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西南地方旅游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名 > 中国 > 华东地区 > 山东 > 潍坊 > 昌乐县 >

昌乐县地名语词文化内涵

更新时间:2017-10-26 15:28:11www.2ndflr.com云南旅行社129

昌乐县地名语词文化内涵 (2010-06-02 23:30:19)

大汶口文化 龙山文化 营丘古城 大丹 姜太公 昌乐县 杂谈 分类: 潍坊

昌乐县地名语词文化内涵

转自  昌乐县地名语词文化内涵
  一,"昌乐县"语源简析
  "昌乐县"一词属于汉语政区地名,其标准读音为"Chānglè Shì".它所指代的县级行政区域(地名实体),位于山东省中部.地处北纬36°19′~36°46′,东经118°43′~119°10′.东邻潍坊市潍城区,坊子区,西接临朐县,青州市,南与安丘市隔河相望,北靠寿光市.县境南北长48.9公里,东西宽40.9公里,面积1101平方公里.人口59.5万.市人民政府驻地兴安街道办事处,在省会济南东方向160公里处.为潍坊市辖县.
  建隆三年(公元962年),置昌乐县.嘉庆版《昌乐县志·总纪》载:"宋太祖建隆三年,以北海县为北海军,始置昌乐县为属邑.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升北海军为潍州,改昌乐县为安仁县.寻复昌乐县."
  二,昌乐县政区沿革简况
  昌乐县历史悠久,已发掘出的55处原始社会遗址和石斧,石锥,圆锥形鼎足,敛口钵等文物表明,早在六千年以前,先民就在这里繁衍定居,为少昊时爽鸠氏,虞夏季则(读li,则字上加草字头),商逄公伯陵的辖区.
  西周武王封姜太公于齐,都营丘,故城在今县城东南25公里处(今马宋镇古城村).历六世,至胡公,徙都薄姑(今山东省博兴).春秋时期营丘改称缘陵,为齐地.战国时期属田齐.
  秦朝(公元前221年),分天下为36郡,缘陵属齐郡.西汉于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5年),封从兄刘泽为营陵侯,从此缘陵改称营陵.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从齐郡中分了北海郡,北海郡辖26县,在今昌乐县境内的有营陵,剧等,治营陵.王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改营陵为北海亭.东汉更始元年(公元23年),复称北海郡.光武帝二十八年(公元52年),改北海郡为北海国,剧为治所,辖剧,营陵,朱虚等18城(县).三国时期属魏青州北海郡.魏太和六年(公元232年),改郡为国;青龙元年(公元233年),改国为郡,营陵仍属北海郡.晋属城阳郡.南北朝刘宋时期,营陵属高密郡,剧属北海郡.北魏剧属青州北海郡,营陵属胶州平昌郡.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5年),改北海郡为高阳郡;八年,剧县省废,辖地归都昌县.承光元年(公元577年),营陵属北周.隋朝初,改高阳郡为北海郡.开皇三年(公元583年),营陵县归密州管辖.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潍州,辖县营陵改称营丘.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废潍州;同年,改青州为北海郡,营丘县属之.大业八年,省营丘县入北海县.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复为营丘县;同年,再置潍州,辖北海,营丘等17县.六年,留北海,营丘,下密3县,余14县废.八年,潍州废,省营丘,下密入北海,为北海县.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北海县属河南道青州.五代相沿.宋朝属京东东路潍州,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升北海军为潍州,改昌乐县为安仁县.寻复昌乐县.金属山东东路潍州.元属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潍州,至元三年(1337),省昌乐县入北海.明洪武初,复置昌乐县.九年(1376),属山东布政使司青州府.清沿明制,属山东省青州府.中华民国三年(1914),裁府设道,属山东省胶东道;十四年(1925),改划胶莱道;十七年(1928),裁道存县,昌乐县直属山东省.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1月9日,日本军队侵占昌乐城,国民党县政府以仓上为中心,属第八督察专员公署.1938年12月,昌乐县委员会成立,1944年共产党领导的临东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属鲁中区沂山专署.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8月底,撤销临东县.9月,在尧山区大桃花村成立昌乐县民主政府.1948年5月,昌乐县解放,昌乐县民主政府改称昌乐县政府.昌乐县委,县政府移驻昌乐城.7月,昌潍专署在昌乐成立,随后昌乐县委,县政府移驻乔官区梁家庄.1949年7月13日,昌潍专署迁益都.7月15日,昌乐县委,县政府迁回昌乐城.建国后,属昌潍专区.1970年,属昌潍地区;1981年,属潍坊地区;1983年属潍坊市.
  三,昌乐县地名语词特征
  昌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内地名词语颇多各村镇名称或依环境,或托人文,多有丰富地蕴,深刻内涵.如唐吾爱古唐图之地,词典解释为"地名,在山东省,即专指此地."营丘古城周围的营丘,城前,城角头,古城店显依姜太公的各都古城而命.钓鱼台之村名更是缘太公作为而生.
  地名实体文化内涵
  一,深厚的历史文化
  (一)历史渊源
  昌乐历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先民就在这里繁衍定居.据史书记载,"黄帝记方制天下,立为万国."颛顼之所建,帝喾之所授,创建九州.少昊时爽鸠氏居营丘.《太平寰宇记》载:"昌乐东南五十里营丘,本夏邑,商以前故国.当少吴时,有爽鸠氏;虞夏时有季则(li);汤时有逄伯陵,周以封太公于营丘."
