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西南地方旅游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名 > 中国 > 西南地区 > 西藏 > 那曲地区 > 嘉黎县 >

团嘉黎县委

更新时间:2017-10-11 14:25:58www.2ndflr.com云南旅行社123

  嘉黎县地处念青唐古拉山与唐古拉山之间,是藏北高原与藏东部高山峡谷的结合地带,属于典型的高原山地,平均海拔 4500米。
不论从现在还是历史上,嘉黎都是一个久为人知的地方。不仅由于它是西藏历史上一些重大战役的古战场,也更是由于它是明清以来通往拉萨的必经之路,常有商旅、官差过往。清政府在平息准噶尔蒙古之乱后,曾派绿营官兵常驻嘉黎。
正是因为嘉黎县有着较悠久的历史,加之独特的人文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在那曲地区可以说是具有综合性、杂合性的一个可以开发的旅游区。

基本情况
嘉黎于1959年7月置县,辖10个乡镇(2镇8乡),123个村(居)委会,361个自然村,总人口约28086人。全县国土总面积13244平方公里,草场总面积1982.58万亩,原始森林2.28万亩,耕地面积5000多亩。平均海拔4500米,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年平均气温—0.9摄氏度,气候干燥,高寒缺氧,经常遭受雪灾、风灾、水灾等自然灾害。全县经济基础以牧业为主,兼有农林等。农牧区基础设施和经济基础仍然十分薄弱,是原全区五个国定贫困县之一,1998年,基本解决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资源十分丰富,有畜牧、中药材、矿产、旅游等资源。嘉黎县也是十一世班禅和七世热振活佛的诞生地。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多年来县委、县府始终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中心,以深化农牧区发展为目标,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团结带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实进取,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化。进一步落实农牧民五条增收措施,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至2006年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 GDP )完成 17956.41 万元,同比增长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4407.71 万元,同比增长9.8%,第二产业增加值 3508.5 万元,同比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 10040.2万元,同比增长9.5%。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990.36万元;消费品零售总额4693.7万元,同比增长17.8%,地方财政组织收入327万元,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269万元的21%。其中税类收入完成249万元,非税类收入78万元,分别占县内生产总值的1.39%和0.4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445.2元,同比增长17.4%;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2013.9元,同比增长4.2%,农牧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虫草产量2748.7公斤,实现收入4397.42万元。乡镇企业产值620万元,多种经营收入4026.36万元。荣获了那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评第二名,自治区向巴平措主席在我县视察工作期间,对全年经济社会各方面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邮电通讯业:嘉黎县邮电通讯业发展较快。到2003年底,固定电话用户达611户,移动用户536户,电信局共完成营业额79万余元。在2003年完成“十五”农话工程,解决了10个乡(镇)的通讯问题。
