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西南地方旅游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名 > 世界 >

古贤桥座落在哪条河上

更新时间:2017-10-29 22:14:34www.2ndflr.com云南旅行社147

古贤桥座落在哪条河上

作者:刘华亭  更新时间:2013-6-21

古贤桥座落在哪条河上

古贤桥,我未见于史籍记载,今考证该桥座落在哪条河上,仅依据两份资料:

一、1993年实地钻探。从钻探得知:该桥位于台前县孙口乡古贤桥村南,南距临黄堤约1.5公里。桥身呈西北——东南方向,砖石结构,桥长52公尺,桥顶面宽6公尺,桥基至桥面7公尺,桥面淤没于地下4公尺。

二、宣统元年(公元l909)后二月《重立访贤桥碑记》。摘录部分如下:“是处旧有访贤桥,积石成路,所以通行人也。.当桥梁未修之前,河水涨溢,往来不便。我始祖公艺将自己地址,鸠工疏财,筑修桥梁,以便行人,及至唐之高宗访我始祖齐家之事,驻跸于此,当时贤人君子名为访贤桥。至今仍有残碑,宛然在兹也。逮我清朝自咸丰年间洪水自西南而来,遂将桥、河淤掩,向之视为泽国者,今则变为膏埌矣!”这是有关古贤桥的唯一文字记载。根据这段碑记,结合实地钻探资料,可知:

  ()、这条河为西南——东北流向(最少是在建桥河段如此)

  ()、河床宽约60——70公尺;

  ()、据《旧唐书》张公艺传,唐高宗访张公艺为麟德二年(公元665),郝时这条河即流经此,直到清咸丰年间,这条河依然存在;

  ()、这条河和桥的湮没是清咸丰年问自西南的洪水。据《清史稿·河渠志》(咸丰)“五年六月决兰阳铜瓦厢夺淄,由长垣、东明至张秋,穿运,注大清河人海,正河断流。”可知这条河和桥的埋没是咸丰五年(公元1855)六月的黄河改行今道。

根据以上四点,我认为该桥位于的河是古济水。

一、济水是我国历史上一条有名的河。

《尔雅》:“江、淮、河、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济水源出河南省济源西边的王屋山,名猪龙河,入于黄河。其故道本经黄河西南,东流至山东,与黄河平行入海。现在济水下游为大清河、小清河、黄河所夺,只黄河以北发源处尚存。

二、《尚书·禹贡》对手济水的记载。

《禹贡》是我国最早的地理书。该书说:“涕河惟兖州。”《汉书》颜师古注:“涕本济水之字,言此州东南据济水,西北据河。”兖州是古九州之一,其区域包括:

山东省旧东昌府、兖州、济南、青州之西北境,河北省旧大名府及正定、河间之东境。秦汉皆置兖州,后汉兖州刺史治昌邑,故城在今山东金乡县西北,魏移廪丘,故城在今河南范县旧城之东南,刘宋时移治瑕丘,后遂以其地为兖州,即今山东之兖州市,历史上我们这里属兖州,而且处于兖州的西北部,是济水流域。

三、从黼的郡、县,看济水的大体流向。

历史上沿济水的郡、县,以济命名的很多,有些以济命名的地方至今犹存。比如:

1.济源,隋代置县,因地处济水之源而名,今为河南省济源市;

3.济北,治卢县,故城在今长清县南;

4.济州,①在山东茌平县东南,即碻城,后魏立济州、济北郡于此。《清一统志》:“济州在济水西岸,为-:汉茌平县地。”②五代周复置济州,治今山东巨野县,金人移治于济宁。

5.济阴,郡名,汉置。今山东之菏泽、定陶、成武、曹县、巨野及河南之濮城诸地。

  6.济阳,①郡名,即汉之济阴郡地;②县名,汉置,故城在今河南兰考县;③今县名,属山东省济南市;④唐置,故城在今山东曹县西南。

7.济宁,汉任县城,金人移济州治于此,元升济宁州,今为济宁市。

8.济南,汉置济南郡,今为山东省治。

另外,济水流经的一些州县,对济水也有记载,如:《水经注》“济水迳安民亭西,汶水东北来注之。”古安民亭在山东东平西南安民山,山下即安民湖,又名东平湖。再《水经注·河水》阿井“为济水所注”,该井在山东阳谷县阿城镇西北东阿城内。《金史》“须城(今山东省东平)有梁山、济水、清河。”禹城、邹平、高苑有济水。

