线就有人类活动。芒康县相邻的云南德钦和四川巴塘1974年发掘的共32座石板墓的葬品和文物上看,都属于战国至秦汉之际的墓葬,说明战国至秦汉时期,在澜沧江、金沙江流域就有人类活动。从地理位置上分析,芒康周边都有古代遗址墓葬,可以推断,芒康境内自古就有人类活动,也就是战国以前芒康土著居民在金沙江、澜沧江沿线活动。三国、晋、南北朝时期,芒康县境内是土著居民和古代羌族部落的混杂区。隋朝芒康境内属于白狼国。唐朝时期吐蕃三十二代赞布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公元617年)以后,芒康境内被吐蕃占领。此时期以后,由于弘扬佛法,创立寺庙和吐蕃流官管理,藏传佛教随着政治力量的深入而得于人心。吐蕃与芒康境内诸部落和土著居民融合为同一个民族————藏族,现芒康的藏族因此延续下来。唐朝时期芒康境内开通了“茶马古道”,芒康随之成为吐蕃东南部对外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的重要窗口。也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元朝时,芒康属于吐蕃等路宣尉使可都元府管辖,后为亦思马甘乐万府地。明洪武年(1372年)至正德年(1508年),芒康为招讨磨尔勘(茫康)万户刺宗(巴塘)管辖。明正德四年(1509年),由于云南丽江纳西民族的逐步强盛起来,纳西木竿王采取了“屠其民,而徙麽些外”的政策,沿着“茶马古道”与吐蕃争战。占领芒康大部分地区,芒康成为纳西民族的占领区。明崇祯十五年(1639年),蒙古族和硕特部落首领固始汗派兵南下,打败纳西木竿,芒康成为蒙古和硕特固始汗的控制范围。现在芒康藏族所说的“索布本卡交结”即十八蒙古土司,就是那时所封。清顺治五年(1648年)至康熙年始(1665年)芒康境内又归属于西藏统治。清康熙五十五年至五十九年(1716——1720年),内蒙古准噶尔部落侵扰西藏,芒康境内被占领,而后清朝自青海、四川、云南派兵三路进攻西藏,平定了西藏的动乱。芒康境内归属于巴塘管辖。清雍正四年(1726年),芒康境内招募为四川管辖。光绪三十一年三月(1905年)发生了马巴唐事件,凤全及驻巴两法国传教士被杀,巴唐天主教堂被焚,事件发生后,四川总督锡良,成都将军绰哈布奏四川提督马维骐,建昌道员赵尔丰合同“剿办”。6月克复巴唐。马维骐回川,赵尔丰被任为炉后督办,从此开始了“改土归流”。随后清廷勘定川、滇、藏界,芒康境内的东、南部建立碑,此碑以东为四川管辖,以西隶属西藏,芒康为台吉地。中华民国1911年在芒康设立了江卡委员会。中华民国1912年设立宁静县和盐井县、属川、滇、藏边务大臣管辖。中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后,由于国内局势的紧张,芒康又归属西藏管辖。1950年1月,党中央、毛主席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同年十月上旬,十八军一五七团、十四军一二六团分别进抵宁静、盐井宗(县)。1950年10月12日,藏九代本德格·格松旺堆在芒康率部起义,人民解放军解放宁静、盐井。1951年初,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向宁静、盐井(宗)派出了军事代表,建立代表处。1956年10月鉴于准备进行民主改革,为了加强党的建设、领导,根据西藏工委指示,把宁静、盐井代表处改为宗党委会,正式建立了宁静、盐井县。1956年11月,芒康十八土司之首普巴本·次旺多吉指挥叛匪公然袭击竹卡守桥部队和包围荣许军需站的严重流血事件,公开发动了武装判乱。1959年3月,西藏地方政府上层反动集团撕毁“十七条”协议,发动了全面武装叛乱,芒康境内部分寺院参加了叛乱。如盐井岗达寺、拉贡寺也参与叛乱,遭成了岗达战役。同年六、七月,大批地方部队进入宁静、盐井地区。1960年4月9日,国务院决定指示将宁静县、盐井县合并为宁静县,组建七区、三十六个乡农牧协会。1963年,芒康县进行普选建政工作,1965年结束,把行政七区重新划为十一个区、六十个乡。1965年7月20日,宁静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965年11月将宁静县改名为芒康县。1966年中央“五一六”通知的下达,拉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12月“北航”红卫兵串联到芒康县,成立了红卫兵总部,县机关和农牧区都先后成立了造反派组织。1968年5月4日,经西藏军区党委批准,成立了芒康县革命委会。