  财政金融:嘉黎县地方财政收入微薄,主要财政来源于国家拨款。2003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为162.3万元。县城设有农行县支行一家,2003年各类存款余额突破4643万元,全年发放各类贷款4170万元。
  文化旅游产业:嘉黎县文化旅游产业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全县精神文化娱乐相对落后,旅游方面,嘉黎县拥有藏东地区独一无二的高原峡谷风景和高原生态旅游资源,但是由于交通和基础设施等条件的影响目前旅游资源都处于为开发状态,在今后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 
自然资源 
 嘉黎县自然资源特别丰富,尤其是畜牧资源,有西藏三打优良牛种之一的“娘亚牛”,同时还有大量的山羊、绵羊、牦牛等。矿产资源方面,铅锌矿、水晶矿等都有待于开发。全县森林资源丰富,拥有2.28万亩原始森林,而且境内还有药材500多种,其中以冬虫夏草、红景天,麝香等名贵中药材最具特色。旅游资源,尼屋大峡谷拥有整个藏东地区独特的高原峡谷风景,同时具有喜玛拉雅山脉林芝地区原始森林地带向那曲高原草原地带缓的独特旅游风景。 
自然气候 
 嘉黎县属于高原大陆性其后,从西北向东南变化,差异较大。年平均气温为—— 0.2℃。一月份平均气温10.5℃,七月份平均气温为9.3℃,历年来最高气温为21.3℃,最低气温为-32.5℃,昼夜温差平均为12.8℃ ,年相对无霜期为78天,出现在6月份至7月份,无绝对无霜期。年日照2344.9小时。年降水量为746.9mm,蒸发量为535.5mm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月至9月份。由于受地势的影响,西北部几个乡气候寒冷,冬季长达半年,年温度在0℃以下,冬春季风大雪多,是藏北地区降中心之一,全按无绝对无霜期。南部的忠义乡,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空气湿润,山顶是终年不化的白雪,山腰是茂密的森林,山脚下是四季常青的山地,素有“藏北小江南”之称。 
县城概况 
 嘉黎县城经历了三次搬迁,其一为拉里,其二为达玛,其三为现址阿扎。现嘉黎县所在地又叫亚昂尔,北面的山坡上长满了松神树,山后有泽那神湖(又叫金刚菩神湖),南面的雪峰为胜乐本尊(又叫千佛山),因为此山上怪石林立,仔细看模糊可以看出如一座座佛的座像,尤其是在夕阳西下时,傍晚的阳光给这些佛像镀上了一层金色,更显现出此山的威严及众神的肃穆。西面的山脉是护法神峰,并有松石大神湖(秘文菩神湖),东面有泽嘎尔神湖(观世音神湖),这三个湖都有湖马、湖羊、湖牛的传说。其中泽嘎尔神湖最多,而且还有湖中出现神战的传说。
关于这三湖的形成,有两个流传最广的传说,一是相传太湖有一神鱼,不愿受水域的限制,欲向佛祖倾诉不公。一日便口含清水,腾空而出,一路西行,当行至现嘉黎县时,发现其间闪耀祥光,以为已到仙境,不由放声大笑,忘了自己是终究是鱼类,需以水生存,将口中的清水从两口角撒出,遂成泽那神湖、松石大神湖,而身上的水沿尾鳍滴下,遂成泽嘎尔神湖。鱼身为山。另一说为,泽嘎尔神湖中有一神鱼,时常跃出水面,眺望常到嘉黎县西部牧场放牧的少女,一日终于忍不住欲前往倾诉自己的情怀,就在接近那少女时,少女化成巨剑挡在其面前,此鱼为此后悔不已,怨自己修行不够,眼角流出两滴泪来,便形成了现在的泽那神湖、松石大神湖。此鱼也就化成了如今县城后长满了松神树那座山坡。
  旅游概况:白地与绿草
当年一位西方学者斯文 .赫定在上世纪初第一个十年里,首次以另一种眼光审视这片土地时,只给他留下了“大片白地”的印象(见《亚洲腹地旅行记》)。确实,在冬季来到藏北,无疑会是铺天盖地的白色。念青唐古拉山与唐古拉山头戴冰雪冠冕,尤如神祗始终保佑着这片广漠的土地,整个藏北高原只留下永无休止的风声,牛羊在雪中无助地觅食。但牧民们的热情却将整个高原增添了无限生机。藏北高原上的牧民,身着大红大紫的藏袍,在高原风声及豪放的歌声的伴奏下,集体跳起了圈圈舞。
