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西南地方旅游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名 > 中国 > 华东地区 > 安徽 > 宿州 > 泗县 >

安徽泗县,安徽泗县在哪里

更新时间:2017-10-09 01:03:46www.2ndflr.com云南旅行社119

安徽泗县简介

泗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黄淮海平原南端,地处苏皖两省五县交界地带,地近沿海,背靠中原,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是“中国泗州戏之乡”“中国山芋之乡”,安徽省东向发展前沿县,加快皖北及沿淮三市六县发展重点县。总面积1787平方公里,人口92.2万,辖15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发展机遇,围绕“工业扩张、城镇扩容、农业提升、城乡居民增收”四大工作重心,着力打造“创业泗州、特产泗州、水韵泗州、靓丽泗州、湿地泗州、戏曲泗州”六张名片,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安徽泗县地理位置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北部与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接壤,南部与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西部与安徽省宿州市灵璧为邻,是两省四县交界地带,背靠中原,地近黄海,既可南进北出,也可东拓西展,接受各方的经济和文化辐射。

泗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黄淮海平原南端,地处苏皖两省五县交界地带,地近沿海,背靠中原,位于北纬33。16’~33。46’,东经117。37’~118。10’之间。是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重点发展的23个县(市、区)之一,其中刘圩镇经济开发区为发展前沿乡镇。

安徽泗县行政区划

泗县辖15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74个行政村、14个居委会.全县总人口92万,其中农业人口78万。 泗城镇、黄圩镇、大庄镇、山头镇、刘圩镇、黑塔镇、大杨乡、瓦坊乡、屏山镇、草庙镇、长沟镇、墩集镇、丁湖镇、草沟镇、大路口乡、泗县经济开发区。

安徽泗县建置沿革

泗县地处淮北平原东部,为安徽省东北边缘县,位于北纬33°16′~33°46′,东经117°40′~118°10°′。原始社会晚期,境内就有人类生活。县城西南约20公里佘家台,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属龙山文化。古为淮夷地,又称九夷。三代尧封禹为夏伯,在此建邑,名夏丘(邑治遗址在今县城东南1里许),属徐州。商沿夏制。周时属青州,春秋时,初属宋,宋灭属楚。秦始皇统一中国,属薛郡。后在潼城(今泗县的潼城)增设僮县,与夏丘境属泗水郡。西汉置夏丘县,属沛郡。东汉时,属下邳国。北周改夏丘为晋陵县,后与朱沛郡的高平县并置泗州。隋开皇十八年(598)复夏丘县,属泗州。

唐武德四年(621),置虹县(治今五河县境)。六年废夏丘入虹。之后,虹县移治夏丘,属仁州。贞观八年(634),废仁州,虹县属泗州。元和四年(809)改属宿州。大(太)和四年(830),废宿州,复属泗州。后复置宿州,治于虹,虹县再属宿州。五代时沿唐制。

宋元十七年(1092),虹县属淮南路。绍兴九年(1139),改属淮东路泗州。十一年属南京路泗州。建炎后没于金,虹县仍属南京路泗州。 元置行省、路(府)、军(州)、县4级建制,虹县初属河南江北行中(尚)书省(又称河南行省)淮安府泗州,继属江北淮东道。至正二十七年(1367),改属临濠府泗州。

明洪武六年(1373)九月,泗州改属中立府。七年八月属凤阳府。

清初沿明制,后实行省、道、府(直隶州)、县4级制。

顺治二年(1645),虹县属江南省凤阳府泗州。康熙六年(1667),江南省分置安徽省。雍正三年(1725),泗州升为直隶州。乾隆四十二年(1777)迁州治于虹,并虹县入泗州,虹县降称虹乡。

1912年4月废州制,改称泗县,直属安徽省。1914年6月,安徽省设3道,泗县属淮泗道。1932年10月废道,泗县为安徽省第七区首席县,治泗城。后改行行政督察专员制,泗县属第六区,专员公署暨泗县政府治泗城。

1938年11月7日,日本侵略军小川部侵占泗县城,六区专员公署暨泗县政府先后迁治郑集、双沟、管镇等处。1940年3月,组织接管国民政府在皖东北政权,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同年10月,撤销泗县建制,以泗县为中心,结合邻县。成立泗东、泗南、泗宿、泗北、泗五灵凤5个办事处。1941年4月起,办事处先后撤并为泗南(治今江苏省泗洪县双沟、罗冈一带)、泗宿(治今泗洪县臧桥)、泗五灵凤(治今五河县申集)、(治今泗县黄圩区三侯家)3个边区县,次年春增设泗灵睢县均属苏皖边区行政公署。泗县沦陷区的伪政权,先是维持会,后为县政府,治泗城,先后属苏淮特区和淮海省。1945年8月日本投降,汪伪泗县政府亡。9月,抗日民主政府撤销边区县,恢复泗县建制,属苏皖边区淮北地区第七专区。专员公署、地委暨泗县政府治泗县城。

