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西南地方旅游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名 > 中国 > 西南地区 > 西藏 > 昌都地区 > 江达县 >

【昌都地区江达县】波罗记忆:木版雕刻匠人的生活轨迹-西藏频道-人民网

更新时间:2017-10-11 13:36:04www.2ndflr.com云南旅行社67

  波罗木版雕刻数百年来一直享誉藏区。2008年仲秋时节,我们“雪域边线行”采访组从317国道同普段分道,穿过10公里的波罗峡谷地带,沿着多曲河自北而南前行,其间山水相依,高山森林与峡谷地貌交错,美丽异常。走出峡谷不远就到了波罗人传统的雕刻村落,车未进村,便有放学归家的孩童站在路边向我们行着少先队礼,满脸的幸福与调皮。

  在当地文化部门同志的陪同下,我们采访组一行对几个村子进行了采访。无论是在冲桑、古色、外冲村,还是阿当、俄彭村,雕刻艺人们的讲述,仿佛让我们回到了那久远的过去。同时,我们也慢慢掀开了波罗古泽木版雕刻的神秘面纱,聆听这一传统民族雕刻艺术和围绕它发生的美丽动人故事。

  增珠老人与木版雕刻

  我们到达峡谷尽头的冲桑村时,已是下午,但高原太阳的余晖仍包围着整个小山村。随着袅袅升起的炊烟,山水相依的冲桑村看起来有一股别样的味道。63岁的增珠老人,作为村里一直从事雕刻的老艺人,得知我们来采访,早早就站在自家新修好的楼房前等候,让我们很感不安。

江达波罗木版雕刻艺人增珠在雕刻


  虽然已过花甲之年,增珠老人却精神矍铄,脸庞也充满红润光泽。自改革开放后,增珠就开始向父兄学习家传的木版雕刻技艺,并曾远赴拉萨、那曲进行木版雕刻。如增珠一样,在整个波罗,木版雕刻大多家传或师徒相传。由于父兄都是雕刻高手,增珠的雕刻技艺在波罗也是屈指可数的。

  如今,增珠和他的两个儿子一年可以雕刻100多个木版,销往四川德格印经院和石渠县、区内的安多等地,有些还销往拉萨、日喀则。大的可以卖到300元,小的也能卖50元,一年能给家里增加收入1万多元。由于市场有限,增珠和乡亲们只是在农闲季节雕刻,平时出去打工、做些农活补贴家用。

  增珠介绍,地处河谷地带的冲桑、古色、外冲、阿当、俄彭五个村,农牧业极少,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很多群众主要靠雕刻维持生计,因此,5个村中有200多户的男女都会木版雕刻。刻版的原料采用当地盛产的“桦胶树”,选取其中顺直且无疤的树段,经过分割、去除水分后,放在畜粪堆中浸泡,次年再熏烘、刨平,方才用作版胚。木版雕刻工具分大小40余种,工具多以剃刀为主,按刀口直径分类,还有常见的刷子、磨石、牛皮护膝等工具。一个雕刻艺人随身携带的必备雕刻工具就达10余种。

  增珠老人说,由于做工的精细、精美、精致,波罗刻版在现代藏区雕刻刻版中属于精品之列。在制作中,刻版内文首先必须经过享有盛名的藏文书法家书写而成(在纸上手写印刷体),并经两位以上人员严格的内容校对后,将文字用特殊液体印在木板上,并要求在适当阳光下进行晒干,再由雕刻艺人按照原文临摹刻制;出成品后还要经过12次严格校对,在确定无任何错误后,刷上酥油汤晾晒;干后涂上朱砂颜料;最后用一种能防虫蛀的植物熬成水,将成品浸泡、清洗,最后交付工人印刷即成。

  一部经文的木版雕刻工艺流程可细分为裁纸、撰写、内文校对、印刷、临摹雕刻、经文校对、进油、晾晒、兑制朱砂、上色、防护、分页、核对、捆扎包装等十余道工序。上述工序既是流水作业,又相互交叉,有条不紊。

  木版雕刻按内容分三类:一种是经书版,主要以雕刻经文内容为主,在波罗雕刻最多的是《丹珠尔》和《甘珠尔》,为经书版中雕刻难度最大的刻版工艺;一种是佛像版,主要以雕刻佛像、风马旗等图案为主,其图案极具民族特色,雕刻技术高超;一种是美术版,又称画版,为单面雕刻版,最大的画版长110厘米,宽70多厘米;最小的长30多厘米,宽6厘米。每块印版的手柄长约10厘米。在波罗的诸多雕刻经版中,尤以雕刻《丹珠尔》和《甘珠尔》最为著名,两部经书用朱砂颜料印刷,为经典印版。