   而夏季,一片绿色径直延伸,天蓝草绿,不亚于《回到拉萨》中歌唱的情景,牛羊在辽阔的草原上悠闲的吃草,与天上的倏忽而去的流云相呼应。毕竟地处海拔 5000米左右,山顶始终白雪皑皑,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进入嘉黎,一路上可以感受到白地与绿草给你的震憾,同时也可以感受到藏北高原较为完好地保有的自然界与人文界的原风景。从那曲到嘉黎县的 210公里的漫漫路途上,要经过三个乡(现只有两个)分别是林堤、多拉(已与2002年撤销并入措多乡)、夏玛。沿途很远才能遇见一个村庄,村庄上始终都有炊烟缭绕,四处飘散着酥油的清香。当然,一路上可见的还有大大小小的雪峰与镶嵌其间众多的湖泊,以及或潺潺、或哗哗的河流。
   嘉黎茶马古道: 这条由著名学者李旭率先提出概念的国家地理大发现,也许是世界上最高最险峻最神奇的道路,由横断山脉东侧的云南和四川的茶叶产地出发,穿越横断山脉以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砻江向西延伸,跨越中国最大的两个高原(青藏高原和云南高原),最后通向喜马拉雅山南部的印度次大陆。
   嘉黎县就是茶马古道南线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交通要冲,穿越嘉黎县的茶马古道共有两个分支,九个驿站。分别是从昌都边坝县入境至拉萨,从比如县、索县入境至拉萨。其一是从查曲卡,经拉日果、阿扎、果列、进入工布江达县;其二是从章若松多,经孜改松多、江尔洪、恰瓦色荣、孜热松多,进入墨竹工卡县。
   自今在其境内尚存很多历史、人文、地理景观。尤其在历史上,这里就是抗日战争中后期大西南后方主要的国际商业通道;解放西藏时,十八军先遣队就是在古道马帮的向导下通过这里直插拉萨;更有当年川边大臣赵尔丰在此惊心动魄抗击英国侵略的悲壮之举,至今后人仍在古道生息繁衍。综观历史,可以这么说,整个嘉黎县域就是在古道马帮的声声蹄急与民族融合中面兴旺发展起来。
   如今,嘉黎县的茶马古道仍然起着贸易往来、交通运输等作用,沿途的风景人文也有待开发。
   ——等待发展的旅游圣地易贡藏布大峡谷 离县城 10公里左右,便进入易贡藏布大峡谷。从高高的恰加山(恰加山从西面看像只绵羊,而从东面看则像块砖茶,山顶终年积雪)下一路延伸至忠义乡,其间共有190余公里,如果不是沟深峡窄,一定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意境,或较之三峡风光则多一分险峻,多一分神秘,也多一分自然原始风味。惟一的遗憾是,目前沿途的公路经常受到洪水、泥石流的侵蚀,而欲在夏秋季前往,则只有翻山越岭。不过沿途风光却不啻于桃源仙境,四、五月间,各种野花竞相开放,各种珍禽野兽在两岸茂密的原始森林中自由生活。尤其是沿途石壁上有许多的佛像,且上下无法攀援,给人以鬼斧神工之感,带给旅游者无限遐想及猜度。目前,这些佛像的形成历史尚无经典的考证,对如何在如此险峻的石壁上雕刻佛像,也无从考据,据当地百姓的说法,这些佛像是自然形成的。这也不由给易贡藏布大峡谷增添了无穷的人文气氛和神秘气氛。
   ——忠义秘境忠义乡 是嘉黎县唯一半农半牧的地区,有其境内有 2660平方公里,97%以上覆盖着原始森林,有“藏北江南、世外桃源”的美誉。其自然风景十分优美,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在原始森林里,古木参天,高山陡峭。总之雪山、森林、农田、河谷,形成了千姿百态的自然风景。其主要风景有依嘎大雪山、巴龙神湖、依嘎大瀑布、杂日大瀑布等。
   忠义乡分为上尼屋、下尼屋两地,上尼屋位于耸立的雪山脚下,下尼屋位于藏东峡谷盆地。上尼屋主要雪山有:夏玉岗嘎以及卡巴久松。所称的卡巴久松的每座雪山前都有湖泊,其中以达绒措和穷赤热瓦措最为有名,流传了湖牛、湖羊、湖马等传说。下尼屋主要以自然风光出名,主要的河流有卡仁藏布、尼屋堆藏布,这都是易贡藏布江的源头。
   ——寺庙拉日寺 是嘉黎县较大的寺庙,系黄教教派,历史隶属甘也是历史较为悠久的寺庙。它位于拉日山山腰,始建于 700年前,期间有较为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也保留了汉藏文化融合及冲撞的历史古迹。在拉日寺的大门上,目前还可清晰地看见“浩气凌宵”四个大大的楷书汉字。