1971年至1974年遵照中央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批示精神,芒康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社改运动,实现了人民公社。1972年5月召开了芒康县首届党代会。1972年开始“农业学大寨”运动。1982年初,芒康县全县范围内开展了“生产承包制”进行包产到户。1988年,芒康县进行“撤区并乡”,把全县十一个区、六十个乡,重新划为二十四个乡镇,两个保留区即盐井区、竹巴龙区。1997年,面积11635.4平方千米,人口7.2万。辖1镇23乡。县政府驻嘎托镇。(根据《政区大典》整理),行政区划,全县辖2个镇、14个乡(包括1个民族乡):嘎托镇、如美镇、曲孜卡乡、木许乡、纳西族乡、朱巴龙乡、曲登乡、徐中乡、帮达乡、戈波乡、洛尼乡、措瓦乡、昂多乡、宗西乡、莽岭乡、索多西乡。共有60个行政村,359个村民小组。县人民政府驻嘎托镇。
嘎托镇辖5个村委会:火拉村、嘎托村、巴拉村、加它村、普拉村。
如美镇辖5个村委会:拉乌村、如美村、达日村、卡均村、竹卡村。
曲孜卡乡辖3个村委会:小昌都村、拉久西村、拉加雪村。
木许乡辖2个村委会:木许村、阿东村。
纳西族乡辖4个村委会:加它村、上盐井村、觉龙村、纳西村。
朱巴龙乡辖5个村委会:打嘎顶村、草地村、朱巴龙村、松瓦卡美村、西松村。
曲登乡辖2个村委会:邓巴村、曲登村。
徐中乡辖5个村委会:徐中村、哈加村、卡布村、门巴村、尼玛沙村。
帮达乡辖6个村委会:毛宁村、帮达村、加嘎村、金洲村、拉堆村、加尼丁村。
戈波乡辖3个村委会:戈波村、支巴村、南路村。
洛尼乡辖2个村委会:洛尼村、当左村。
措瓦乡辖6个村委会:措瓦村、日西村、通萨村、它亚村、仲日村、库孜村。
昂多乡辖2个村委会:吉措村、曲塔村。
宗西乡辖4个村委会:宗西村、宗荣村、达拉村、通古村。
莽岭乡辖2个村委会:上莽岭村、下莽岭村。
索多西乡辖4个村委会:安美西村、角比西村、格良西村、达海龙村。嘎托镇,总人口11310人。如美镇,总人口4985人。曲登乡,总人口2975人。徐中乡,总人口5158人。曲孜卡乡,总人口3045人。纳西民族自治乡,总人口4382人。朱巴龙乡,总人口4350人。嘎波乡,总人口2788人。昂多乡,总人口1716人。洛尼乡,总人口3191人。措瓦乡,总人口7766人。里商乡,总人口4499人。
嘎托镇:(GatuoZhen)县政府驻地。1960年建嘎托镇,1974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镇。位于县境中部,面积539.9平方千米,人口0.6万。318、217国道过境。辖嘎托、巴拉、普拉、加它顶4个村委会。
火拉乡:(HuolaXiang)1960年置火拉乡,1975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45千米。面积252平方千米,人口0.1万。辖美德、都许、布衣、普巴、岗村、日根6个村委会。
如美乡:(RumeiXiang)1960年置如美乡,1975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8年撤区并乡时将如美、竹卡、拉乌等5乡合并为如弄乡。位于县西北,距县城40千米。面积652平方千米,人口0.5万。318国道过境。辖如美、竹卡、拉乌、达日、卡均5个村委会。
宗西乡:(ZongxiXiang)1960年置宗西乡,1975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05千米。面积460平方千米,人口0.5万。辖珍托、扎下、德尼、通古、珍多、玛卡、卡玛、达桑、尺顶9个村委会。
昂多乡:(AngduoXiang)1960年置吉措乡和曲塔乡,1974年分别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88年撤区并乡时将吉措、曲塔2乡合并为昂多乡。位于县城北,距县城61千米。546.4平方千米,人口0.2万。辖吉措、曲塔2个村委会。
措瓦乡:(CuowaXiang)1960年置措瓦乡,1974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8年撤区并乡时日西乡合并为措瓦乡。位于县城西北,距县城42千米。面积395平方千米,人口0.3万。辖美巴、然互贡、恩日多、芒空丁、比当、宗俄、拉卧古、多巴、日西7个村委会。
伍巴乡:(WubaXiang)1960年置伍巴乡,1974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45千米。面积299平方千米,人口0.2万。辖岗达、日仁、玛卡、当学4个村委会。
