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西南地方旅游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名 > 非洲 > 中非 > 加蓬 > 莫安达 >

【人民日报】莫安达教授《人民日报》发声

更新时间:2017-09-22 16:08:42www.2ndflr.com云南旅行社126

【人民日报】莫安达教授《人民日报》发声

产业转型 农民工如何“升级”?(聚焦“机器换人”·转型中的农民工(上))

编者按:当东部一些企业机器换人现象升温,当机器把劳动生产率提高数十倍时,有人担忧,“机器换人”时代是不是来了?会不会造成大量农民工失业?  事实上,“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是一个长期过程,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农村劳动力总量全球第一,我们关注机器换人现象,更应该关注转型中的农民工问题。农民工流动趋势发生哪些变化,他们如何适应产业升级,怎么让他们告别“候鸟式”生活融入城市,这些无论对东部还是中西部来说,都是要面对的新课题。本报记者深入到农民工输入地珠三角和输出地四川对此进行了调研。  提 要:  一些行业机器换人替换了部分人工,倒逼产业转型、调整用工结构  大量小微企业并没有机器换人,发挥就业“蓄水池”作用  “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是个长期过程,关键是解决好转型期的农民工问题  1.毛织镇的“机器革命”  一台电脑织机可替代8名工人,全镇数控织机超4万台  在广东东莞的毛织大镇大朗,纺织工周丽芳感受到数控织机的厉害:“半小时就能织出10件毛衣,相当于过去5天的工作量。”  在毛织服装厂工作10年,周丽芳已不是那个在手工织机上“拉拉扯扯”的普通工人。从2008年起学习电脑织机,这个湖南妹子眼明手快,现在一个人可以看8台机器,在行业里算是中上水平了。  为何要用机器换人?“工人难招、工资太贵!”毛织服装厂厂长李运来直言,目前纺织业的熟练工工资一般在3000元左右,而一台电脑织机可以省下近30名工人,人工成本就可缩减1/61/8。国产织机每台10万—13万元,投资很快能收回。  李运来说,机器换人带来的不仅是劳动效率。“现在社保压力少了,产品次品率低了,质量更有保障,过去从来不找我们的中高端品牌订单也能接到了。”  随着“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人工与机器的算式正在逆转。在颖祺实业有限公司,偌大的车间几乎看不见工人,公司负责人说,过去手摇织机部有400多名工人,现在手摇织机全部淘汰了。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台电脑织机工作效率是手摇织机的2.5倍,公司有1000台电脑织机,可以少请4000人,仅织片一道工序就节约八成劳动力成本。”  对周丽芳而言,现在的工作轻松多了。“以前人工去拉机,经常会夹到手指,现在只要手指摁下按键,机器就可以按照程序运作。”作为熟练工,她的月工资涨到3500多元。  据统计,2013年底大朗镇的数控织机总量已超过4万台,按一台数控织机替代8名工人算,可以少用30多万产业工人。  大朗的故事,在东莞每个镇街发生。日前,东莞市经信局等部门对441家企业调研发现,近5年投入资金开展机器换人的企业占到66%。  2.机器换人时代来了吗  大量中小微企业没有机器换人,用工总量保持相对稳定  机器换人,大量农民工去哪儿?  有关专家表示,机器换人带来的是用工结构调整:对普通工人的需求相对减少,对技术工人的需求较快增加。  来自东莞劳动部门数据表明,多年来全市用工总量保持在相对稳定水平。去年3.2万家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员工达363万人,同比增加4.76%。  东莞市经信局负责人坦言,机器换人并非涉及全部企业、所有工序,有不少环节是机器做不了的。东莞还有大量的中小微企业,他们是就业的“蓄水池”,对于这些企业而言,机器换人还很遥远。  颖祺实业机器换人还有另外一笔账,就是设备更新的不菲投入:目前该公司的电脑织机主要是从德国和日本进口的,平均每台价格在35万元左右,1000台电脑织机上线,投资就是几个亿,还要新增电脑编程员岗位,按现在行情月工资要5000元左右。这些投入让许多小微企业感觉望尘莫及。  南城一家小型电子企业主说:“现在生产还是更多依赖人工,不是不想引进自动化,而是成本实在太高,一个车间配套下来将近百万,没有实力的企业想都不要想。”  外需减少、成本上升等对行业影响不可回避。东莞理工学院莫安达教授分析,对机器换人,规模较大的企业较乐意,而中小企业较犹豫,一是投资较多,二是订单不稳定,机器换人成本回收可能需要35年,他们担心一旦投入,遇到订单不足、产能闲置等问题,难以转产。  不容忽视的是,一些中小企业正搬离发达地区。暨南大学教授冯邦彦说,随着劳动力廉价时代的结束,东部企业要么转型升级,要么搬迁,否则只能等待淘汰。对于农民工来说,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才更真切。  3.农民工返乡就业增加  越来越多人看好家门口就业,西部省内转移就业增速加快  今年5月,四川省广元市清泉村林德福结束了7年的“闯荡”生涯,回到家乡一家食品加工厂做起仓储保管员。“老家企业越来越多,谁不想离家近点挣钱?”林德福说,他现在每月收入2400元,包吃住,虽然比在广东打工时少些,但离家近心里踏实,活儿也不累。  林德福所在的工厂,是当地引进的核桃加工企业。核桃是朝天区的优势产业,种植面积近30万亩,带动的相关产业吸纳了当地1/3以上农村劳动力。“地流转给了合作社,我在加工厂上班,顾家方便,比在外打工强不少。”宣河乡核桃****合作社社员陈波,两年前返乡到产业园务工,每年都能存下3万多元。  “我们承接的不仅是东部产业转移,还有本地劳动力的回流。”简阳市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人林向琴说,园区将培训与就业创业相结合,吸引了大批本地农民工返乡。  积极想办法,留住农民工。2013年四川省首次开展“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将30%公租房房源定向提供给农民工,这对返乡农民工而言无疑极具诱惑。  “在外打工,最难受的就是每晚睡觉的时候。”秦伟是简阳市石桥镇农民,原本在北京做餐馆服务员,住在一间“挤了八九个人”的地下室。听说回乡能申请公租房,他一咬牙回了简阳。现在,他在一家药厂做物料监管员,工资2500元,租了一间40多平方米的房子,每月租金不到400元。  记者从四川省人社厅了解到,2012年全省农村劳动力本地就业人数首超外出就业,其中,省内转移就业1291.87万人,同比增长18.33%;省外输出就业1117.27万人,同比减少7.3%。  四川省社科院管理学研究所所长伏绍宏认为,农民工转移之所以出现“拐点”,一是由于东部产业升级,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二是因为四川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务工环境、实施就业创业优惠政策。  4.十字路口的徘徊  老一代面临“是走是留”的纠结,新生代渴望“回炉深造”  在东莞打工10年,来自重庆的70后陈清丽在南城一家鞋厂工作。如今在她的家乡,有不少珠三角迁过去的企业也需要她这样的熟练工。“家门口能拿到同样的工资,干吗跑这么远?”陈清丽常常问自己,东莞开销大,一个月收入所剩无几,但回家乡,一切还是未知数。是走是留?要不要放弃正在申请的东莞户口?对陈清丽来讲是个纠结的问题。

