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大半个世纪 到板栗坳寻找记忆
帮我找找,我们小时候住的是哪个房子?(宜宾新闻网 李清凌 摄)
车到板栗坳,一车的人迫不及待下车,迫不及待登上石梯子。只有董敏还在车上。
这一群老人,他们来寻找记忆,他们的童年留在这里。他们是学者李霖灿的儿子,历史学家陈槃的儿子,明清史专家李光涛的儿女……尽管隔着千山万水,他们还是一次次回来,尽管年迈体衰,他们仍要一次次回来。
70多年前,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等10多所文化、教育、科研机构搬迁李庄,受尽流离之苦的大师、学子在破庙祠堂、民宅农舍,在这张战时宁静的书桌上潜心问学。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董作宾的《殷历谱》、李霖灿的《麽西象形文字字典》等一批影响世界的学术名著,都是在这里完成。
9月24—26日,2017“两岸情·李庄行”暨海峡两岸哪吒民俗文化交流活动在宜宾举行。邀请当年这些大师、专家的儿女们回来看看。
1940年,这些孩子跟着父母来到李庄,来到板栗坳。隔了大半个世纪,现在,他们回来了。
董敏是甲骨学家、古史学家董作宾的儿子。82岁的董敏这样下车:等一车人都走了,他双手支撑着身体稍稍离开座位,并不是站起来而是单腿跪在地上,迈出另一条腿够到汽车踏板,再慢慢地一点一点移动跪着的腿……他的儿子董伟在一旁等着他,却没法帮上忙。
但是,一站到地面上,接过儿子递过来的拐杖,他马上就来了精神。他指着牌坊前的空地说,我经常做梦都梦到这个地方!梦到坐在这里……
董敏靠着栏杆,看着这片农田。小时候,打着火把,提着鱼篓,在这里夹鳝鱼;还有那只小黑羊,那只黑羊,最后去了哪里?
从两岁就开始逃难的童年,在史语所的这六年,说得上幸福。1936年董敏出生在南京,1937年开始,一年之内跟着父母不断搬家,到汉口,到长沙,又到桂林,大人带着他绕道越南迁到昆明,在昆明住了两年。天文研究所被炸之后,史语所从昆明迁到李庄。他跟着父母坐汽车到泸州,然后坐船到了李庄。这一年他4岁,在这个当时的张家大院一直住到10岁,安定下来。枪炮声远远地响在童年之外,四岁的孩子才成了孩子。提起这六年的生活,老爷子眼睛都眯成缝了:幸福幸福幸福!
穿过大半个世纪 到板栗坳寻找记忆:https://www.2ndflr.com/dm/luzhou/98038.html相关问答
- 2018-02-27“奥坦尼克号”这是要往哪开?怼冰
- 2017-10-25迁西板栗、罗田板栗哪个更好
- 2017-10-19振兴罗田板栗产业:路在何方
- 2017-10-17内蒙古自治包头固阳县板栗苗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