  周武王封辅佐自己灭商有功的姜太公于齐,建都于此.即史书所记:"周,齐太公吕望,侯爵,炎帝苗裔……佐禹平水土有功,赐姓曰姜,谓之吕侯.商末,太公起渔钓,为周文武师,号师商父,佐武王以平殷乱,封于齐,都营丘."太公系武王灭商之功臣和大恩人,自然封之于最繁荣昌盛的之地,太公既被封于此,足见其营丘地在当时富庶与繁荣.然,当时东有莱国袭扰,近有纪国威胁,营丘地不安定,而姜太公精心治齐"通商工业,便渔盐之利(《史记》语)使齐很快昌盛,富强起事,修建了当时颇具规模的营丘城.城类燕京制度,分内外两城.城垣呈方形,东西1000米,南北1200米,周长约4.5公里,现存部分残墙,基宽30米,墙高6米,为夹板夯筑而成.遗存还有汉隐士逄萌墓碑,窦公渠碑及大量汉砖等.营丘古城,春秋称缘陵,西汉称营陵,曾为北海郡治所,北齐撤销,隋复置,改称营丘,唐武德八年(625年)复撤.
  姜太公治齐,又经二世丁公,三世乙公,四世癸公,五世哀公.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王朝烹哀公,立其弟,称胡公,胡公迁都薄姑.周历王十九年(公元前860年)齐哀公的舅父(名山)率营丘人袭薄姑,杀胡公,自立后国君,称献公,把国都迁至临淄.
  营丘,后改称缘陵,营陵,北海等,几经更易,发展至今.
  (二)文物古迹
  1,古遗址
  文物古遗址境内已发现145处.其中大汶口文化遗址20处,距今约6300—4400年;龙山文化遗址57处,距今约4300—3900年;岳石文化遗址7处,距今3800—3400年;商周文化遗址61处.这些遗址多分布于白浪河,大丹河及其它河流两岸,包括自原始社会的大汶口文化至商周文化各个历史时代的各种遗存.其特点:一是密度大,往往在很小范围内,就有多种古文化遗址共存,形成紧密相挨的遗址群;二是时代延续性强,每个遗址群一般含各时期的遗存,继承发展关系明显;三是遗址面积大,文化层厚,文化内涵丰富;四是除少数遗址因流水冲蚀和群众挖土被破坏外,保存完好.主要有:
  (1)大汶口文化遗址 包括白浪河流域8处,大丹河和其它小河流域12处.较典型的有以下几处:
  小李家庄遗址位于尧沟镇小李家庄东南100米处,大丹河西岸台地上,为在汶口文化早期遗址.1980年由北京大学考古系实习组和潍坊市文物工作者联合调查发现.遗址中间高,东部稍低,东西约100米,南北约150米,面积为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3米,以大汶口文化为主.上层为汉代遗存,暴露绳纹和布纹砖瓦片,中间为商周,岳石文化遗存,下层为大汶口文化遗存.典型标本有圆锥形鼎足,敛口钵口沿.
  林家河遗址位于北岩镇林家河村西侧,面积约4.5万平方米,地表平坦,文化层厚1—1.2米,北部断崖暴露灰坑.曾采集到大汶口文化的鼎足,罐口沿,鼎口沿,器鼻等遗物.鼎足,鼎口,罐口等,属大汶口文化中期遗物.
  杨徐遗址位于南郝镇杨徐村西侧,系大汶口文化中期偏早遗存,1982年发现.遗址东依杨徐村,处在小丹河河旁台地上,东西150米,南北100米,面积1.5万平方米,大汶口文化堆积厚2—2.5米,个别地方为龙山文化叠压或打破关系.所打陶次之,典型标本有夹砂红陶贺锥形鼎足,卷沿,尖唇的罐口沿和泥质红陶壶口沿等.
  西李家庄遗址位于鄌郚镇西李家庄前,现存面积8万平方米,属大汶口文化中期偏晚遗存.文化堆积厚1—2米,暴露烧土,人骨,陶片等遗物.标本有根部起拐突的鼎足,夹砂或泥质红陶敛口钵口沿,壶口沿及敞口方唇的尊形器口沿等.
  (2)龙山文化遗址已发现的57处遗址主要分布在县内各河流两岸.其中以大丹河上游最密集,仅北岩村方圆7公里内就有23处.其次,白浪河与猪河交汇点周围有7处.较有代表性的有:
  邹家庄遗址位于北岩镇邹家庄村西约150米处,西依大丹河,南临苍山,北靠荆山水库,面积约30万平方米.1983年和1985年,北京大学考古系师生对此进行两次考察发掘,出土文物证实,除龙山文化外,兼有大汶口文化,岳石文化和商周文化.龙山文化堆积厚1—4米.断崖暴露灰坑,灰沟,墓葬等遗迹遗物,出土文物有鼎,三足盘,豆等陶器和石刀,石镰,石斧等生产工具.
  西级遗址位于乔官镇西级村西,南依猪河,南半部有一东西向沟,其两侧3—4米断崖上遍布遗迹遗物.遗址东西约400米,南北200余米,面积约8万平方米.地势北高南低,递次叠压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商周文化.龙山文化层厚2.3米左右,暴露灰坑,墓葬,兽骨,陶片.出土文物有纺轮,表饰刻划纹或竖条附加堆纹的凿形鼎足,平沿圆唇浅盘的豆盘,敞口折沿唇面微凹瘦腹的罐口,均系龙山文化中早期遗物.遗址保存完好,内涵丰富,其龙山文化中早期堆积和大汶口文化晚期堆积共存,对白浪河流域史前文化发展序列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耿家庄遗址位于北岩乡耿家庄东南角,东临大丹河,南靠荆山水库,面积约4万平方米,以龙山文化为主,堆积厚1米左右,北部断崖暴露灰坑,墓葬和陶片,典型标本有鼎口沿,鼎足等.
  观音庙遗址位于五图镇观音庙村西南角,西依桂河,面积约5万平方米.龙山文化堆积厚1—3米,标本有黑陶磨光的豆盘口沿,陶杯残片夹砂黑陶器盖残片等.
  (3)商周文化遗址 已发现的61处遗址中商至西周32处,东周29处.典型遗址有:
  袁家庄遗址位于北岩镇袁家庄村周围,含四期文化,面积20万平方米,其中商周文化部分,在村北侧,部分为村庄叠压,西临大丹河,为河旁高地,地表暴露大量灰土和陶片.遗址东西约300米,南北约250米,面积约7.5万平方米.堆积层厚0.8—1.8米,分布广泛,采集到侈口厚鼓腹的陶簋口沿,小敞口鼓腹饰细绳纹的罐口沿,分档鬲足,兽蹄形鼎足等标本.
  常家庄遗址 197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考查发现.位于北岩镇常家庄村后,大丹河南北贯穿其中,西部面积约1.5万平方米,暴露龙山文化地层和商周灰坑,遗存有表饰竖条附加堆纹的鼎足和绳纹陶片;东部主要为商周文化堆积,面积约4万平方米,地面隆起,高于周围1米,文化层厚3—5米,较典型的器形有陶簋,罐和各式陶豆,鬲以及兽蹄形鼎足.袋形分档鬲,粗矮柄的豆和簋,具有四周中晚期器形特点;柱形鬲足和柄部凸棱的豆为春秋特点;兽蹄形鼎足是战国遗物.
  宇家遗址位于五图镇宇家村南约百米处,北临宇家水库,东依马山,小于河两源头在遗址中部交汇,将其分割为东,西,南三区,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文化堆积以商周为主,厚1米左右,河流断崖暴露墓葬和完整陶器,在此收集到铜鼎,铜盘,铜戈和车马器及陶簋,豆,鬲,罐等文物.
  (4)河西遗址位于马宋镇河西村西,南依白浪河,东与河西村衔接,面积20多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3米,地表和断崖暴露大量灰陶片和灰烬,个别地方暴露灰坑和墓葬.以龙山文化和商周文化为主.主要遗物有商周时期的素面鬲,绳纹鬲及簋,豆,罐,壶等.
