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西南地方旅游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名 > 中国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拓进取的五年-头条-理论频道-中工网

更新时间:2017-10-06 12:34:41www.2ndflr.com云南旅行社90

原标题: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拓进取的五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形势深刻变化,中华民族复兴进程深入推进,中国与世界关系深度调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外交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在世界乱象中维护我国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在国际变局中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成功走出一条与历史上传统大国不同的强国之路,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一、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为新时期中国外交指明前进方向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纵览国际风云变幻,洞察人类发展规律,站立世界发展潮头,在保持对外大政方针稳定性和连续性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并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这一指导新形势下外交工作的强大思想和理论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明确了新形势下对外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战略策略、机制保障,科学回答了中国作为国际社会重要一员推动建设什么样的世界、构建什么样的国际关系,以及新形势下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外交、怎样办外交等重大问题,是一个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在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国外交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展现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为我国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外交领域的最新成果,体现了宽广深邃的历史视野、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主动进取的创新精神和勇于担当的大国胸怀,是党中央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和超越,引领中国外交站在了人类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道义制高点上。中国外交之所以能够开新局、谱新篇,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的科学指导。

  二、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拓展全方位外交布局

  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对国际关系发展演变产生深远影响。我们践行合作共赢理念,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迄今已同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实现对大国、周边和发展中国家全覆盖。

  积极构建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2013年以来,中美元首多次会晤,推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取得重要成果。美国新一届政府就职后,习近平总书记同特朗普总统成功举行海湖庄园会晤和汉堡会晤,明确了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方向和原则,对推动两国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俄高层交往频密,战略互信不断深化,务实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高水平运行。中欧共同致力于建设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我国同欧洲国家、次区域及欧盟机构合作全面深入发展。我国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和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推动同金砖国家和发展中大国合作迈上新台阶。

  开创周边睦邻友好合作新局面。党中央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对周边外交作出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我们秉持亲诚惠容理念,提出中国—东盟“2+7”合作框架,制定《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2016—2020)》,建立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搭建更多平台。与南亚国家合作显著增强。同所有中亚国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合作迈出更加坚实步伐。弘扬“上海精神”,深化团结协作,引领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进入新阶段。

  推动同发展中国家合作提质升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和中非“十大合作计划”,确立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新定位,把中非合作推向新的历史高度。同拉美国家创立中拉论坛,共同打造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同阿拉伯国家致力于构建战略合作关系,同太平洋建交岛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实现同发展中国家整体合作机制全覆盖。

  三、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着眼构建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和促进各国共同繁荣进步,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4年来,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指导下,在各参与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逐渐从倡议变为行动,从理念转化为实践,成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参与,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顺利落地。我国与许多国家发展战略顺利对接,2014年至2016年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20多个国家设立了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快速提升。

  今年5月,我国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9位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3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来自140多个国家和8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高峰论坛达成5大类、76大项、270多项合作成果,明确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方向、原则和举措,形成国际社会广泛参与、合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磅礴气势。“一带一路”倡议从宏伟蓝图转化为清晰的路线图,展现出强大的行动力和实效性。论坛的成功举办是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的重要实践,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相互融通、相互促进的生动体现,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益创举。

  四、深入参与全球治理,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升

  随着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和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成为大势所趋。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就全球治理问题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为我国深入参与全球治理作出战略规划。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导下,我国演绎了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的“三部曲”。一是在北京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第二十二次非正式会议,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并确定相关路线图,对亚太区域合作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二是成功举办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杭州峰会,成功推动G20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扩大了中国新发展理念的国际影响,提升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世界意义,成为G20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三是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年初在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并访问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时发表重要讲话,推动经济全球化向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宣示中国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承诺,为充满不确定性和忧虑情绪的国际社会注入来自中国的强大正能量,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

  习近平总书记成功出席一系列多边峰会,提出全球治理观、新安全观、新发展观等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张,积极引导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我国推动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积极参与制定海洋、极地、网络、外空、核安全、反腐败、气候变化等新兴领域治理规则。我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从第六位跃居第三位,人民币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五、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解决国际地区热点和全球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致力于同各国“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我国成功举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发出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捍卫世界和平的时代强音。我们坚定致力于政治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努力发挥弥合分歧、劝和促谈的建设性作用。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坚持通过对话谈判解决半岛核问题,提出“双轨并行”思路和“双暂停”倡议,为缓解半岛紧张局势、推动重启接触对话、维护地区和平安宁作出重要贡献。积极参与阿富汗、伊朗核、叙利亚、南苏丹等问题解决进程。宣布建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率先组建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及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同各国合力应对恐怖主义、网络安全、公共卫生、难民等全球性挑战,为推动达成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制定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发挥重要作用。

