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西南地方旅游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名 > 中国 > 西北地区 > 陕西 > 铜川 >

【铜川】宜居宜业魅力铜川

更新时间:2017-10-28 08:36:27www.2ndflr.com云南旅行社68

  9月铜川,蓝天白云,秋高气爽,硕果飘香。徜徉城市广场,漫步街心花园,畅游乡村田野,“绿色休闲养生”之美,沁人心脾,令人陶醉……
  宜居,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立城之本,兴城之要。近日,陕西省信息中心发布的《2015-2016年度陕西省城市宜居水平评价报告》显示,铜川在全省各市宜居测评中,综合评价指数排名第三,位居西安、宝鸡之后,属于较高水平宜居城市。
  优势资源:催生发展活力
  铜川地处关中平原向陕北黄土高原过渡地带,1958年建市,是陕西省继西安之后第二个省辖市。铜川,在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曾经有过耀眼的辉煌。“一五”期间,奠定国家工业基础的156个项目中,就有2个项目布局在铜川。煤炭、水泥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催生了这座工业城市的崛起和繁荣。
  铜川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是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书法家柳公权、史学家令狐德棻和北宋山水画家范宽等历史名人的故里。境内有千年炉火不熄的耀州窑、唐朝三代帝王避暑行宫和玄奘法师译经圆寂之地玉华宫、孙思邈隐居行医之地药王山、佛教圣地大香山寺以及被誉为“东方陶瓷活化石”的陈炉古镇等历史人文景观。铜川还是革命老区,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创建了西北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照金红色旅游小镇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国防教育基地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铜川区位优势突出,交通便利,距西安和咸阳国际机场均为68公里,包茂高速、延西高速、210国道、合凤高速“井”字形公路纵横连接,咸铜、梅七两条铁路纵贯全境,轨道交通总长度达177公里。县乡公路42.3公里、通村公路78.3公里,境内公路总里程4170.53公里,公路网密度107.43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国前列,全市乡镇、行政村通畅率分别达到100%、98.3%。即将建设的西延高铁建成后,铜川到省会西安仅需13分钟,铜川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铜川矿产资源丰富,煤炭保有储量30亿吨,石灰石、陶瓷粘土、油页岩、水泥配料黄土储量均居陕西省前列,宜君县境内有约874平方公里油储,亿吨级储量的渭北油田初步确立,铜川的“石油时代”已经开启,目前原油年产能10万吨。
  铜川地理条件优越,气温气候适宜,地处世界优质苹果最佳适生区,苹果、樱桃、黄桃等品质优良。建成了220万亩鲜干果经济林基地,农民人均果园面积达5.5亩,果业收入超过4000元。铜川苹果曾荣获北京奥运推荐果品一等奖和“中华名果”称号。铜川还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国优质甜樱桃之都”,铜川苹果和铜川大樱桃均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铜川还是多种中药材的适生地,境内有中药材683种,种植面积7万亩,以党参、黄芪、柴胡、黄芩、连翘、丹参为主的164种被大量采集收购。
  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巨变,铜川站在新起点,重整旗鼓,转型发展,活力潮涌,魅力四射!现如今,铜川已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建材工业基地、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成员城市、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全国资源型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城市、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国家开展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试点区域、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
  生态自觉:展现蓝天白云
  过去的铜川,在因煤而兴的同时,生态环境一度遭到破坏。上世纪90年代初,被称为“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这些年来,铜川痛定思痛,下决心根治环境污染、修复生态环境,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持续深入开展了以治理水泥粉尘污染、煤烟污染、水污染为重点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关闭了400家不达标的小企业,拆除了落后水泥生产线。连续多年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实施增绿碧水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65%,市民出门平均430米就有一片休闲绿地。铜川已成功创建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空气质量大幅提升。
  今日铜川,重现蓝天,收获绿色,成为西安“后花园”。近年来,铜川新增城市绿地27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72平方米。2个部级、20个市级美丽乡村和10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展顺利。2013年,铜川跃入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宜居生态示范城市之列,成为全国第二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2013年7月,秦岭以北首次在铜川野化放飞的32只朱鹮,生存状态良好。目前,总共顺利繁育出46只“铜川籍”朱鹮。东方宝石朱鹮,见证了铜川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也见证了城市转型的快速发展。2016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69天,较上年增加40天。
  铜川走上了一条从环境自救到环境自省、再到生态自觉的治理之路,铜川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多次受到国家环保部和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2015年9月22日,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时任陕西省人民政府省长)在第三届中美省州长论坛上,推介了铜川转型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效。