  (5)远古火山口.位于昌乐城南20公里,昌(乐)高(崖)公路东侧,北距乔官镇龙泉院村1.5公里.海拔191米,相对高差30米.据中国科学院地质专家鉴定,此系郯庐断裂带上的新生界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距今约有1800万年,它的发现,对于地球物理和地震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火山口内,纵剖面高20米,底部直径65米,四周岩壁与喷发口呈40度倾斜.东壁陡峭,石条鳞次栉比,呈幅射状,酷似一把倒置的折扇,顶端喷发口,仍保持当年火山爆发的原始形态.火山口周围遍布着喷射出来的瓜状石蛋,呈黄褐色,与内壁岩石颜色相近,敲击时有金石声.1984年《山东画报》刊登其彩照.1985年美国地质学家专程到此考察.同年9月,中央电视台在报道中称此火山口为国内所罕见.1989年《走向世界》刊九其彩照并专文介绍.近几年,乔官镇政府明令禁止在此采石,修建了火山口院墙,大门,管理室和"火山口"石埤,予以保护.
  (6)营丘古城西周杨封姜太公于齐的建都之城.周武王十三年(公元前1122年)武王封姜太公于齐,建都营丘.营丘故城位于今马宋镇古城村.东濒白浪河,南流金钗河.城制类燕都制度,分内外两城,内城即皇城,夏有太公祠,唐朝长寿元年(公元692年)建,庙内有正殿三间,明柱雕花,规模宏大,建筑考究,并有高耸砖墙围成独,南北长70米,东西宽40米.另有八角琉璃井,即皇井遗迹.皇城南门外,原有汉朝隐士逢萌墓道碑,北门外有唐朝嗣圣元年(公元684年)北海县令窦倓率众凿渠到白浪河水灌田的,窦公渠遗迹和窦公渠碑.外城户20里,现有十五米,高十米的城垣残 6000多米.
  4 昌乐县地名语词文化内涵
  2,古建筑
  (1)方山庙古称龙神祠,因龙神尊号西六大夫,也称西六大夫祠.位于昌乐城南10公里的方山西麓山腰间,是县内唯一保存较完好的古刹,在昌乐历史上称为一邑之胜.建筑分东西两院,西院为庙宇,东院为住持,僧众寓所,共占地约1000平方米.山门面南,门外辟有百余平方米平坦场地,尚存16块碑碣,记录着历次重修方山庙的史实和有关史料.山门内,右侧是东院,里有过厅,其两侧各筑一出厦,黑色小瓦复顶的耳房.西院正中扁方形石池,深可六七尺,冬夏不溢不竭,当年"内畜金鱼,池畔古槐绕藤,绿竹夹道,满院紫薇,黄杨罗列左右".石池中间有一南北向石拱桥,两侧镶有雕石栏杆,南北向石铺甬道能向北首大殿,共3间,高8米,阔9.6米,深7.2米,五檩,双扉,两牖,飞檐斗拱,黑瓦复顶,形制恢宏壮观.殿内巨大木雕镀金龙神象,正襟危坐,其左右曾供泥塑神象21尊,姿态各异,栩栩如生.龙神台下有古洞,据载其深莫测.至今整座庙宇仍掩映在数百株古柏,古槐,古黄杨之中.方山庙始建年代失考.据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碑刻《重修方山龙神祠碑记》,此庙于元大德三年(1299年),由边下裴氏叔侄重修,距今已历686年.此后多次重修,有文字记载的7次.昌乐解放后,人民政府曾两度拨款修缮.方山庙占地面积小,各部建筑布局合理,精巧典雅,加之优美的自然景观,曾吸引众多文人墨客前来览胜观赏.逢农历六月二十七日为方山庙会,沿袭至今,商客四聚,游人云集,热闹非凡."文化大革命"中,方山庙遭到严重破坏,匾额及部分碑碣被砸毁,泥塑神象群荡然无存,飞檐斗拱被锯掉,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得到县人民政府妥善保护.
  (2)金山真观位于县城南37公里,昌(乐)高(崖)公路西侧1.5公里的金山北峰之阳.据碑载,清顺治八年(1651年),崂山碧霞洞道士马元禄来至金山,见山势明秀,遂募化四方建成该观.至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历十世传人,几经修葺增制.真观内方形院落,立碑刻10余座,建筑群皆系砖石结构,上有古式起脊瓦顶覆盖.北楼阔5间,下层为"王母殿",木质暖阁内,泥塑王母娘娘居中盘膝而坐,9尊仙女相伴左4右5,两侧墙上满布神话壁画;上层暖阁内木刻玉皇坐像,遍身金色,左右各一侍童,东西两壁绘有八仙.南楼阔三间,下层是"芦姑殿",木刻彩绘芦姑盘坐在莲花上,四周绘有花卉壁画;上层木刻彩饰关帝正中端坐,周仓,关平持刃侍立于左右,两侧壁上饰历史彩画.院两侧建筑有东西廊房,中间有观门各一.真观东门外有王龙观一间,内有持鞭武将王龙塑像,以守护观宇;真观院后山巅上,原有北大殿三间,供泥塑霹雳神像一尊,民国初为大风所毁.真观四周松波涛涛,风景壮观,逢农历三月三,九月九香火会,清末鼎盛,每有供香火者近万.1948年主持道人还俗归里,真观历经"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已圮.现仅遗王龙观残墙基石及清代募主题名碑,县道会司真观记事碑2座.
  (3)药王庙位于县城南27公里,北展村西一土埠北端.传为唐太宗东征时随营兽医所葬之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修庙宇,碑记"药王,唐之良医也,姓邓名阁字清云",故称"药王庙".庙宇座北面南,3间广厦,青石砌基,二椽重梁,前廊四栋彩绘盘龙立柱擎檐,气势阔宏.庙内药王端坐正中石供上,高盈丈,眼光,耳光娘娘侍立左右.东西侧各有文臣,武将2尊.广厦东西各筑耳房3间,传为医,药之所.青砖院墙,南墙中间为古式庙门楼.院当中有罩顶石火池2方并立,四角巨柏各1棵;耳房前有钟,鼓亭各1座.院外,北有柏林一片,南于庙门西有古槐一棵,围盈五尺.原每逢农历三月十五,九月初九庙会,自清光绪三十年,北展兴山会,遂易为农历四月初八,十月初十.解放后,破除迷信,庙宇几经拆圮,仅存北墙部分基石,清重修庙宇记碑亦残缺不全.
  (4)昭贤庙位于昌乐城东5公里,昌(乐)潍(坊)公路南侧孤山北峰上,俗称孤山庙.始建年月失考.北大殿阔3间,北侧石基高盈丈,殿高绰二丈,为二层砖,石,木结构.上层为文昌阁,有伯夷,叔齐(据《史记·列传》载,为商朝孤竹君之二子,互让王位,为世人所敬重)塑像,阁内东北方有木梯与下层相通.下层有孤山爷手持笏塑像端坐其中.北大殿西,毗连三间偏殿,内供泥塑,木刻神像数尊.四周青砖院墙,正南山门,院中有四方水池,十几棵劲松.解放后,经"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庙拆圮,尚余北侧基石和《敕封广陵侯碑记》残片及《昭贤庙诗》碑一座.诗碑系明弘治庚戌(1490年)立春后二日山东按察司副使赵鹤龄书,诗文如下:只为身言世道关,至今血食在孤山.谏周叩马终甘饿,逊国潜纵永不还.盛德全仁兼尽义,清风立懦更廉顽.贤祠岂独春秋祀,千古名芳宇宙间.诗文内容赞颂了商朝孤竹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谦虚让国,不图名利的品格和气节.该庙清代逢农历六月初一香火盛大,民国初期四县来祭祀者达几千余众.
  3,古墓葬
  昌乐古墓众多,历史上多已被盗掘.现在较著名的有:
  (1)丹朱冢 位于尧沟镇后北郝村东北300米处,墓基面积约1400平方米,高30米,相传为帝尧之子丹朱之墓.
  (2)东圈汉墓位于朱刘镇东圈村南峨山东北坡小山丘上,北邻胶济铁路,西距县城9公里.墓冢封土高大.1987年12月,由潍坊市博物馆和县文物管理所挖掘清理,系汉菑川国王室成员墓葬.山坡岩石上,凿有竖井式方口墓道,边长4米,深9米,全部用边长1米,厚0.2米石片充填.挖掘发现墓内棺椁,漆器已焚毁,葬品大部被盗,葬制遭破坏.墓道底为南北向通道,两端各一墓室,南墓室约14平方米,有残余木马及马饰件等;北墓室为主室,约25平方米,其东,西,北三面凿有4个耳室(北面2个),总面积28平方米,有残余棺板,残漆器,彩绘陶片,五铢钱,封泥和小件铜器等.铜器皆镀金,有案足,承弓器,铺首等器物和龙,虎,猴,壁虎等铜饰件.其中一铜龙,全长30.5厘米,身净9厘米,首高6.5厘米,尾高11厘米,重13.5千克,形态怪异,龙体长着牛头虎尾凤羽,作匍伏翘尾回首姿势,生动有趣,为难得的艺术珍品.出土的封泥印文为"菑川后府",即菑川国(汉文帝十六所所封,治所在今寿光纪台)王室机构.东圈汉墓周围有古墓十余座,据析这一带应是菑川国王室墓葬区.
  (3)李家庄汉墓 位于红河镇李家庄西北角,两墓并立,墓高8米,墓基35平方米,墓主无考,曾出土过汉画象石.
  (4)王家埠汉墓位于红河镇王家埠村东约200米处,墓高10米,墓基40平方米,墓室全部由汉画象石组成,室长8米,宽3米,为东汉时期画象石墓.
  (5)三冢子汉墓位于崔家庄镇三冢子村西北150米处.原为三墓并立,"文化大革命"期间两墓遭破坏,现仅存一墓.遭破坏的墓室为砖石结构,石门雕有人首蛇身图案,门楣有浅浮雕卧鹿,线条流畅,造形生动.墓室内曾出土大量陶器和五铢钱.
  (6)岳家河东周墓葬区位于南郝镇岳家河村西北角,与村衔接.1977年由昌潍地区文物管理组组织抢救清理发掘,面积约3000平方米.清理中,小型墓葬57座,出土文物400余件.墓扩均为长方形土坑,有的有积石保护棺椁,无积石的筑有二层台,墓底部多有腰坑,内殉狗一只.中型墓均为一棺一椁,小型墓多为土坑.所有的墓皆为单身葬,分东西或南北两个方向,葬式多为仰身直肢,有的两手交叉放于腹部,小型墓多为下肢曲肢葬式.随葬品多寡不一,多者20—30件,少者2—3件.其中铜器有鼎,盘,匜,剑,戈,矛,镞等;陶器有春秋时期的绳纹鬲,各种素面的豆和罐,晚期彩绘的鼎,豆,壶,敦,匜,盒,盘等明器;骨器有笄,梳,盒等.岳家河东周墓群的发掘,在昌乐历史上是第一次,为研究东周时期的社会风俗,阶级关系,提供了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4,古石刻
  (1)窦公渠碑记唐嗣圣元年(684)县令窦倓调动民众在营丘故城(马宋镇古城村)东北兴修水渠,引白浪河水灌溉农田事迹的石碑.原立在营丘故城北门外,1983年11月人民政府将其移立于今古城村东北角,筑碑座,护墩和周围栏杆加以保护.碑高1.36米,宽0.67米,碑阳正中刻楷体大字"窦公渠";右刻有"按邑乘唐嗣圣元年窦公讳倓来令北海于营陵故城东北穿渠引白浪河水以溉民田获利甚溥迄今千余年未有碑记兹因建舆梁通渠水居民追思旧德佥议刻石志之永矢弗谖云;左刻"大清宣统二年四月中浣".这表明当时古城一带和今潍坊市坊子区陈,张官庄一带均受其益,至今河头乡小北庄东,古城村北仍遗有所凿渠形.
  (2)霜麦碑记 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立于安丘西乡木梁台(今属昌乐红河镇)道观前的记事碑.它真实地记录了清代三次陨霜杀麦竟获丰收的事实,使人们知道"倒春寒"气候并不可怕.由于受时代的局限,碑文结尾"生逢盛世,转祸为福,是可书之,以示将来"是没有道理的.该碑高1.41米,宽0.69米,教谕孙垣霭撰文,庠生刘升阶书,乡民公立.碑阳,上横书"霜麦碑记".下为竖排楷体碑文:"孔子作春秋,书祥者少,而书变者多.星陨则书,石陨则书,雨雹霜陨之灾更无不书,历代史沿以为例.草木华实非其时者必书,凡此示警也,曷警乎尔有祥书祥,放意肆志,祥者不果祥也;有变书变,谨小慎微,变者不终变也.我朝康熙十三年(1674年)四月,陨霜杀麦后竟大获,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陨霜杀麦后仍大获.迄今,光绪辛卯(1891年)三月既望,又经霜陨,麦苗多枯,人皆以为忧,恐无年也,又转为有年.天道难测,而人心知惧,遇祥不可以为祥,遇变亦不必果成变也,生逢盛世,转祸为福,是可书之,以示将来."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11月,昌乐镇西尖庄村东,立霜麦碑一座,高1.2米,宽0.55米,记述了同样的气象事实.(注:碑文内公元纪年和标点符号,为编者所加.)
  (3)逄萌墓碑位于今河头乡古城村南,明万历甲午(1594年)建,后明崇祯,清康熙,清光绪三度重修,是纪念汉隐士逄萌的石碑.碑高1.22米,宽0.655米,碑阳四周有线刻回形纹镶边,居中刻楷体大字"汉隐士逄萌墓";右侧刻中楷4行,记建立和重修年代及主持人.1985年夏,河头乡人民政府立"汉隐士逄萌墓道碑"于该碑之右.逄萌字子康,北海都昌人,家贫,初为亭长,后去长安任职.一生不畏权贵,正义爱国,高风亮节,人人尊崇,《后汉书》有传.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春,王莽纂权野心日甚,陷杀汉室忠臣,其子王宇因反暴虐也遭杀害,逄萌愤然挂冠东都城门外,携室隐于辽东,后因讽嘲王莽新朝,又先后隐居崂山,北海营丘故城,死后葬于古城.
  (4)赵池墓志铭昌乐北关赵氏祖茔出土,碑高0.65米,宽1.09米,厚0.11米.青色石灰岩石质,碑身对合,束两道铁箍.碑阳刻楷书:"明中宪大夫知河南汝宁府事前浙江道监察御史继山赵公墓志铭",7行27字,字径9厘米.墓志刻楷书40行,满行32字,除空格计955字,字径1.5厘米.由北海进士,兵部尚书刘应节撰文,北海进士,吏科左给事中齐一经书丹,北海进士,文林郎工科左给事中姚德重篆额,字体娟秀,刻工精细,四周还阴刻藻纹镶边.赵池,字道函,号继山,昌乐北隅社(今昌乐北关)人,明隆庆戊辰(1568年)进士,任河南汝宁知府时,秉公理政,诛暴安良,一郡称治,辛劳致疾,死在任上,士民立祠纪念.铭文与清嘉庆《昌乐县志》传记,二者互证,当合史实,墓志铭撰文,书丹,篆额皆出自社会名流之手,具有较重要的史料和书艺价值.
  (三)历史事件
  1,"功劳炮"首战高崖 1944年12月15日,鲁中一团在地方部队和民兵的密切配合下,强攻高崖日伪据点.伪军1个连凭借"明楼"坚固工事负隅顽抗.八路军用在葛庄战斗中缴获的日军"四一"式山炮轰击"明楼",歼灭"明楼"守敌后,部队乘胜围攻西岭日军据点,歼敌100余人,高崖宣告解放.此山炮被命名为"功劳炮",现存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