洛尼乡:(LuoniXiang)1960年置洛尼乡,1974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8年撤区并乡时将当左、洛尼2乡合并为洛尼乡。位于县城北,距县城22千米。面积472平方千米,人口0.3万。辖次宗、达察、曲尼、加松、当左、门巴、洛尼、松苏、德吉、达瓦重10个村委会。
登巴乡:(DengbaXiang)1960年置登巴乡,1974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城西南,距县城110千米。面积688平方千米,人口0.1万。318国道过境。辖牙中、沙比、多龙、伍中、牙龙、荣许、龙拉7个村委会。
古通乡:(GutongXiang)1960年置古通乡,1974年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8年撤区并乡时将冲日、库孜乡并入。位于县城西北,距县城125千米。面积299.1平方千米,人口0.2万。辖让昌、宗衣、卡托3个村委会。
戈波乡:(GaboXiang)1960年置戈波乡,1974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8年撤区并乡时将戈波、支巴乡、南格乡合并为戈波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623千米。面积577.4平方千米,人口0.3万。辖戈波、支巴、南格3个村委会。
曲登乡:(QudengXiang)1960年置曲登乡,1974年改公社,1984年置复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38千米。面积492平方千米,人口0.2万。辖卓巴、麻中、波果、南许、波少、嘎拉、亚中、夏巴、日麦、追巴、拉木曲11个村委会。
尼增乡:(NizenXiang)1960年置尼增乡,1974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8年撤区并乡时将卡美乡、西松贡乡并入。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10千米。面积463平方千米,人口0.28万。辖卡美、西松贡、尼增3个村委会。
朱巴龙乡:(ZhubalongXiang)1960年置朱巴龙乡,1974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8年撤区并乡时将达呷顶、草地贡、岳巴3乡并入。位于县城东北,距县城75千米。面积465平方千米,人口0.2万。卡玛、岳巴、自羊贡、格绕、旺比、达呷顶、草地贡、朱巴龙8个村委会。
格良西乡:(GeliangxiXiang)1960年置格良西乡,1975年改公社,1984年撤区并乡时海龙、格良西2乡合并为格良西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142千米。面积293平方千米,人口0.3万。辖嘎西、都纳、门令、多日、色都、卡戈、加萨、拉康8个村委会。
莽岭乡:(ManglingXiang)1960年置莽岭乡,1975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8年上莽岭乡和下莽岭乡并入。位于县境东北部,面积205平方千米,人口0.3万。辖克扎、吉都、尼扎、康吉、地各、洛加、加贡7个村委会。
多西乡:(SuoduoxiXiang)1960年置索多西乡,1975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部,面积264平方千米,人口0.2万。辖罗玉、觉比西、贡扎、比吉西、罗热西、安麦西、索多西、沙热西8个村委会。
曲孜卡乡:(QuzikaXiang)1960年置曲孜卡乡,1974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南部,面积675平方千米,人口0.3万。214国道过境。辖必都、拉贡、达水、加达、列顶、各西顶、曲孜卡、孜岗顶、扎西阴顶9个村委会。
徐中乡:(XuzhongXiang)1960年置徐中乡,1974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8年哈扎乡、卡布乡并入。位于县境中部,面积520平方千米,人口0.4万。辖宗扎、信巴、卡布、日瓦、徐中、格瓦、巴加、哈扎、米拉卡、对吾龙9个村委会。
门巴乡:(MenbaXiang)1960年置门巴乡,1974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8年尼玛沙乡并入。位于县境东部,面积519平方千米,人口0.1万。辖查来、那然、西普、龙达、布西、日西、尼玛沙、布旺、加达9个村委会。