1946年7月,国民政府军进占泗县,泗县人民民主政府东撤,国民政府在泗主政。改属安徽省第四行政督察区。1947年11月后,复建人民民主政府,先后恢复原4个边区县制,属苏皖边区淮北地区第七专区,县政府均驻农村,无一定地点。1948年5月起属豫皖苏边区江淮区。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泗县;翌年4月21日,恢复泗县建制,治大庄;5月迁治泗城,属皖北行署宿县地区。

1952年,属安徽省宿县专区。1956年属蚌埠专区。1961年属宿县专区,沿续至今。

安徽泗县旅游

国家石龙湖湿地保护区

国家AAAA级石龙湖湿地保护区位于泗县城南15公里处,大路口乡、墩集镇境内。湿地面积约1万亩,汛期水面达3万亩,湖泊最深处约10米,是目前保存完好的典型湿地生态系统。水质优良,动植物种类繁多,大面积的芦苇、睡莲、荷花、水浮莲、香蒲、水冲、菱角等野生植物,以及青鱼、鲶鱼、草鱼、鲢鱼、大虾等近百种野生鱼类,栖息着麻雀、大白鹭、野鸡、芦苇莺、布谷鸟、斑鹭、红头长尾山雀等几十种鸟类,以及獾、刺猬、狐、兔、蛇等近二十种野生动物。 泗县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宿州市湿地公园。石龙湖湿地地处泗县城南15公里处,湿地正常水面约1万多亩,是保存完好的典型湿地生态系统。

省级自然保护区

泗县沱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泗县丁湖、草沟二乡镇境内,规划总面积2463h㎡,保护区内植被多样,芦苇丛生,千顷碧波、水天一色,雁鸭类及鹭类翩翩起舞,动植物资源相当丰富。有水生维管束植物18科28种,鱼类32种,两栖爬行类15种,鸟类96种,兽类8种。

隋堤

隋堤贯穿泗县县城,自西而东,今天在城郊还能看出隋堤遗迹。 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所开凿的通济渠,因中间自荣阳北板渚、至开封一段就是原来的汴河,所以唐人称通济渠为汴河。汴河堤即隋堤。隋亡后,汴河成为唐宋与东南交通之要道,自南宋与金和议,划淮河为界,汴水即渐渐淤塞,终于堙没,但隋堤犹存。后人触景生情,咏隋堤诗颇多。

虹乡八景

1、赤山暮雨 2、羊城春色 3、屏山晚照 4、阴陵夜月 5、柏蒲荷风 6、盘龙积雪 7、隋堤烟柳 8、汴水晴波

泗县文庙 泗县文庙估计遗址坐落在泗城正中偏北,原有大成坊、木灵星门、泮池、戟门、东西厢房、大成殿、

明伦堂、尊经阁等建设,现仅存大成殿。此殿初建于清雍正四年(1726),后经嘉庆九年(1804)和咸丰三年(1853)两度重修,现整体建筑较完好,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泗县与泗州

泗县早在夏朝即开始建制,汉始置夏邱县,后汉改夏邱县为虹县。634年,将虹县纳入泗州。1680年,泗州城陷没于洪泽湖。1777年,迁泗州州治于虹,虹县并入泗州。1912年(民国元年)4月,废州制,泗州改称泗县,隶属安徽省。

古泗州

泗县的前身是虹县,后为泗州新治,地处皖东北,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古泗州遗址在江苏省盱眙县境内,《凤阳府志》云:“泗州南瞰淮水,北控汴流,地虽平旷,而冈垄盘结,山水朝拱,风气凝翠,形胜之区也。” 这座千古名城,于康熙19年(1680),遭到灭顶之灾,被黄河夺淮的滚滚狂涛淹没在洪泽湖底,“永为鼋鼍之窟。”成为世界上的第二个庞贝。由此,在民间至今到处流传着水母娘娘沉泗州的神话传说。

安徽泗县,安徽泗县在哪里:https://www.2ndflr.com/dm/sixian/916605.html

相关问答

更多相关泗县属于哪,请关注云南地方旅游网:https://www.2ndflr.com

周边城市地名

 墉桥区   砀山县   萧县   灵璧县   泗县  

推荐地名

 舒格拉   迈尔艾特   比尔阿里   津吉巴尔   艾赫沃尔   塔伊兹   拉赫季   阿比扬   伊卜   舍卜沃   宰马尔   哈德拉毛   迈赫拉   贝达   萨达   迈赫维特   马里卜   焦夫   阿姆兰   达利   利玛   索科特拉   萨那市   格鲁吉亚   第比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