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县:车间设在家门口 就业脱贫好帮手
今年以来,大余县在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中,解放思想、创新举措,采取“企业+车间+贫困户”的模式,引导县内服装制衣、仿藤家具、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等企业在有条件的乡镇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加工点),由乡镇组织当地贫困家庭劳动力进车间务工,为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创造条件,实现了“农民变工人”、“厅堂变车间”、“麻将手变编织手”的三大转变,促进了贫困群众就业一人,脱贫一家,为贫困村和贫困户如期摘帽、如期退出提供了坚实保障。截止目前,全县75个村建立就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户500余人,贫困户日收入可达60-100元,大大促进了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预计在今年底全县所有村(居)都可建立扶贫车间。
政府引导,搭建就业平台。
针对贫困户普遍存在没有一技之长、文化水平较低,难以远离家乡,但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情况,大余县在广泛调研、深入论证基础上,出台了《大余县就业扶贫车间工作实施方案》、《大余县“百企帮百村带千户”精准扶贫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以乡镇为责任主体,负责本乡镇范围内扶贫车间的统筹、协调、建立、宣传等工作,做到贫困村、贫困户在哪里,扶贫车间就建在哪里。一是精细化遴选。针对贫困户普遍特征,扶贫车间注意满足以下条件:劳动密集型;就业门槛低,技术要求低,中老年人、残疾人能干;增收效果好,能保证从业人员的基本收入;工时灵活,能让从业人员兼顾家事、农活。同时,扶贫车间企业主注重从返乡创业人员中选择。经过遴选,新城镇新建五金仿藤家具厂、康富达仿真花卉厂、赛博电子厂等一批企业陆续在镇村开设了扶贫车间。二是规范化建设。扶贫车间严格按照“十个一”标准建设,即一个不少于80平米的“扶贫车间”场所、一个统一的“扶贫车间”标识牌、一份“扶贫车间”的基本情况简介、一套完整的安全生产制度、一条统一的对外扶贫就业宣传形象标语、一个产品展示区、一台优化工作环境的音响设备、一个贫困户就业情况公示栏、一张工艺制作流程图和光碟、一个挂点单位帮扶机制,为从业贫困户营造规范、舒适、安全的就业环境。扶贫车间于今年7月率先在全县22个省级贫困村实现全覆盖,通过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全县更多的村(居)设立了扶贫车间。三是政策化激励。在扶贫车间项目实施过程中,大余县高位推动、统筹资源,制定一系列激励保障政策,确保该项目成为一项常态长效工程。主要有:县财政安排6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扶贫车间的贫困户手工费补助,如新城镇新建五金仿藤家具厂开设的扶贫车间,按每张藤椅编织手工费的10%补助给贫困户,每张藤椅补助最高不超过1元;每一个扶贫车间财政补助1万元用于标识牌、音响、茶壶等相关设施完善;挂点扶贫单位补助车间租金、水、电等费用3年;县精准办、相关金融部门加大对扶贫车间企业信贷扶持力度,使企业享受或参照享受“产业扶贫信贷通”政策,目前已为扶贫车间办理100万元的贷款;县人社局积极为扶贫车间提供劳动就业创业贴息,并提供100个就业岗位补贴,给所有车间主任每人每月700元,一年可贴补84万元。
企业主导,实现互利双赢
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通过政府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企业自发参与车间扶贫工作,通过“以企带村、村企互动”的合作模式,发挥企业主导作用,实现互利互赢。一是强化结对帮扶。按照“百企帮百村带千户”的思路,组织落户企业与贫困村、企业与贫困户签约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企业针对结对村的实际,在签约1个月内制定具体帮扶规划,明确企业帮扶措施以及落实时间表,并由乡镇党委、政府聘请结对的企业出资人或经营者担任帮扶贫困村的名誉村主任,企业在技术、信息、就业等方面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援助,促进贫困户就业增收。二是强化就业培训。企业在贫困村建立劳务培训基地,企业每培训1人,政府贴补培训费300元。企业按照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指导意见,密切配合,加强协作,面向帮扶对象招收员工,开展订单定向培训,并提供劳动和社会保障,实现贫困户稳定就业增收。截止目前,75个扶贫车间共开展就业培训3032人次。三是强化利益共享。一方面,依托扶贫车间,为入驻企业提供了相对低廉厂房和劳动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解决“用工难”问题,增强了企业参与扶贫车间工作的积极性,比如,新城新建五金仿藤家具厂在全县乡镇开设了27个扶贫车间,每年节约场地租金和劳动力成本100万元左右,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另一方面,企业立足贫困村的自然人文资源禀赋,用好用足产业扶贫政策,赋予村集体股权,让贫困村、贫困户分享开发收益,同时,农村闲置的土地、民房、仓库得到了充分利用,产生了租金收益。