  2,命名"世范山" 1945年6月8日,鲁中军区二团消灭驻守鄌郚的日军1个小队和伪军一部.鲁中军区一团一营强攻张天佐部盘踞的杏山子据点.战斗英雄曹世范率突击队冲入敌阵,夺取迫击炮1门,步枪数支,曹世范在战斗中负伤,不久牺牲,鲁中军区发布命令,将杏山子命名为"世范山".
  3,小善地惨案 1938年2月,盘踞乔官据点的日军三花小队,曾受到小善地村抗日群众两次袭击,打死打伤日军10余名.2月18,19日,日伪军40余人,突然包围小善地村,杀害无辜群众20余人,伤6人,烧毁房屋296间,抓走大小善地青壮年10人,翌日,在乔官村南枪杀大小善地两村群众7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小善地惨案".
  4,大桥惨案 1938年农历五月二十七日,日寇突然闯进朱刘镇大桥村,掳去青壮年15名修补铁路.待铁路修补好后,突然,用机枪扫射,使15人除张锡富重伤,侥幸未死去,其余全部被害.接着又进村烧杀抢掳,将全村夷为平地,解放后村民将此事树碑铭记.
  大桥惨案碑文
  永记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七日(古历)
  国民党蒋介石统治中国时期,对人民敲诈勒索,弄得民不聊生.当日寇侵略中国时,蒋介石非但不加抵抗,反而认敌为友,相互勾结狼狈为奸,他们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实行"三光"(杀光,烧光,抢光)政策,将我广大劳动人民抛进了水深火热之中.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七日(古历),日寇进入我村烧杀抢劫为所欲为,强迫我十五名群众给其修补铁道,待铁道修好后,将王继业,李善广,张志友,张志忠,张好德,张迎喜,张迎吉,张迎哲,王德增,张好生,张义升,张其田,张锡富,张志仁,王德成等十五人赶入北沟,凶残的日寇用机枪大肆屠杀,除张锡富装死逃生外,其余全被枪杀,但张锡富终因受惊致死.狠毒的日寇屠杀我群众之后,并未罢休,又在村内到处放火,全村共有房屋一百一十间就烧掉七十五间,其中张好德,王德福,张集田,张好顺等四户的房屋被烧得寸草未余,我善良的父老兄弟就这样无故被杀,当时北沟变成了血沟,村内变成了血海,鸡乱飞,狗狂咬,人心惶惶,哭声连天,似此惨案怎不使人闻声落泪呢!此事过后,王继成之妻王刘氏,张锡富之妻张刘氏,亦因受惊得病而死,全村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流浪四方,无家可归,我村二十三户致使两户逃往东北,七户到异乡为乞,其余各户皆投亲奔友,村内仅剩老妪一人,使山明水秀之村变为废墟.
  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打垮了日寇和国民党蒋介石,人民死而复生随之重建家园,新盖房屋三十六间,家具,农具一般俱全,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但这刻骨仇恨应世代相传,千年万载永记心头.
  大桥村支部
  大桥村大队委员会全体社员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立
  (四)历史人物
  徐干(170—217) 字伟长,北海剧县人,东汉末著名哲学家,文学家,与孔融,陈琳,阮瑀,应瑒,刘桢,王粲为"建安七子".他自幼勤奋好学,童年能"诵文数十万言",少年便"五经悉载于口,博览传记,言则成章,操翰成文."徐干的著作,多已散佚,仅有散文集《中论》传世.这本书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哲学思想.至今,《中论》对于研究古代哲学思想,仍具有重要价值.
  王猛(325—375) 字景略,北海剧人,十六国时前秦丞相.猛少时家世寒素,以卖畚箕为生.他清高自重,气度恢宏,崇尚实效,不务虚名,博学强记,好读兵书.对庸俗之辈不屑一顾,"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他悠然自得,毫不在意.后赵侍中徐统,欲聘以官,他坚辞不受.隐居于华阴山,"怀佐世之志",图远大抱负.
  朱宏仁字完一,号静庵,清丰(今属河南省)人,清雍正元年(1723)中进士,次年任昌乐县令.他博学卓能,廉洁勤政,以兴利除弊为己任,凡利民之事必躬亲力举.害民之弊则严铲不姑,任职昌乐4年,贡献卓著,深受百姓爱戴,其健在时,百姓即在城隍庙为之建立"生祠",虔诚供奉,并立碑铭记其卓著政绩.
  王修 字叔治,三国时魏北海郡营陵县人.为三国时期的忠勇之士.他为官不计个人恩怨,公正行事,深受人们的敬重.
  窦倓唐朝嗣圣元年(684)任北海县(治所在今昌乐县马宋镇古城村)令,体恤民情,重视农业,德高望重.任职期间,他见境内干旱少雨,易受旱灾威胁,亲自勘察设计,带领百姓在营丘城东北开挖一条渠道.蜿蜒曲折50多里,引白浪河水灌溉农田,使农作物大幅度增产,发展了经济,改善了百姓生活.该渠是县内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之发端,后人称之为"窦公渠"并立碑纪念.其碑现仍树立在马宋镇古城村东北窦公渠旧址.
  赵池字道涵,昌乐人.明嘉靖四十年(1561)中举人,隆庆二年(1568)中进士,授行人司行取御史.曾升任河南汝宁府知府,保护支持善良百姓,打击豪绅恶霸,清正廉明,政绩卓著,病死后,百姓为他建祠,定时祭祀.
  王裒字伟元,三国时魏北海郡营陵县人.其父被司马昭杀害,他对父亲的被害十分痛心.便隐居起来,教书为生,朝廷再三召他出来做官,他始终不出.他在父亲坟旁盖了一间茅屋,住在那里,经常扶着坟前的松树痛哭.他母亲在世时害怕打雷,死后,每遇雷雨天气,他就跑到母亲的墓地去,说:"娘,你不用害怕,你儿子王裒在这里和你作伴呢!"他读诗,每读到孝敬父母的"《蓼莪篇》"就哭起来,看门人怕他哭伤身体,就偷偷把"《蓼莪篇》"从他常读的诗本上抽去了.后人称颂他为二十四孝子之一.
  阎世绳(1633—1706) 字宝贻,号丹崖,昌乐县马宋镇人.3岁随母逃荒到淳于落脚.他自幼勤奋好学,16岁中秀才,次年府试第一,吃禀米:清康熙十一年(1672)中举人,康熙十五年(1676)中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詹事府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修撰;康熙十七年(1678)已未科会试同考官,次年特简春闱同考官,承担礼,吏两部应办要事,不以位貌取人,坚持唯才是用,招纳众多贤士,深受康熙帝赞赏.他曾因解释《易经》有功,被康熙帝赐为"先人甲子校阅",钦点皇太子讲官,讲学东宫.后编成"会典",受赐宴乾清宫,与汉满大学士,六部正卿,翰林院掌院学士同宴.因办事稳妥周到,不出纰缪,深得皇帝信赖,被用皇太后名义诰授奉直大夫.