  转型发展:彰显城市品质
  进入“十三五”,铜川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结合自身核心禀赋、发展质量、发展潜力,提出了建设转型铜川、美丽铜川、健康铜川、富裕铜川的发展目标。其中:“转型”是核心,是经济工作的出发点;“美丽”是气质,是环境的持续改善;“健康”是保障,是居民幸福指数的提升;“富裕”是根本,是GDP、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目标既定,干字为本。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认真落实“五个扎实”的新要求,以深度转型和追赶超越为主线,积极推进基础设施保障、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环境治理、脱贫攻坚和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着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先后荣获全国宜居生态示范城市、省级双拥模范城市、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2016年,实现生产总值311.61亿元、增长7%;地方财政收入21.51亿元、同口径增长10.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3.23亿元,增长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97亿元,增长13.6%;全年接待游客139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6.4亿元,分别增长15%和16.5%。城市综合竞争力、城镇化质量位居全国前列,宜居水平、幸福指数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来,铜川持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依托科技创新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逐步走出了一条资源循环利用、能耗污染降低、经济质量提高、生态效益转好的产业发展新路子。2013年,董家河工业园区被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同时,依托“药王”品牌,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动转型发展,全市非煤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已经达到65.4%,非资源性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9.4%。“黑色煤城”已重塑多彩形象,展现出不凡的品质、气质!
  民生改善:创造幸福生活
  近年来,铜川始终将新增财力和财政支出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大力实施民生十大工程,着力破解就业、增收、住房等遗留问题。
  保障性住房建设走在全省前列。自2003年起,铜川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棚户区改造工程,截至目前,累计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7.8万套(户),解决了7万余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20多万困难群众喜迁新居。全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4平方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城乡统筹走出特色路子。形成了南北一体的带状城市格局,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平方公里增加到110平方公里,城镇化质量指数达到0.532,居陕西省第二。按照“市区、景区一体,生活、休闲同步”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建设品质型城市,实现了城镇化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升的转变。照金红色旅游名镇成为统筹城乡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景区开发建设的成功范例。
  健康城市建设高点起步。坚持健康优先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医疗养老服务改革,铜川市被国家卫计委、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落户铜川开诊运行。我国西部地区首个以心血管疾病防治康复为特色的院士工作站———中国科学院葛均波院士工作站在铜川挂牌。铜川每万人拥有医生数达到27.4人,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达到70.1张,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达到99%,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9.5%,养老机构数量达到12所。
  城乡居民稳步增收。全面消除了城镇“零就业”家庭,城乡居民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016年,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594元,同比增长8.0%,增速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478元,同比增长8.5%,增速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排全省第二位。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对于宜居水平位居全省前列,生活在这座城市的百姓们深有感触。在一家企业工作的张先生说,自己是上世纪80年代从河南来到铜川的,这几年感觉生活越来越幸福,铜川城市虽然小,人口少,但是城市功能比较齐全,百姓生活也比较方便。尤其是环境质量有了质的改变,城市绿化和休闲设施也多了,铜川越来越干净了,生活在这里当然幸福满满!
  铜川,一座宜居宜业醉美城市、幸福城市已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记者:张长江)



[网络编辑:党嘉明]
[信息审核:薛红娟]

【铜川】宜居宜业魅力铜川:https://www.2ndflr.com/dm/tongchuan/938763.html

相关问答

更多相关铜川属于哪,请关注云南地方旅游网:https://www.2ndflr.com

周边城市地名

 王益区   印台区   耀州区   宜君县  

推荐地名

 基希讷乌   宾杰雷   别利齐   叶金齐   温格内   卡古尔   索罗基   杜博萨雷   伯尔兹   本德尔   新阿内尼   巴萨拉贝亚斯卡   布里恰内   冈代米尔   卡拉拉什   克乌谢尼   奇米什利亚   克留莱尼区   栋杜谢尼区   德罗基亚   杜伯萨里   弗莱什蒂   弗洛雷什蒂   格洛代尼   亨切什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