  六、大力开展经济外交,服务国内发展

  服务发展是外交工作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外交工作要积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创造良好条件。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在服务国家改革发展方面积极出台新思路,推出新举措。

  深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同30多个国家签署产能合作协议,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产能合作模式,初步形成覆盖亚非欧美四大洲的产能合作布局,为我国优质产能“走出去”、推动各国共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加速推进自贸区战略,同冰岛、瑞士、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签署自贸协定并正式生效,同东盟完成自贸区升级谈判,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中国—海合会自贸区谈判取得实质进展,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初现雏形。

  创办省区市全球推介活动,围绕更好服务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战略,迄今已为10个省区举行推介,充分展现有关地方发展活力和前景,为地方对外开放合作搭建起更加便捷的沟通桥梁。

  积极推动对外经贸、能源、金融等领域务实合作,利用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信息和人脉优势,支持国内地方和企业“走出去”,拓宽对外交往渠道,提升对外合作水平。

  七、践行维权为民宗旨,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人民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在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对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敢于划出红线、亮明底线,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的基础上开展了坚定有力的维权斗争。我们在钓鱼岛问题上坚持原则,充分展示了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坚强决心和意志。有理有据地回击损害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所谓南海仲裁案,坚持通过直接当事方对话谈判解决具体争议,维护了南海局势总体稳定。我们旗帜鲜明维护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图谋,反对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扎实开展涉藏、涉疆外交,加强打击“三股势力”国际合作,坚决捍卫国家安全和统一。我们积极同国际社会开展反腐败追逃追赃合作,取得重要成果。

  我们时刻把海外中国公民的安危放在心上,5年来成功组织9次海外公民撤离行动,处理100多起中国公民在境外遭绑架或者袭击案件,受理各类领保救助案件30万起,仅去年一年就处理了10万多起领保案件,平均每5、6分钟就有一起。我们倾力打造海外民生工程,建立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迄今接到各类来电24万多个,使海外中国公民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及时帮助,努力做到“中国脚步”走到哪里,“中国保护”就跟到哪里。截至目前,持中国普通护照可以有条件免签或落地签的国家和地区已达64个,与中国缔结简化签证手续协议的国家达41个。中国护照“含金量”不断提升,我国公民出行更加安全方便。

  八、加强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增强我国软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家软实力建设,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对外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出席多边会议、接待外国领导人访华期间,通过会见会谈、公开演讲、接受采访、发表文章等多种方式,积极向国际社会宣介我国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价值理念,引导和增进外界对华认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出版了21个语种,发行量超过600万册,在世界各国引起强烈反响。中国理念越来越多地成为国际共识。

  我们积极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大力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舆论场,全面阐释中国发展理念,准确阐述中国对外政策,引导国际社会形成客观公正的中国观。积极推动同各国开展文化、体育、青年、媒体等人文交流和对话,举办中国文化年、语言年、旅游年等友好交流活动,展现中华文明深厚底蕴,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开放、包容、合作的良好形象。

  中国外交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国际形势正经历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持稳中求进,积极主动作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奋力谱写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篇章,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拓进取的五年-头条-理论频道-中工网:https://www.2ndflr.com/dm/zg/911523.html

相关问答

更多相关中国属于哪,请关注云南地方旅游网:https://www.2ndflr.com

周边城市地名

 华北地区   华东地区   华中地区   华南地区   西南地区   西北地区   东北地区  

推荐地名

 蒙吕松   利摩日   图卢兹   贝桑松   科尔马   米卢斯   贝尔福   维勒班   阿讷西   尚贝里   艾克斯   贝济耶   罗阿讷   敦刻尔克   沙勒维尔   梅济耶尔   勒阿佛尔   圣布里厄   圣纳泽尔   拉罗谢尔   阿维尼翁   佩皮尼昂   蒙彼利埃   布雷斯特   圣艾蒂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