  刘建(1917—1957) 曾用名刘善新,昌乐县高崖镇泊庄人.1938年10月参加八路军,任山东纵队第八支队第四独立团团部秘书.1939年3月,加入,随即由淄博特委书记魏思文派遣,与张永杰一起打入伪山东第八专区保安十团八连(即安丘伪保安十团八连),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任支部委员.同年7月调山东分局第一区委二地委宣传部任宣传干事,12月任二地委秘书.1940年10月至1943年12月,先后任山东分局第七区委秘书,宣传部宣传干事,蒙山工委代理宣传部长,七区党委宣传部干事,副科长,二地委宣传部宣传科长.1944—1947年9月,历任山东鲁中区委四地委宣传部宣传科长,副部长,三地委宣传部长.1947年10月任临朐县委副书记.1948年10月任山东鲁中南区委宣传部教育科长.1949年3月任鲁中南报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新中国成立后,《鲁中南报》于1950年5月停刊,刘建调济南工作,创办《农村大众》报,任总编辑.1952年3月任《大众日报》社副社长兼第一总编辑,主持报社工作.1956年9月出席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山东省第一届委员会上,当选为省委委员.
  刘善本(1915—1968) 昌乐县高崖镇泊庄人.出身书香世家,自幼好学善思,敢于发表见解.1932年,考入北大附中,时值"九.一八"事变,出于爱国热忱,萌生航空救国思想,于1935年入读国民党杭州笕桥航空学校,毕业后任国民党空军第八大队作占参谋,几次飞赴抗日战场.后来部队奉行蒋介石不抵抗主义,向后方撤退,刘善本甚感痛心.1945年刘善本赴美深造后,驾机归国途中,又被"就地待命"的命令滞留在卡拉奇6个多月,反动当局之心昭然.其间,刘善本阅读了《资本论》和《西行漫记》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斗争史实,激发了他弃暗投明的强烈愿望.1946年6月26日,他请缨由昆明往成都运军火,驾机直抵延安.刘善本的义举,受到党中央和延安军民的热烈欢迎.1946年9月,刘善本参与创办人民军队第一所航空学校,任副校长;1947年创办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任校长,为人民空军的建设作出重大贡献.1949年2月,中央批准其为党员.刘善本历任航空兵某部师长,空军军训部第二部长,空军学院领航系主任,副教育长.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少将.他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国防委员会委员."文化大革命"中,刘善本与林彪反革命集团进行了英勇无畏的斗争,1968年3月10日被林彪反革命集团迫害致死.1975年中央为其召开追悼大会,追认为革命烈士,高度评价了他光荣的业绩.
  (五)历史典故
  姜太公与钓鱼台姜太公好钓鱼,民间广为流传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俗语,说的是姜太公在纣王当政时,因怀才不遇,隐居于陕西渭水河边,由于对当时社会不满,便常常用无饵的直钩在水面三尺以上钓鱼,并说"负命者上钩来",常有过路的樵夫笑他,他却念念有词地说"短杆长线守磻溪,这个机关哪个知,只钓当朝君与臣,何尝意在水中鱼 "后来周文王派两个儿子去访他,他闭眼念叨:"钓钓钓,钓钓钓,大鱼不到小鱼到!"不予理睬.周文王只得亲自来访,他才应邀出师,构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文王访贤"的故事.后姜太公辅佐周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建都营丘.受封以后,姜太公仍然喜欢钓鱼,繁忙的政务之余,常持钓杆到白浪河边钓鱼,一钓就是大半天.此时,他虽用垂钓挂饵钓鱼,但仍意不在水中鱼,而在借钓鱼清静,谋划政务,治理齐国,偶尔钓到几条鱼,也不带回,而是临走分送给附近百姓吃.日久天长,附近百姓熟悉了太公钓鱼情况,在他专心垂钓,思谋政事时,就远远避开,不去打扰,只到中午时纷纷前去送汤送饭.太公便趁机和百姓攀谈,探访民情,制订国策.久而久之,百姓把太公坐钓的土台称作钓鱼台,就近的那村也改称"钓鱼台",这村名一直沿袭至今.
  太公每来钓鱼,还常抽空到百姓家里走访.每次走访,总要根据实际情况,为民办好事,办实事.遇有民事案件,太公总是就地认真公处,抑恶扬善,护佑善良百姓.天长日久,太公成了百姓心目中的保护神.以致姜太公故去以后,有的农户别出心裁,在大门外墙上写上"太公在此"字样,图个太公保护,家泰体安.后来又进一步把墨写发展为砖刻,用一新整砖竖刻"太公在此"镶嵌在大门外墙上.起初只钓鱼台一村百姓这样,后逐渐向四乡辐射蔓延,竟成风俗,延遍全县.直到今天,昌乐境内仍流传这一风俗,不少村户大门旁边镶嵌的"太公在此"砖刻随处可见.
  二,地理文化
  (一)区域地理特征
  1,地质
  昌乐县位于山东省中部,鲁中隆断区边缘和沂沭断裂带上,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元古代以前吕梁运动期间,随着泰山升起,基岩是花岗片麻岩.古生代加里东运动和渤海西运动期间,海水自北向南淹进,在城关,朱刘,唐吾,高崖,崔家庄等地沉积了厚度很不均匀的寒武,奥陶系灰岩和石炭系砂页岩.中生代燕山运动期间,孤山以南(大致沿今潍蒋路一线)发生大规模断裂凹陷,并伴有岩浆运动,形成白垩纪的砂页岩和凝灰岩.新生代喜马拉雅山运动,中西部北岩,乔官,五图玄武岩喷发,形成方山,乔山,车罗顶等大小山峰.
  2,地形
  境内地貌分为低山,丘陵,平原三大类型.其中,山地133,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2,9%;丘陵474,1平方公里,占45.9%;平原425.6平方公里,占41.2%.平原低地分据县境南北两端,成对称分布.北是尧沟,城关,朱刘,南郝等地的山前平原区,由丹,桂河冲洪积而成,表层大部为第四系风成黄土(粉土质亚粘土)覆盖,基岩主要是灰岩和玄武岩,布有山前倾斜平地,山前缓平地,微斜平地,环丘等微地貌;南是包庄,平原地的冲积平原区,主要是古老变质岩分布,土地肥沃,水源丰足.
  县境东南部为侵蚀丘岭区,除个别山头(马驹岭,大崖埠顶)超过200米外,一般都在150米左右.有青风岭,大庄岭,王家岭,三丈崖岭,马宋岭,吉阿岭,皇庄岭等,散布在高崖,红河,朱汉,马宋,阿陀,崔家庄等镇.山岭坡度平缓,脉络明显,从岭顶依次排布有荒岭坡,岭坡梯田,近山阶地,倾斜平地等微地貌,岭间分布较开阔的平地,水资源较丰富,土层深厚.
  3,山脉
