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县马鬃苗族乡红苗文化传承保护工作纪实【2】
将淡化的民风民俗再“捡”起来
红苗传统的民风民俗中,有独特的运动健身节目“扳扁担”(苗语称“如犇荡”)、“火锅抱蛋”(苗语称“古嘎巴该”)等,还有踩山节(苗语称“吼导”)、砍火星节(苗语称“如嵩”)、猪圈门(苗语称“嘛咚”)、长桌宴、哭嫁、祭祀等传统民俗。“因为我们长期与汉族同胞居住在一起,有些民族风俗习惯已经逐渐被汉化了,家族一年一度的砍火星节也没继承下来。”马鬃苗族乡民族文化传承人、李氏家族族长李兴贵忍不住叹息。
“我们近年来都利用庆“七?一”及举办民族文化节的形式,开展民族健身、芦笙歌舞表演等活动,将踩山节等民俗文化再‘捡’起来。”每每谈及苗族节日及庆典活动,马鬃苗族乡人民政府副乡长吴晓杰总是很兴奋:“集会当天,苗族群众穿上节日盛装,男青年带上芦笙和近两米长的蟒筒,女青年带上心爱的信物,围着篝火,尽情欢跳对歌,汉族群众也会敲锣打鼓前来助兴。聚会中,男女青年互表爱慕,苗族群众开展技艺交流,四方来客也加入品米酒、吹芦笙、跳竹竿舞的互动中。除此之外,春节期间的长桌宴、特色的苗族婚礼这些传统风俗都让我觉得震憾。”
“有了马鬃苗族乡党委政府对我们苗族文化的重视和保护,近几年来,砍火星节、长桌宴等传统风俗习惯又开始时兴起来。”马鬃苗族乡民族文化传承人杨会芝边忙活着手里的刺绣,边向笔者述说着苗乡的变化。
为了让民族文化氛围更加浓郁,由政府牵头引导苗族同胞加强与毗邻兄弟乡镇苗族文化的交流。2012年由民族文艺队精心编排《木叶风情》、《苗岭笙声》等四个节目与水坝塘镇人民政府共同打造了“七彩红苗绣?生态大山歌”消夏晚会,为桐梓人民提供了多彩多姿的精神食粮;2012年与茅石镇举办乡村旅游黔渝联谊篝火晚会,充分向重庆旅客展现苗乡同胞热情与开放;2013年选送了《我是苗族》、《想念妈妈》等六个节目参加了汇川区泗渡镇首届苗族文化节。“现在流行音乐质量已大不如前,快餐式的创作模式让很多流行音乐变得低俗,我们更喜欢去听原生态的民族音乐,那份干净与纯粹让人心旷神怡,常听都会让人变得更加豁达。”在桐梓县小西湖景区举办的乡村旅游节上,一名成都的游客向马鬃展区民族文艺队的精彩表演竖起了大拇指,称颂不迭。
将璀璨的文化瑰宝再“传”下去
“口口相传的传承模式需要花很多的时间,而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年轻人忙于读书,中壮年忙于赚钱养家糊口,根本没有时间去面对面跟老人们学唱歌、学跳舞。”马鬃苗族乡党委书记王松涛表示:“为了避免这些独特优秀的传统文化被流行取代,马鬃苗族乡党委、政府站在“生态建设立乡、煤碳产业强乡、民族文化兴乡、开放引资带乡”的发展高度,加大力度推进红苗文化与旅游发展的有机融合,通过招商引资着力建设民族风情园、搭建表演舞台,并邀请专业规划设计院针对当地特色,对红苗文化特色的苗族村寨进行实地规划。在打响民族品牌上下功夫,把红苗文化作为马鬃旅游的文化内涵,使红苗文化与马鬃旅游相得益彰、各展风采,使马鬃旅游焕发更加持久的生命力、吸引力。”
在完善红苗文化传承硬件设施的基础上,马鬃苗族乡对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上也绝不含糊,在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系列活动中,结合庆“五四”、庆“六一”、“12?9”及校园科技文化周等庆典之际,开展芦笙歌舞表演、民族体育竞技等活动,使苗族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文化的薰陶,了解自己的民族历史,珍视自己的民族遗产。“看着小朋友们俨然像个小大人一样,吹着幽远婉转的芦笙、唱着优美动听的苗歌、跳着热情奔放的舞蹈,真是太可爱了!”来自重庆的游客杨阿姨笑着合不拢嘴。
马鬃苗族乡党委、政府将竭力挽救濒临消亡的民族记忆,让红苗文化这块民族瑰宝在马鬃这片土地上得以源远流长。(桐梓县马鬃苗族乡党政办 陈华应 梁正强)
【1】【2】
上一页
桐梓县马鬃苗族乡红苗文化传承保护工作纪实【2】:https://www.2ndflr.com/dm/tongzixian/937995.html相关问答
- 2017-10-22桐梓县冬施型灌浆料 厂家在哪里执
- 2017-10-22桐梓县高纯度灌浆料在哪里能买到
- 2017-10-11桐梓县自助游攻略/周边自驾/一日游
- 2017-10-09遵义播州区洪关苗族乡:党建之花
- 2017-10-03贵州遵义桐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