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热窝危机与大战的爆发
人民网>>文史>>连载
萨拉热窝危机与大战的爆发2011年07月29日09:20 来源:人民网-文史频道
【字号 】 留言 论坛 手机点评 纠错
1914年6月28日,波斯尼亚的一个年轻革命者,在奥地利帝国境内波斯尼亚首都萨拉热窝街上刺杀了哈布斯堡帝国的王储弗朗西斯·费迪南大公。他原属于塞尔维亚秘密团体“联合或死亡”,即通常所称的“黑手党”(有某些塞尔维亚军官参加的组织)的成员。这一恐怖分子的暴行震动了世界。最初,全世界都同情奥地利政府的抗议行动。弗朗西斯·费迪南原来不久即将当上皇帝。他以赞同奥匈帝国进行某些改革,使斯拉夫人得到更平等的地位而著称。然而在毫不留情的革命者看来,使一个体系运转的这个改革者却是所有敌人当中最最危险的,这可能就成为这个大公被“黑手党”杀害的原因。
奥地利政府决定取缔南斯拉夫的分裂活动,因为这种分裂活动使帝国受到侵蚀而陷于瓦解。奥地利政府决心破坏作为南斯拉夫人宣传中心的塞尔维亚的独立,但不打算去吞并它,因为多数奥地利人认为在帝国内部已经生活着太多的斯拉夫人。奥地利政府还考虑,德国究竟能够对它的盟国给予多大的支持。德国人拿出了他们著名的“空白支票”,激励奥地利人要毫不动摇。奥地利人在消除疑虑以后,便向塞尔维亚发出一份严峻的最后通牒,要求允许奥地利官员参与调查和处置进行刺杀的凶手。塞尔维亚人指望会得到俄国的支持。他们的判断是,俄国在巴尔干危机中不会再作出让步,否则俄国将失去他们在巴尔干的影响。因为,在过去六年中这已是第三次了。而俄国人又转过来指望得到法国的支持;法国由于担心有朝一日会单独跟德国作战,因而决心不惜任何代价拉住俄国作为盟国,事实上给予俄国一张空白支票。
塞尔维亚拒绝了奥地利最后通牒中侵犯其主权的条款,奥地利由此向塞尔维亚宣战。俄国准备保卫塞尔维亚,因此同奥地利作战。由于预料德国会参加到奥地利一边,俄国便轻率地调动军队到达德、奥的边境。鉴于首先动员起来的国家拥有一切能迅速进攻的有利条件,德国政府要求俄国停止在德国边境的动员,但得不到俄国答复,于是便在1914年8月1日向俄国宣战。德国还相信,不管怎样法国总会站到俄国一边参战,于是德国于8月3日也向法国宣了战。德国所作的这些宣战,成为日后人们指责德国的依据,即对随后四年所有欧洲国家付出的巨大人力、财力代价,德国负有完全的责任,罪孽深重。
德国的决定是基于一种草率的假设,即英国根本不会参战。英国并没受到正式的军事联盟的约束。甚至迟至8月3日,法国人也并不肯定地知道,英国人是否会站在他们一边参战。英国人坚持他们过时的光荣孤立政策;他们对于最终选择哪一边参战还犹豫不决。正如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一再解释的那样,在英国,只有议会才能宣战,因此,外交部不能预先作出参战的允诺。人们经常说,倘若德国政府明确知道英国将会参战,那么大战可能就不会爆发。因此,英国政策的暧昧含糊也是促使大战爆发的一个原因。事实上,英国参战具有如此大的可能性,德国人却低估了这点,这实在是非常愚蠢。英国人特别通过海军协定对法国作出很大的保证,但使英国公众压倒性地倾向于法国的,是德国对比利时的入侵。按照德国拟订的计划,要迅速击溃法国,只有通过比利时才可能成功。当时比利时人曾提出抗议,但德国仍然违背1839年保证比利时中立的条约,入侵比利时。8月4日,英国向德国宣战。
仅仅叙述连续不断的危机,并不能阐明为什么由于一个帝国要人被谋杀,欧洲几个主要的国家便在几天内都陷入战争之中。在一般的较明显的原因中,值得强调的有同盟体系和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欧洲分裂成为两个武装阵营。此后,每一个事件都倾向于成为两个阵营之间实力的较量。一个特定的民族事件,如德国对摩洛哥的干涉,或者弗朗西斯·费迪南的遇刺,已经无法由当事方在自身范围内解决。不管具体事件如何,两个阵营中的一个注定要增加或减少影响,从而在未来可能发生的,或许极其重大的事件中增加或减少影响。多个国家都感到,无论在什么具体问题上,都需要站在盟友一边。这是因为,大家都处于战争恐怖下面,而在未来难以预料的战争中,同盟将是必需的。