  境内打鼓山,方山,乔山,黄山,孤山,蟠龙山6大山系均属沂山山系.自西南向东北绵亘县境中部.有大小山头63座.海拔均在400米以下,散布在五图,乔官,北岩,玄武岩,砂页岩,火山岩等出露地表构成.布有石质山岭,荒坡地,沿河阶地,坡麓梯田,近山阶地,沟谷梯田等微地貌.
  (二)经济概况
  境内地表地下淡水资源总量为14735.2万立方,林地面积23533.1公顷,矿产资源最名贵的为蓝宝石,中北部六镇350平方公里范围内总储量在5000万克拉以上,具有易开采,颗粒大,加工价值高等特点,数量质量均列全国之冠.石灰石,煤,铜,粘土,石英石,沙金等储量也都很丰富.农业主产小麦,玉米,地瓜,黄豆,棉花,花生,蚕桑等,突出特产为西瓜,蔬菜.昌乐西瓜闻名遐迩,享誉全国,获准为中央特需瓜生产基地.全年生产西瓜30万吨,供销全国各地.近年县内大棚蔬菜异军突起,年产78万吨,常年供应全国.干鲜果品年产55753吨.共有耕地面积51803公顷,大中小型水库109座,塘坝428座,机井7500眼.有效灌溉面积41710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80.5 %.2005年粮食总产20万吨,肉类总产量10.4万吨,水产品总产量为650吨.粮经比例为50.2:49.8,农业增加值实现1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96.56元.
  县内工业资源丰富,工业门类齐全,拥有油漆,矿机,造纸,水泥,酿造,乐器等50余个门类,2689家,其中有规模以上企业173家,总产值112亿元.与12个国家开展了贸易往来,年出口额12214万美元.全县年客运量209万人,货运量1018万吨.全县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2个,建筑总产值31996.8万元.
  胶济铁路1902年修至县境,1904年通车,境内长19.5公里,设三站.309国道境内长20.92公里.济青高速公路境内9.2公里,设昌乐,尧沟两个出口.济青公路横穿县境中部,大(家洼)沂(水)公路,朱(刘)红(河)路纵贯县境南北,另有多条县乡路连接各镇,村.现各类公路共684公里,其中硬化437公里,交通十分方便.
  (三)地理景观
  昌乐环境优越,景色秀丽,古有剧县春晴,营丘,石花飞,黄村熟,龙洞云开,马山雪霁,孤峰夕照,方水朝烟等八景,近年所发现团山子运古火山口,北岩古火山群更是如此罕见,异彩纷呈,吸引得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1,团山子远古火山口位于县城南22公里昌高路东侧,相对高度50多米,原为山包,近年群众开山打石,打出了一火山喷发口剖面,成为全国罕见的远古火山口.
  火山口深20多米,直径60多米,东壁剖面喷发纹理最清晰,很象一把倒置的巨大磁石所吸引,直指苍穹,如万箭齐发射昊天,形象地记录着当年熔岩喷发时的壮烈气势,充分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据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考评认定:此火山口为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距今约1800万年,这座火山口的发现,对地球物理和地震科学研究有很大参考价值,成为一处颇具吸引力的旅游景点,国内几十家报刊发表文章图片予以介绍,招来众多观光游客.
  远古火山口的喷发,为团山子周围孕育了丰富的优质矿泉水和蓝宝石.经有关部门鉴定:该地区矿泉水甘冽爽口,无菌无毒,含有锶,硅,锂等20多种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具有软化血管,防止心血疾病,抗癌防癌等功效,是理想的健身饮料.蓝宝石遍布周围11个乡镇350多平方公里,数量和质量均在全国已发现的5个蓝宝石矿区中名列首位.所产宝石,颜色正,净度大,品位高,三色性特异显著.昌乐县已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快步发展起了蓝宝石开采,加工,销售一整套产业体系,年加工宝石五百万克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远渡重洋,走出国门,换取外汇.
  2,北岩镇郝家沟古火山群由于团山子古火山口的发现,人们逐渐认识到,周围400多平方公里内的黄山,隋姑山,鏊子山,卧虎山,蝎子山,桃花山等百多座山头,均由火山喷发而形成,构成了一个宏大,壮观的古火山群.随着不断的开山采石,越来越多的山头显现出当年熔岩喷发时的雄姿.其中北岩镇郝家沟村周围的几个山头开采量大,火山口颈明显,喷发纹理清晰,整体形象优美,是人们学习地质知识,认识火山爆发的典型教材,旅游休闲,愉悦身心的理想去处.
  (四)名特土产
  昌乐地方名吃有其特色.如高崖炸鸡,蒸鸡白菜都被评为潍坊名吃,山东省名吃,最享盛誉者当为马宋饼,《大众日报》曾冠以"齐鲁一绝"介绍过.
  1,马宋饼是用淡盐水和面,水多面软,软得几乎能淌.面和好后先放起来"醒"一个多时辰再擀,一般是斤面擀两张,每张直径50厘米左右,分三层,层层施油,烙成后,卷拿为一张,抻起来一抖擞即散为三页,各页都薄得近乎透明,却厚薄均匀而无窟窿.烙花细碎均匀,熟而不糊,吃起来柔有筋力,松软可口,油丰而不腻,微咸透清香,越嚼越香,开人胃口.近年,马宋饼相继被评为潍坊名吃,山东省名吃,中华名小吃.
  2,全鸡上世纪80年代新兴"全鸡",初在朱刘镇侯家庄一家,后很快以其独特风味而迅猛发展起来,遍及全县并辐射向县外,远方.
  三,乡土文化
  昌乐风土人情,文体活动,民间工艺,民居,服饰都与周边地区相近.
  (一)方言文化
  由于环境的滋润和便利交通的薰染,昌乐语言既有自己的特点,又有较强的吸溶性.总体离普通话较近,周边与四邻互溶.突出特点是发音朴实,重浓.唯东部语言舌尖音,儿化韵较多.地方特色较强的词语有:
  刚,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很""非常".如"刚冷"即非常冷.
  着,相当于"太",有"过于……"的意思."作业着多"(作业太多了,作业过于多了).
  怪,与"刚","着"同义."怪脏"(刚脏,着脏).
  真,较"刚"文明些."真勤快"(刚着勤快).
  毡,与刚,着,顶构成了程度序列.毡多,多了点;刚多,很多;着多,太多了;顶多,最多.
  毛,与"刚"同义,但用于贬义,多修饰脏,臭,辣,酸,苦等.
  死,相当于"很"或"特别",用于贬义."这桌子死沉死沉的"(讨厌桌子特别沉重).
  大,义与"很"相近,多用于褒义.一般用在迭音形容词前,如"大高高"(很高很高的),"大胖胖"(很胖很胖的).
  张,代表"这样";囊,代表"那样".名词的词尾加"子",如"萝卜头子".
  
