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西南地方旅游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名 > 中国 > 西南地区 > 西藏 > 日喀则地区 > 南木林县 >

生态风吹绿日喀则

更新时间:2018-03-04 04:49:36www.2ndflr.com云南旅行社159

 【砥砺奋进的五年·西藏新发展新面貌】

 

 雅鲁藏布江上游南木林段,一片3万亩的绿洲出现在北岸,这对当地人来说是一个奇迹。很多外来者欣赏着江水的壮丽和飘逸,却未必晓得一直以来江岸的苍凉与沉重。

 

 日喀则市南木林县63岁的藏族老人赤列回忆说:“冬春季节,起风就起沙,屋里不敢开窗,人睁不开眼睛。”——这是对很多年前雅鲁藏布江沿岸局部地区生态环境的真实描述,戈壁荒滩布满碎石,植物踪迹难觅,风沙随时袭扰人们的生产生活。

 

 如今用了5年时间,日喀则人以坚持不懈的奋斗,让赤列老人描述的景象成为过去。眼前的雅鲁藏布江畔绿意盎然,成林的榆树、青杨树、柳树枝叶舒展、茁壮成长。一场以“生态兴则文明兴”为精神内涵的变革,不仅大大改善了江畔的生态环境,也悄然而深刻地影响着当地人的思维和观念。

 

“让树苗长得高高的,是我现在最想做的事!”

 

 当时没有人相信,那种沙地能种出树来。“不可能成功的!戈壁滩寸草不生,我们祖辈都尝试过种树,完全是糟蹋树苗。”2013年,听说家乡要筹划造林示范点,赤列和许多村民一样不相信。在高寒而贫瘠的青藏高原,树的成活仿佛只是一种奢望。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号召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2013年底,西藏自治区“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开始酝酿,保护生态、改善西藏人民的生活环境成为自治区的重要战略。“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确立了“雅江两岸百万亩生态区”的建设目标,日喀则的“雅江北岸南木林生态示范区”作为启动地,在2014年3月铲下了工程的“第一锹”。

 

 “防风固沙,迫在眉睫。老百姓不相信,那我们就用事实说服他们。”南木林县县长王顶峰介绍,“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市县乡和林业部门齐抓共管,分片负责造林工作。干部、专家根据当地土壤、水源、立地条件,对规划设计、苗木质量、挖坑标准、栽植技术等多个环节都进行了仔细研究。”

 

 几个月后,“奇迹”发生了。“树真的活了!”看到连成行的沙棘茁壮成长,赤列不再犹豫,他和许多曾经不愿意种树、不相信能成功的藏族村民一起,当年就主动加入到植树造林的队伍里。

 

 不到3年,示范区累计完成植树造林3万多亩,栽植榆树、柳树、藏川杨、紫穗槐、沙棘等各类苗木超过170万株,建设绿色走廊林网超过50公里,“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的生态建设格局初步形成,并组建了一支60人的示范区管护队。赤列在2014年成为管护队员,主要负责灌溉、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围栏维护、冬季树木养护和防火等工作。

 

 南木林县林业局局长次仁顿珠介绍,气象部门初步统计,示范区在2016年沙尘天气次数同比减少1/3,核心区氧气含量提高5%、空气湿度增加10%。风沙小了,江岸绿了,昔日的戈壁荒滩变成了如今的生态绿洲。

 

 “年轻人可能体会不到我的心情!风里不夹沙子,空气是甜的——这是我的家乡日喀则。让树苗长得高高的,是我现在最想做的事!”赤列说。

 

“这碗‘生态饭’,不仅要让群众吃得饱,还要吃得好!”