  说及这些时,自豪与荣耀自然而然显现在增珠的脸上,也感染了我们。

  传统文化与市场冲击

  经过近30年的打磨,雕刻已然成为了增珠生命中的一部分。然而,随着现代科技和社会变革的发展,波罗木版雕刻对当地人生活、生产的影响及它自身的命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谈到木版雕刻的未来发展命运时,增珠坚定地说:“不管到什么时候,不管别人刻不刻,我都会坚持下去。”然而,说这话的时候,我们却明显地感觉到他眼中流露出的那种无奈与失落。

  以前增珠雕刻的时候,身边都会有五六个孩子学习、观摩。如今,再给孩子和年轻人讲解雕刻技艺,已经没有人愿意听了。每说及此,增珠都嘘唏不已。儿子次仁多吉说,虽然从小耳濡目染,自己也喜欢雕刻,但收入太少,当初作为主要生活技能的木版雕刻,因做工太繁杂,太消耗体力,年轻人已不愿意干了。

  35岁的日加,其优秀的雕刻技艺在波罗木雕5村里可算是小有名气,可他已经3年没有雕刻了。“宁愿做农活也不愿意雕刻了”,作为曾经谋生的方式,如今却发出这样的感叹,不免让人感叹岁月的变迁,与日加有同样想法的年轻人在村子里可以说比比皆是。

  波罗木版雕刻的主要销往地是四川省德格县。至今在德格县仍有40多个波罗人长年在那里进行雕刻,夏天在德格,冬天回波罗,已成了这些人的生活方式。对于像日加这样大多数仍在波罗从事木版雕刻的艺人来说,虽然每到夏季都有不少来自德格的订单,可与这个季节上山采挖虫草相比,木版雕刻的收入显然有些微不足道。

  由于内地的经布、铁制雕版的流行及德格等地木雕的兴起,波罗木雕的传统地位受到严重的挑战,正逐渐失去市场,也导致艺人们的生意越来越清淡。更让人担心的是一些有着精湛雕刻技艺的艺人因年事已高,逐渐淡出艺人圈,而年轻艺人又不愿意吃苦,使得波罗木版雕刻技艺难以得到传承。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原始的木版雕刻发展举步维艰,濒危状况难以改变。由于各种原因,现在该地木刻雕版种类较少,外型较单一,携带不方便。而且这些民间艺人居住较为分散,分布于全乡的5个村中,雕刻处于传统小作坊式的生产,一直无法形成规模化生产,其影响力大打折扣。

  老树新枝与文化产业

  为拯救波罗木版雕刻的命运,给这一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与活力,江达县及相关文化部门已着手加大了这方面的工作力度。

  江达县文化局局长扎西告诉记者,全面保护波罗木版雕刻,除了正在采取的措施,县里已初步制定10年保护计划。计划由波罗乡党委、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由江达县文化局负责管理、督导,由昌都地区文化局负责检查、督促。先期工作是全面深入细致地开展普查工作,对木版雕刻资料和艺人资料进行详细的登记、整理、存档,初步建立冲桑、阿当、俄彭、外冲、古色5个雕刻点,使雕刻点相对集中。同时,在波罗全乡所有适龄儿童中开展普及木版雕刻技艺,不断培养新的雕刻艺人,从根本上解决新形势下木版雕刻的传承难题。引导和帮助群众向规模化发展,积极领导创办实业产业,使传统小作坊规模化。尝试把这一民族手工艺同旅游业相结合,达到增强自身发展的目的,让它逐步成为江达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和纪念品。同时,抓紧对此产品进行商标注册,申请“木版手工雕刻之乡”的品牌称号。实行招商引资,发展木版雕刻文化产业,把波罗乡建成真正的“木版雕刻艺术之乡”,使全乡60%的人都能掌握此项技艺,以增加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本领,保护木版雕刻这一传统文化精粹。
【昌都地区江达县】波罗记忆:木版雕刻匠人的生活轨迹-西藏频道-人民网:https://www.2ndflr.com/dm/jiangdaxian/921128.html

相关问答

更多相关江达县属于哪,请关注云南地方旅游网:https://www.2ndflr.com

周边城市地名

 昌都县   洛隆县   边坝县   江达县   贡觉县   类乌齐县   丁青县   察雅县   八宿县   左贡县   芒康县  

推荐地名

 东港   凤城   锦州   古塔区   凌河区   太和区   黑山县   义县   凌海   北宁   营口   站前区   西市区   鲅鱼圈区   老边区   盖州   大石桥   阜新   海州区   新邱区   太平区   清河门区   细河区   阜新县   彰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