  东部的工资正失去吸引力。统计显示,2013年东部农民工平均工资仅比中西部地区高10%。然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跨省流动农民工中,85.3%流向东部。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八成选择外出从业,他们来自农村,许多人从未干过农活,面临着“回不去故乡”“难融入城市”的尴尬。  当周丽芳日复一日操控电脑织机时,她的侄女毛小芬来到东莞。对于这位技校毕业的80后,学电脑织机简直是小意思,但这样的工作对她毫无吸引力。“我怎么能就那样站在那里,当机器人的助手呢?”小姑娘不喜欢没有创造力的工作,她想要的工作即便是从生产线做起,也要有上升通道,希望最终能从事管理,或者成为技术工程师。  21岁的蒋学军,前不久回到成都老家一所汽修学校深造。他说:“去浙江打了两年工,但钱不是想象的那么好挣,还是要多学些技能。”小蒋告诉记者,学校里很多学生都和他一样,回到职业学校学习,希望毕业后做汽修工,这个行业收入不错。  成都负责就业培训项目的张远超说,与老一辈农民工不同,新生代农民工有更多的学习诉求,对个人认同感的追求更加强烈。  四川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永忠说,目前四川各地已经向“招商选资”转变,高精技术产业渐成引资重点。成都一家电子产品代工企业负责人表示,从去年开始,技工招工数量已明显减少。对新生代农民工来说,这都是新挑战。  专家表示,“技术红利”代替“人口红利”是一个长期过程,如何解决好转型期农民工问题才是关键。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产业转型 农民工如何“升级”?(聚焦“机器换人”·转型中的农民工(下))