从以上地名和一些史籍对济水的记载可知,济水的水道,即今黄河兰阳以下的河道。

四、史籍对于济水流经寿张县的记载。

《汉书》“寿良,蚩尤祠在西北姊上,世祖叔父名良,故日寿张。”这里明确记载了姊水(即济水)在寿张县西北部,姊水之上有蚩尤祠。旧寿张县志说,县城西南,油坊村(今属河南省台前县城关镇)旧有蚩尤祠,有老人说见过旧址。

这里附说一下蚩尤冢和蚩尤祠的问题。蚩尤冢和蚩尤祠都在寿张县,蚩尤是古九黎族的首领,与黄帝战,被擒杀,据《史记》集解:“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锋帛,民名日蚩尤旗。”《后汉书》“东平陆(今汶上县)六国时日平陆,有阚亭。”《左传》桓十一年会于阚,杜预日:“在须城(今东平县)东南有阚城。”《后汉书》又说:“寿张有蚩尤祠,蚩尤冢在阚城中,高七丈。”关于寿张县有蚩尤祠和蚩尤冢的问题,其他书也有记载,不再一一列述。从今天的地域区划来看,蚩尤冢在今梁山县境内,蚩尤祠在今台前县境内。值得注意的是:今天的中国人都自称为炎黄子孙,蚩尤是与黄帝、炎帝对立争斗的另一部落首领,而古代人为什么还要为蚩尤立祠呢?而且每年还要于十月去冢上祭祀呢?在热于搞旅游资源开发的今日,有的地方大修黄帝陵、炎帝陵,我们台前如能复建蚩尤祠,绘上蚩尤与炎帝、黄帝的战事图,也应是很有意义的。

五、黄河在孟津以下,多次改道,也曾在济水河流过,但直至咸丰五年,黄河夺济人海行今道之前,济水水道未被黄河湮没。

黄河有六大故道,即:

   (1)禹河故道,由河南荥泽东北行,至浚县东北,会浊漳水,入河北,由天津人海。

   (2)周定王以后河道,黄河由河南浚县,东经漯川,经河北、山东,由天津人海;

   (3)东汉以后河道,黄河由滑县东北,历河北、山东,由利津入海;,

   (4)宋时黄河,会永济渠,东北历河北、山东,由天津人海;

   (5)金时黄河,由河南阳武东行,入梁山泺,分南北流,北流入北清河,即济水,东北历山东,由利津人海;南流入南清河,即泗水,历山东、江苏入海;

元至元年间,会通河成,惧黄河北行碍运,丞相脱脱任贾鲁塞北流。

(6)元、明黄河故道,黄河由河南武陟县东南行,夺汴入淮,历河南、山东、江苏由安东人海。

  历史上黄河溃决频繁,从济分流也有过,但济水道并未被湮没。唐代称四大渎为:江为大南渎,淮为大东渎,河为大西渎,济为大北渎,可知唐代济水仍由发源地自注入海。唐以后,黄河也在济水右岸或左岸附近流过,如后周显德初,宰相李谷治堤,自阳谷抵张秋,即今台前县境=1匕之金堤,宋代在郓卅建有六埽,即以埽料如柳条、秫秸所成之堤,有:博陵、张秋、关山、子路、王陵(今寿张镇)、竹口。可知黄河沿今金堤流过,同济水近在咫尺,但没有湮没济水道。