德国人抱怨所受法俄“包围”之苦。他们担心有朝一日会被迫面临两线作战,因而甚至愿意接受一场欧洲规模的战争,打破威胁他们的协约国的“包围圈”。他们不得不去支持他们的盟国——奥匈帝国,后者因此能够把它的支持待价而沽。法国害怕未来与德国的战争,因为德国在40年来已在人口与工业实力方面远远超过了它。他们不得已而依赖其盟国俄国。这样,俄国便能迫使法国按照俄国的愿望作出让步。至于俄国和奥地利,两者都属于摇摇欲坠的帝国。特别是在1900年以后,沙皇政府深受国内革命派思想宣传的损害,哈布斯堡帝国则遭受着长期的民族主义宣传的损害,两个帝国的政府当局都陷于绝望状态。就像塞尔维亚人一样,他们没多少东西会丧失,因而也就满不在乎。1914年,是俄国首先将法国,然后又将英国拖入了战争;而将德国拖入战争的则是奥地利。依此看来,1914年的悲剧就是,在欧洲政治破产的国度里发生的动荡不安和民族主义冲突,通过同盟体系将那些更先进的国家自动拖向毁灭。
德意志帝国也面临着国内的危机。1912年,社会民主党人在帝国议会里成为最大的政党。他们中大部分人的观点都是反军国主义和反战的。但是德意志帝国政府并不承认要向议会里的大多数代表负责。决定帝国政策的是顽固守旧的上层阶级,其中陆军和海军的势力(如今又有了新兴的企业界的支持)是非常强大的;甚至温和派和自由派都具有要使德国成为与其他列强一样的世界强国的野心。统治集团面对国内的困境,感觉到它们的地位已经受到社会民主党人的破坏,因而可能更倾向于将战争看作是摆脱困境的出路。虽然在1914年德国的敌人普遍这样认为“德国首先发动战争”的这种说法并不确切,但是必须承认,德国的政策若干年来一直是相当专横、傲慢、狡猾和顽固的。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说,欧洲未能同化在1870年后出现的统一的工业化德国,因而德国在较晚的时候企图获得世界强国的席位,这就是战争爆发的长期的和基本的原因。
同盟制度的存在仅仅是巨大困境的征兆。简言之,世界上既有一种世界性的经济,同时也有一种由相互竞争的主权民族国家组成的无政府体系。从经济上看,现今欧洲每一个民族都需要与整个世界发生经常的接触。在某种程度上,每个民族都是有依赖性的和不安全的。工业国家特别脆弱,因为它们要依赖原料和食物的进口,而以出口商品、各种公共设施和资本作交换。无论如何,从来不存在一个世界性的国家去维持世界体系的治安,以保证在各种条件下所有的国家都来参与世界经济活动。每个国家都必须照顾自身的需要。这样,就发生了激烈的帝国主义争夺。每一个大国都企图为本身利益而将世界体系的一部分置于自己的监视之下。于是也就出现了对同盟国和约束性同盟条约的寻求。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来,在无政府主义的世界上(而且看来可能一直这样下去),这些同盟条约,是每个国家企图借以支持本身安全的一种手段,并且可以保证自己不受孤立,不被征服,不去屈从他人的意志,同时在利用世界商品的竞争性的斗争中,还有获得某些成功的希望。
(肖静)
萨拉热窝危机与大战的爆发:https://www.2ndflr.com/dm/bohei/salarewo/940663.html
相关问答
- 2024-03-22东萨拉热窝简介
- 2017-10-29阿莱格里:尤文哪有什么危机!下
- 2017-10-29布鲁金斯学会:克里米亚危机对于
- 2017-10-29摩洛哥危机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 2017-10-2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纷繁
- 2017-10-29波斯尼亚危机起因 波斯尼亚危机经
- 2017-10-29波斯尼亚危机的影响有哪些?
- 2017-10-25古巴大战南非 | 横跨大西洋的代理
- 2017-10-17浅析红蓝大战:克治瓜? 曼城高效红
- 2017-10-15古巴大战南非的那些事
- 2017-10-15苏丹北南双方同意和平解决阿卜耶
- 2017-10-15波斯尼亚危机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
- 2017-10-02泸州老窖的最大危机在哪里?
- 2017-09-22波黑的萨拉热窝在哪
- 2017-09-22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是哪一次大战的
- 2017-09-22萨拉热窝在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