编者按: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农民工正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技能素质等方面,必须尽快适应转型升级的要求。

让农民工变成新型产业工人,既有助于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也是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可以说,数亿农民工的未来,与中国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农民工能不能跟上时代潮流,如何让他们真正融入城市?本版予以关注。

1.产业升级:

缺工背后是结构性矛盾,缺高素质技工,缺管护机器的人

靠力气吃饭到操作自动包装机,戴朝智完成了转型。在东莞唯美陶瓷有限公司,他操控着机械手臂,灵巧地将一摞摞几十斤重的瓷砖打包。当年公司上自动化时,和许多工友一样,戴朝智心里打鼓,担心文化低学不会。没想到通过培训,他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东莞理工学院教授莫安达分析,目前的自动化生产,一般操作工门槛不高,现有的劳动力适当培训就可上岗。而另一类机器人技师和工程师缺口大,没有专业知识,很难胜任。

在一家水龙头厂,新上马的50套机器人抛光生产线,需要维修、保养专业人员不低于150人。工厂负责人说,小至一个轴承、一个关节臂间隙调整,都离不开技术人员把控,而这些高素质技工招工难。

机器换人缺的不是机器,而是管护机器的人,专家表示,随着珠三角产业转型加速,制造业知识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对岗位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呼唤新时代产业工人转型。

事实上,产业转型正从东部向西部延伸。四川成都,新能源、高精设备制造等渐成主流产业,技术密集型企业遍地开花,结构性缺工矛盾已呈现。

在成都锦江区人力资源市场,20出头的农民工小周面前摆着杂工、搬运的牌子,等了一上午,却依然没有合适的工作。是用工市场饱和了吗?一位建筑工程公司的招工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招人计划还没完成一半,计划招十几名铆焊工,到现在才招到三名。月薪都已经将近5000元,但还是招不到好技工。

现在招工都要求中职以上学历,初中文凭不受待见,更别说只有小学文凭的了。四川邻水县的农民工小伙张诚说,家乡基本没有合适的就业培训,现在只能做些简单的体力活,打低级工不是长久之计,今后他会再报考中职学校进修。

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显示,2013年全国农民工中接受过技能培训的仅占32.7%。西南财经大学人力资源学教授张宁俊认为,如今的用工短缺属于结构性短缺,并不是所有行业和岗位都缺人。工业化加速转型,而务工人员的技能、素质没有跟上,就会出现一边用工短缺,一边就业难的局面。

2.技能升级:

培训跟市场有效对接,让农民工转变为现代产业工人

小张在东莞厚街一家鞋厂工作了3年,一听到工厂组织技术培训她便立刻报名。去年下半年开始,厂里购买了新设备,产品也不一样了。如果不培训,肯定会被淘汰的。而来自湖南邵阳的李韬,借圆梦计划上了在职大学。她说:企业由加工贸易向高新技术转型发展,对员工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了,跟不上潮流,就意味着没有发展机会。

让农民工加快转型为现代产业工人。在东莞,近几年每年免费培训外来务工人员50万人次,每人支出培训补贴1000—3000元。在四川成都,今年4月启动城乡高质量就业培训项目,计划年内免费培训农民工近16万人,力争培训就业率达到85%以上。

培训课分得细,缝纫、电工、焊接等等啥都有。去年参加培训的成都农民工齐宇说,时间虽短,但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教学,很有效果。培训结束时,他被推荐到当地一家工厂做电力设备维护,薪酬也还不错。