 

 43岁的小赤列(因与上文赤列同名,文中称之“小赤列”),2000年时因生活贫困举家迁往艾玛乡,开始了当地早期的护林工作。“那时做护林工作,每年每亩能得到3元钱的补助。比原来好一些,但日子还是穷。”

 

 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不适宜大多数动植物生存,种活一棵树的难度和代价都比内地高。能否把植树护林的“小赤列”们带出贫困的泥淖,考验着当地的党员干部。于是,参与早期护林工作的贫困户成为南木林示范区管护队优先招聘的对象。对于其他贫困村民,干部们挨家挨户作思想工作,同样优先招聘他们到示范区就业。

 

 2014年,小赤列加入到南木林示范区管护队,每年有1.3万元左右的工资,植树造林期间参加植树还能得到每天100元的补助。“一年下来,我的收入能到3万元!”这是几年前小赤列“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他说:“吃‘生态饭’,让我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2015年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富民兴藏”是中央治藏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干部们的工作目标更加明确了:生态建设、绿色发展,最终也必须以增进各族群众的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近期,干部们正在忙于沙棘林产业的调研工作,他们希望沙棘林能达到形成副产品产业的规模。王顶峰说:“这碗‘生态饭’,不仅要让群众吃得饱,还要吃得好!”

 

 南木林县县委书记次仁顿珠(与县林业局局长同名)说:“示范区启动以来,仅通过参与植树和管护两项工作,就为群众增收将近3500万元,因在示范区就业而脱贫的当地村民超过800人,形成了群众增收与生态建设互利共赢的发展局面。”

 

 日喀则人自己琢磨着吃好“生态饭”,援藏省市和干部们也在源源不断送来“好菜”。2015年山东援藏项目在艾玛乡恰热村投资建设了一处890亩的苗圃基地,主要生产藏川杨、竹柳、榆树、新疆杨等多种优质苗木。虽然还未全面建成,但2016年苗圃已出苗6万株,实现经济效益200多万元,同时解决了当地30多名藏族村民长期或短期的就业。

 

“这一草一木是雅鲁藏布江边人生活的希望”

 

 站在雅鲁藏布江边远望,已长得快一人高的沙棘形成了一道绿色的屏障。

 

 “中国沙棘,生命力顽强,根系蔓延到哪里,苗就冒到哪里,不怕环境恶劣!”次仁顿珠局长经常向管护队员这样介绍这一树种。

 

 藏族管护队员西洛很喜欢次仁顿珠的这番话:“这不就是我们吗?我们也不怕条件差、工作苦!我们种的树,都是要留给子孙的。”

 

 “今年夏天我一个人种了两三千株树了!”小赤列很为自己对生态改善所作的贡献感到骄傲,他感慨地对记者说,“这一草一木不只是自己家人的经济来源,不只是日喀则人生活的依靠,它也是雅鲁藏布江边所有人生活的希望。”

 

 这个曾经只有能力、精力为一家人的生计殚精竭虑的农民,如今开始关心起整个青藏高原的生态状况。让他高兴的是,他的大女儿索朗曲珍今年也参与了植树造林;像这样投入到西藏“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中的人,越来越多。小赤列明白:参与的人越多,西藏的生态环境自然会越来越好。

 

 (本报记者 彭景晖)

 

生态风吹绿日喀则:https://www.2ndflr.com/dm/nanmulinxian/948748.html

相关问答

更多相关南木林县属于哪,请关注云南地方旅游网:https://www.2ndflr.com

周边城市地名

 日喀则   仁布县   康马县   定结县   仲巴县   亚东县   吉隆县   聂拉木县   萨嘎县   岗巴县   南木林县   江孜县   定日县   萨迦县   拉孜县   昂仁县   谢通门县   白朗县  

推荐地名

 巴西兰省   巴丹省   巴坦省   八打雁省   本格特省   比利兰省   纳瓦尔   保和省   塔比拉兰   布基农省   布拉干省   卡加延省   北甘马粦省   南甘马粦省   甘米银岛省   卡皮斯省   卡坦端内斯省   甲米地省   宿务省   蒙廷卢帕   北哥打巴托省   北达沃省   南达沃省   西达沃省   东达沃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