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西南地方旅游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名 > 中国 > 西北地区 > 宁夏 > 吴忠 > 同心县 >

同心县脱贫攻坚之路(续)

更新时间:2017-10-22 22:15:45www.2ndflr.com云南旅行社174


 


  在同心县这块旱塬上,这几年真正发展成功的产业,第一个是有机枸杞,发展速度之快,是非常惊人的,从几千亩,发展到现在的12.5万亩,整片的就有近10万亩。下马关、同德、菊花台、吊堡子,都是节水灌溉模式,以最少的水资源、最贫瘠的土地,换取了最大的产出和最高的收入。

  以同德村润德枸杞庄园为例,现在的那片枸杞地,原来是一块最贫瘠的土地,属于米钵山冲积扇,不仅黄土层薄,最薄的地方只有30多公分厚,而且土壤母质含盐。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引黄开发,一直到2011年,农勘院的土壤化验报告都把这块土地开发判了“死刑”,属于不易开发的土地。当一次次考察,得出枸杞耐盐碱的结论后,这片土地的开发才开始了。记得当初开发的时候,有很多群众跑来说:开发这些地,简直是蛮干,是瞎花钱,如果这片地里能长成枸杞子,除非日头从西面出来。

 


 2012年边开发,边栽种枸杞,真是一炮打响了,荒芜的土地在两年时间内变成了绿洲,一颗颗枸杞树成了移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一次我到枸杞庄园和正在采摘枸杞的妇女们聊,“你们说实话,到底你们在老家好,还是搬迁到这里好?”那些妇女们七嘴八舌的就说开了:“老家哪里来的自来水,哪里来的学校?拉一桶水花一百多块钱,仔细着吃,几天就没有了。”“在老家,哪里去打工,搬迁到这里,早上起来就进了枸杞园打工,我们这些不识字的婆姨,只要手来的快,钱就来了。”我问他们:“你们是不是都在骂我,你们在老家都睡着让汉子养活,把你们搬迁来,你们开始受苦了。”一位中年妇女回答说:“在老家,我们的苦还大,人家男人们出去打工,我们女人们就起的鸡不叫的五更犁地,不管下不雨,地非犁不可,犁到中午回来,给娃们把饭做着吃了,再去给牲口找草,那个时候才叫苦呢。”“主任,你说错了,在老家我们也没有睡定了让汉子养活,我们问人家要几个钱买一双袜子,人家不高兴,都不给,现在我们打工也能挣来钱了,也不看他们的脸色了。”

  第二个发展成功的产业,就要算中药材了。在预旺塬,在下马关滩,种植冬小麦的越来越少,种植中药材的越来越多。中药材的种植,又催生了一批中药材经销队伍,过去在中药店里才能见到的银柴胡、黄芪、甘草等,现在到老百姓的田里就能见到。我下乡与老百姓聊:“你们怎么不种粮食,都种这些人老祖辈都没有种过的银柴胡?你们的吃粮咋解决?”他们说:我们穷的真正根源就是只知道种粮食,不知道种经济作物,过去刚想着人肠子拿面灌,不种粮食就没有吃的。我们的农技干部李海洋把我们喊醒叫响了,只要有了钱,到市场上啥粮都能买上。我们这里不种稻子,可是家家户户天天都吃的是大米饭。

  在下乡调研的过程中,老百姓对我说:听政府的话没有错,但有时候,政府的话也不敢听,就以种什么来说,政府硬要我们种什么,我们就不敢种,如果真正种了,不是卖不出去,就是价格降的厉害,搞不好,一年的庄稼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他们说:种什么,还是要看市场,就中药材来讲,有的产量高,有的产量低,有的价格高,有的价格低,关键是要会算账,哪个划得来就种哪个。

  不管怎么说,同心县从不种中药材,到现在能够生产20多个品种,面积达16万亩的中药材,也是种植业的一次革命。老百姓说:种中药材把我们的乏困解了不小,如果一直守着老皇历种冬小麦,我们的贫困程度就还深着呢。

  第三个是养牛产业。前面已经讲过,同心县的扶贫开发起始于1983年,以往的扶贫不是说没有成效,但都没有这几年精准扶贫取得的成效大。养牛是一个传统产业,过去扶持贫困户养牛,扶持的资金少,有的贫困户自己再想办法填补一点钱,确实买了牛,但育肥出售以后,牛圈又空了,有的因为自己根本无力填补资金,就没有买牛,到了验收的时候“租牛借牛”,把扶贫款领到手就没有事了。可以说,年年扶持养牛,年年没有牛。

同心县脱贫攻坚之路(续):https://www.2ndflr.com/dm/tongxinxian/931607.html

相关问答

更多相关同心县属于哪,请关注云南地方旅游网:https://www.2ndflr.com

周边城市地名

 利通区   盐池县   同心县   青铜峡  

推荐地名

 墨江县   景东县   景谷县   镇沅县   江城县   孟连县   澜沧县   临沧   临翔区   凤庆县   云县   永德县   镇康县   双江县   耿马县   沧源县   楚雄州   楚雄   禄丰县   双柏县   牟定县   南华县   姚安县   大姚县   永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