不是每个人都像小齐一样幸运。来自四川广安的农民工魏向志多次参加当地的技能培训,然而他始终未能升级。老魏抱怨:不知从哪里请的老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讲的都听不懂,还要我们买各种书来看,我们都是庄稼人,哪里看得懂?几次培训,只有一次算是摸过机器,但他找工作时候发现,这仅有的一次实践也没有用处——学的是过时的技术,早已没有用工需求。虽然不用交培训费,但魏向志前后也掏了不少钱:交通、住宿、伙食……听说成都的农民工培训注重实践,他打算到成都边打工边参加培训。

让培训与市场对接,我们会进行大量调研,需求大的工种才会进入培训科目。成都城乡高质量就业培训项目负责人张远超说,通过提前与用工单位对接,搞订单式培训,提高培训实际效果。

记者从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目前省内各地都已将农民工就业培训纳入财政开支,并按照分类培训、分类补贴的原则,提高培训的针对性,鼓励农民工通过学习真正实现技能升级。

3.“身份升级:

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需求,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

骄阳如火,热气袭人。在东莞新科磁电厂区,记者跟随打工妹来到她们的宿舍。这间35平方米的宿舍,住着7个人,房间里有空调和风扇,还有独立的洗手间。25岁的陈晓娟来自广西梧州,来东莞打工3年,她在这里加入了医保,企业资助她读大专,她的理想就是留在东莞当高管,成为一个新莞人。

广东有3667万异地务工人员,其中新一代农民工占了大多数。他们背井离乡,来到城市寻找理想和追求,遇到的不只是转型升级的爬坡越坎,还面临着上学、就医等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实。

新莞人服务管理局副局长何学文说,通过建廉租房、放宽入户政策、扩大社保覆盖面、解决子女入学等办法,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自2010年实施积分入户以来,共有2.5万名新莞人加入东莞户籍;2009年以来,共有8.8万名新莞人子女通过积分制入学。

何学文也是外来务工人员,他2003年来到东莞打工,2007年公选考上东莞团市委副书记。他的经历,对外来务工人员是一种激励。

今年5月,四川省在全省公务员招录计划中,首次将工人与农民列入专门招录对象,并将招录门槛降为高中(中专)及以上。招录计划公布后,从广东赶回来参加考试的农民工宋彦军告诉记者:能考公务员,说明我们农民工不再是大老粗的代名词!

优秀农民工不仅见识多,懂技术,而且对基层情况了解,能够很好地充实基层公务员队伍。”2010年通过公选考上公务员的农民工吕长华,如今已是遂宁农业园区管委会主任,他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高,融入城市的意愿强,应该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公平发展机会。

在公共服务方面,四川针对农民工出台的政策越来越多:2014年,四川三成公租房定向供给农民工,将有10万农民工受益;除成都市外,四川全面放开大中小城市、小城镇落户限制……一道道农民工进城的门槛正在陆续破除。

我现在最大的心愿是稳定下来,找个企业好好干几年。租住在成都一处公租房的农民工谢正涛去年通过参加培训考试,拿到了成都当地的电大专科文凭。他告诉记者,他现在在准备考会计证,希望以后成为从事财会方面工作的白领,彻底结束东家半年西家两月的短工生涯。

摘自人民日报6月22日、6月29日第十版

 

 

 

 

【人民日报】莫安达教授《人民日报》发声:https://www.2ndflr.com/dm/jiapeng/moanda/92656.html

相关问答

更多相关莫安达属于哪,请关注云南地方旅游网:https://www.2ndflr.com

周边城市地名

 利伯维尔   让蒂尔港   弗朗斯维尔   莫安达   兰巴雷内   穆伊拉   奇班加   马科库   库拉穆图   奥耶姆   河口   上奥果韦   中奥果韦   恩古涅   尼扬加   奥果韦-伊温多   奥果韦-洛洛   滨海奥果韦   沃勒-恩特姆  

推荐地名

 桑怒   沙耶武里省   沙耶武里   川圹省   川圹   赛宋本省   班芒查   万象市   万象   万象省   万荣   波里坎赛省   北汕   甘蒙省   他曲   沙湾拿吉省   沙湾拿吉   沙拉湾省   沙拉湾   色贡省   色贡   占巴塞省   巴色   阿速坡省   阿速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