   达孜寺亦属黄教,据说历史上属工布江达县卓拉寺管辖。因其寺保留有一张很古老、很神秘的唐卡,据说,此唐卡曾经能说话。每年藏历十五日,达孜寺都要将其张贴一天,供人观赏,因此也招徕若干僧俗群众前来朝拜。
   ——嘉黎传说
  1、格萨尔王射箭处 传说当年格萨尔王率大军前往魔域征战,途经嘉黎县时,天色已黑,前面隐隐约约出现一支军队,再加上当时风声如战鼓,山上旌旗招展,其首当其冲的魔王骑一匹战马,蠢蠢欲动。于是,格萨尔王张弓搭箭,直到拉得月满弦,“唆”的一声,箭带神光射向那魔王,正中喉头。顿时,一切归于寂然,格萨尔王遂命大军就地宿营。第二日,才发现是一山脉,山上巨石林立,有如千军万马,峥嵘狞目,石中多有被风雪侵蚀的小孔,而靠东石中有一圆洞,粗如圆木,洞壁圆滑,确如箭穿所致。
  2、格萨尔王战马场
  格萨尔王继续前行,途经现嘉黎县措多乡时,发现一石壁,三面环绕,壁仞千尺,如刀砍斧削,其下开阔平坦,易守难攻,于是,格萨尔王遂令驻营,依山而建战马场,并将此地长期作为大军战马供应基地。
   ——嘉黎革命胜地 一九五一年,十八军先遣支队在十八军副政委王其梅率领下和西藏地方政府和谈代表阿沛阿旺晋美、土登列门一道于七月二十五日从昌都出发,经边坝进入嘉黎县,在翻越嘉黎县彭达山时,因此山海拔 6000余米,山顶终年积雪,连运送物资的骡马都不能适应而死伤过半,故把此山称作“死马山”。在距彭达山15里左右的楚拉山,也使我先遣支队受到严峻考验,此山海拔也近6000余米,长途跋涉的解放军战士,因疲劳、饥饿、寒冷等在翻越此山时,伤亡众多,因此把此山称作“死人山”。现两山分别位于县城的东西两侧,从县城可隐约看见两山的峰顶。
   由于先遣队的努力,为十八军进藏提供了准确的路线,使嘉黎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运输站及中间站。之后由十八军五十二师副师长陈子植、副政委阴法唐率领的师直和第二梯队,顺利经嘉黎进入拉萨。并且开通了工布江达与嘉黎的运输线,使得阿沛阿旺晋美在先遣队缺粮时运送的粮食能顺利运抵嘉黎。
   ——嘉黎历史遗迹 从比如的布格拉宗一直到嘉黎县的措多乡,途中有几个站点,分别是桑前松多、动嘎拉、美休,这一条线路上,残留了许多修路的痕迹,多段路面仍留有较深的类似古代马车木轱辘辙印。传说,这条路的修筑系处于唐代文成公主进藏前期,其用途为文成公主进藏运送物资。但由于史料无记载,尚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嘉黎于1959年7月置县,辖10个乡镇,122个行政村居,3996户,总人口约2.44万人。全县国土总面积13244平方公里,草场总面积1151.39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 万亩,原始森林2.28万亩,耕地面积5000多亩。平均海拔4500米,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年平均气温—0.9摄氏度,气候干燥,高寒缺氧,经常遭受雪灾、风灾、水灾等自然灾害。全县经济基础以牧业为主,兼有农林等。农牧区基础设施和经济基础仍然十分薄弱,是原全区五个国定贫困县之一,1998年,基本解决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资源十分丰富,有畜牧、中药材、矿产、旅游等资源。嘉黎县也是十一世班禅和七世热振活佛的诞生地。

团嘉黎县委:https://www.2ndflr.com/dm/jialixian/921250.html

相关问答

更多相关嘉黎县属于哪,请关注云南地方旅游网:https://www.2ndflr.com

周边城市地名

 那曲县   尼玛县   嘉黎县   比如县   聂荣县   安多县   申扎县   索县   班戈县   巴青县  

推荐地名

 马迪亚   上塔库图-上埃塞奎博   莱瑟姆   上德梅拉拉-伯比斯   林登   苏里南   帕拉马里博   新尼克里   尼克里   瓦尼卡   日计里   萨拉马卡   科摩维纳   马罗维纳   帕拉   勃洛克彭都   西帕里维尼   科罗尼   法属圭亚那   卡宴   圣洛朗   圣乔治   澳大利亚   堪培拉   悉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