  (二)传统文艺体育
  悠久历史孕育了灿烂文化.境内有班常演的有京剧,吕剧,茂腔,河北梆子等多剧种.京剧尤盛.此外还有跑龙,踩高跷,舞狮子,跑旱船,跑驴害多种文娱形式也是遍及全县.每逢春节更为活跃,常有多种类型的度堂,会堂.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禁止转载 ┊ ┊打印┊

排行榜

加载中,请稍候......

潍坊寻泉记(二)

后一篇:山东奇姓大搜素:仝、智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 潍坊寻泉记(二)

    后一篇 >山东奇姓大搜素:仝、智

    昌乐县地名语词文化内涵:https://www.2ndflr.com/dm/changlexian/935974.html

    相关问答

    更多相关昌乐县属于哪,请关注云南地方旅游网:https://www.2ndflr.com

    周边城市地名

     潍城区   安丘   高密   昌邑   寒亭区   坊子区   奎文区   临朐县   昌乐县   青州   诸城   寿光  

    推荐地名

     陶陶巴尼奥   贝凯什乔包   维斯普雷姆   凯奇凯梅特   久尔   凯奇盖梅特   德国   柏林   阿伦   埃森   波恩   波鸿   策勒   德绍   迪伦   格拉   哈根   哈雷   哈姆   埃姆登   奥芬堡   班贝格   波茨坦   不来梅   茨维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