群众参与,加快脱贫步伐
有了好政策、好企业,还要有贫困户积极参与。大余县在开展车间扶贫过程中,始终突出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取得了良好的扶贫成效。一是增强了就业技能。整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专业化、精深化就业培训经费,支持扶贫车间对招录用工进行免费技术培训,在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培养贫困户劳动技能。贫困户只要有就业意愿,自觉积极参与培训,即可迅速获得简单的一技之长。目前,全县共5000余名贫困户通过培训掌握了1-2门专业技能。二是实现了稳定收入。稳定的经济来源是贫困户脱贫的关键。车间扶贫是一条获得稳定收入的就业捷径。以新城新建五金仿藤家具厂就业扶贫车间为例,按计件计酬方式,新吸纳的贫困人员经过一周至十天培训人均收入可达50-70元/天,经过2-3个月培训可达80元/天,经过半年以上培训成为熟练工后可达100元/天以上。如,新城镇店孜里村单亲特困母亲黄茂娣是第一批仿藤家具厂学习培训贫困户,一个星期的培训黄茂娣就达到了一天能编制藤椅8张左右的速度,一天收入保证能在80元左右,如今勤劳肯干的她成为了店孜里村精准扶贫就业车间的管理员。三是激发了脱贫志向。不少贫困户由于就业难而精神萎靡、“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整天沉浸在麻将打牌中不能自拔,依托扶贫车间实现就业后,他们完成了“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质变,挺起了腰杆,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走上脱贫道路。如新城镇分水坳村石坑子小组农户刘银香,几年前遭遇车祸左腿被截,只能在家休养,一家四口收入全靠丈夫务工务农支撑,进入扶贫车间后,原来整天愁眉苦脸的她每天早早来到车间,全身心投入到仿藤椅编织工作中,月收入达1800元以上。
扶贫车间工作是大余县扶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之一,它因村因产施策、输血造血并举的做法,积极回应了民生关切、解决了群众需求,使精准扶贫工作更有人情味,贫困户在脱贫致富过程中更有获得感和尊严感。总结车间扶贫的工作经验,我们有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选准企业是关键。大余县扶贫车间之所以能够迅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就在于我们精心挑选的企业完全符合贫困户自身特点、完全符合当地实际。扶贫车间所雇用的对象为贫困户,这就要求扶贫车间必须根据贫困村、贫困户自身的特点“量身定制”,避免出现“水土不服”现象。贫困户大多不离乡土、年纪偏大、没有一技之长,甚至有的身体残疾,因此扶贫车间必须精选一些技术含量不高、容易上手、工时灵活的企业,企业主最好是返乡创业人员。
第二,政策引导是根本。大余县扶贫车间能在短短半年时间在全县推开,归根结底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政策引导。大余县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给予扶贫车间多项优惠条件,极大降低了扶贫车间开设成本,充分调动了广大企业主的积极性。开设扶贫车间,政府必须主动作为,出台优惠政策文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进来,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的生动局面。
第三,镇企联动是保障。大余县在开展扶贫车间工作中,主要靠乡镇做好宣传发动、招商引资、规划选址、沟通联系等具体实施工作。开设扶贫车间,必须重点依靠乡镇和村一级的力量,做好教育引导群众和对接沟通企业工作,通过镇企联动,合力推进,才能使扶贫车间迅速落地。在后续的管理工作中,乡镇和企业仍然必须保持紧密配合,解决运行过程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车间扶贫工作常态长效。
编辑:江西三农网
大余县:车间设在家门口 就业脱贫好帮手:https://www.2ndflr.com/dm/dayuxian/945840.html相关问答
- 2018-03-01郑合高铁何时修建及经过界首市的
- 2018-02-28杭温高铁东阳站设在哪里?到底是
- 2018-02-28途经靖江的高铁定了,站点设在哪
- 2018-02-28扎赉特旗车间顶棚1050型采光带玻璃
- 2018-02-28衡水:62个贫困村有了近百个“扶贫
- 2017-10-27四川省司法厅举行表彰会,分会场
- 2017-10-26“扶贫车间”下乡 “挣钱”“持家
- 2017-10-25从发展上来说阳原县城应该设在化
- 2017-10-22剑河县、三穗县车间防尘地坪漆,
- 2017-10-19张家界桑植县专门刷车间地坪漆的
- 2017-10-19武汉到黄石(黄冈)城际铁路武汉
- 2017-10-09邵阳把机场设在武冈是一个天大的
- 2017-10-09江西赣州大余县
- 2017-10-09江西彭泽县一化工企业车间发生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