木许乡:(MuxuXiang)1960年置木许乡,1974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8年阿东乡并入。位于县境南部,面积283平方千米,人口0.2万。辖木许、布瓦、呷龙、仁达、多松曲卡5个村委会。
帮达乡:(BangdaXiang)1960年置帮达乡,1974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8年然堆、金珠、觉嘎、毛尼、加尼丁5个乡并入。位于县境中部,面积1024平方千米,人口0.7万。辖帮达、觉嘎、金珠、毛尼、然堆、加尼丁6个村委会。
盐井乡:(YanjingXiang)1960年置盐井乡,1974年改公社,1985年复置乡,1988年角龙乡、小昌都乡并入。位于县境南部,面积288平方千米,人口0.3万。辖亚卡、罗荣、贡卡、亚中、沙丁、志群6个村委会。
纳西民族乡:(NaximinzuXiang)1960年置纳西族乡,1974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南部,面积86平方千米,人口0.1万。辖岗果、上、宗根、更然、呷达、中吉、洛仁7个村委会。是筹建中的盐井县县城。2000年,芒康县辖2个镇、14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73155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嘎托镇11310如美镇4985曲登乡2975徐中乡5158曲孜卡乡3045纳西民族乡4382朱巴龙乡4350戈波乡2788昂多乡1716洛尼乡3191措瓦乡7766宗西乡4499木许乡2173莽岭乡2961索多西乡5037帮达乡
经济发展:芒康县属半农半牧县。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251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2846万元,第二产业3239万元,第三产业6425万元。①农业。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048万元,其中农业7678万元,林业757万元,牧业7613万元。农作物播种面积6548公顷,其中粮食作物5631公顷,油料作物180公顷。粮食总产量2.14万吨,油菜籽0.02万吨,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大麦、玉米、荞麦、谷子、圆根、豌豆、油菜、冬小麦、春小麦等。有草场20余万公顷,主要饲养马、驴、骡、牦牛、绵羊、山羊、黄牛等,年末牲畜存栏45.54万头(只),肉类总产量6050.58吨,奶类产量5437.15吨,羊毛产量66.75吨。芒康县作为西藏和长江上游实施天保工程的三个县之一,拥有森林面积最大,林业用地面积596991公顷,占全县面积的51%。全县森林覆盖率48%,林木蓄积量3300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冷杉、柏木、红松、云杉、白油松、落叶松等。②工业。以民族手工业为主,主要生产卡垫、氆氇、篮子、筛子、筐子、酥油盒、砂锅、砂罐、火盆等,工业总产值302万元。有县级水电站2座,乡村水电站10余站,总装机容量5134千瓦,年发电量1564千瓦时。1996年由天津市投资3100万元援建的芒康县盐井水电站建成投产,电机设计装机容量1849千瓦,是1994年中央确定全国支援西藏62项工程项目之一。③交通通讯。滇藏公路、川藏公路穿过境内,东连云南德钦县,北邻四川巴塘县,南经川藏公路与八宿县相通,西经滇藏公路与昌都县相联。境内总长350千米。还有数条连接乡村的一般公路,县乡通车率达80%。县邮电局开办电报、传真、邮政业务,有程控长途电话可与外界联系。

芒康县城道路地图查询:https://www.2ndflr.com/dm/mangkangxian/938565.html

相关问答

更多相关芒康县属于哪,请关注云南地方旅游网:https://www.2ndflr.com

周边城市地名

 昌都县   洛隆县   边坝县   江达县   贡觉县   类乌齐县   丁青县   察雅县   八宿县   左贡县   芒康县  

推荐地名

 登嘉楼   沙巴   砂拉越   芙蓉   兰卡威   怡保   关丹   北海   新山   巴生   太平   麻坡   文齐   直凉   居銮   米里   马六甲   沙阿兰   山打根   亚罗士打   哥打   哥打基纳巴卢   哥打巴鲁   巴株巴辖   热浪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