六、济水和大清河。

   大清河又叫北清河,有的书上说:“大清河即古济水”。(一九一五年版《辞源》),但若细读上引咸丰五年六月黄河改行今道的论载:“……至张秋,穿运,注入大清河。”似乎黄河从兰阳铜瓦厢至张秋,行的哪条河没有交待,穿运过张秋以后,才注入大清,河人海。如果我们读光绪九年侍郎游百川为黄河的上言,就可明白,他说:“大清河本汶、济交会,自黄河灌人,初犹水行地中,今则全河淤垫,既患水不能泄,自济河上下,北则济阳、惠民、滨州、利津,南则青城、章邱、历城,至邹、长、高、博漫决十二处。窃惟河人济渎,已二十八年……”,又说:“黄初入济,尚能容”,为了分流黄河水,“查大清河北徒骇河最近……大清河与徒骇河最近处,在惠民白龙湾,相距十余里,若由此开筑减坝,分入徒骇河,其势较便。”游百川于今之黄河道既说是大清河,又说是济水,原来济水就是大清河,但严格来说,济水和大清河又不是一条河。大清河近接泰山麓,山阴水悉北注,除小清、留弥诸河,均可自行人海,余悉以大清河为尾阊,今为黄河所占,惟其上游之沙河,在东平汶水之间者,仍名大清河,注入东平湖。古济水前已说过。历史上黄河经过大清河河道,大清河夺了济水河道,及至黄河改行今道,则把济水、大清河的河道全夺了。大清河夺济水道从东平湖以下,所以台前这段黄河今道,只能说是行的济水河道。旧本《辞源》说:“大清河即古济水未免太笼统了。”

七、济水和大清河的河床宽度

中国北方河流多属季节性河流,雨季水面壮阔,旱季一线细流,济水河床宽度,我未查到史籍记载,但查到了大清河河床宽度的记载。咸丰年间直督李鸿章派人实地考查大清河说:“原宽不过十几丈”。:济水在台前境内的河床宽度,也大概十几丈,即四、五十公尺,这同l993年实地钻探的古贤桥桥身长度大体上

是相合的。 

八、古贤桥为什么不在黄河中流,而在临黄堤外。

   黄河夺济人海,水大势强,自然是随地势横流。河督李钧所陈三事,即说明了这个情况,“除城垣不能不得不筑堤坝,以资抵御,余拟就漫水所及,酌定埝基,高不过三尺,水小籍以拦阻,水大听其漫过,同时遇湾切滩,以宽河势,水长即可刷直。,’对于黄河之堵铜瓦厢,以复徐淮故道,还是在山东筑堤,由利津人海,清朝廷内和地方官一直争议多年,山东因年年决口,年年数决,主张’河归故道,东抚丁宝桢、张曜先后都为此向朝廷上言,对于筑堤不持积极态度,当时濮州、范县、寿张段之河防,北岸就靠今之北金堤。由于漫溢和切湾取直,黄河在濮、范、寿境内逐渐南移,咸丰十年(1860)江督曾国藩就说道:“至黄水穿运处,渐徙而南,自安山至八里庙五十五里,运堤尽被黄水冲坏。”待到后来直督李鸿章上书,黄河为京师屏障,清政府遂定下来黄河不再复徐淮故道。光绪十三年八月,河决郑州、夺淄,由贾鲁河人淮,直注洪泽湖,正河断流,议者多言不必塞,宜乘此复改道,户部尚书翁同和、工部尚书潘袒荫即上书反对。

当时属于直隶的濮阳也同时修了临黄堤)。这样,黄河在寿张境内段的流道,就定下来了,古贤桥被置于临黄堤以外。这同碑记上所说:向为泽国,今为膏披相符。

据旧《寿张县志》载,寿张境内还有沮水、灉水,这些水史书也早有记载,《禹贡》“沮、灉会同”,指的就是这两条水,这两条水于今尚存,但它们不是古贤桥所座落的水道,是可以断定的,就不再多说了。

最后谈谈古贤桥不见于史籍记载的问题,据我推想,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寿张县志》最早是光绪年间撰的,此时此桥早已湮没;二是桥梁工艺简陋,未引起史家注意。实则这是中国四渎最早的固定桥梁,且为个人出资鸠工,发掘保护这座桥是非常有意义的。

 

分享到:

古贤桥座落在哪条河上:https://www.2ndflr.com/dm/shijie/941472.html

相关问答

更多相关世界属于哪,请关注云南地方旅游网:https://www.2ndflr.com

周边城市地名

推荐地名

 坚杜巴   马努巴   凯比里   斯法克斯   西迪布兹德   希里亚奈   泰塔温   宰格万   苏斯省   杰尔巴岛   摩洛哥   拉巴特   休达   塞拉   里什   萨菲   坦坦   塔塔   丹吉尔   胡里盖   塞塔特   杰迪代   非斯塔   乌季达   古利明